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文丨卿心君悅

當失戀、分手成為這一代愛情中的常態問題時,對愛情的質疑與對分手的麻木,逐漸成為了當前愛情的最新特點。說實話,這確實是一個很悲傷的現象。

離婚率的持續增高,結婚率的不斷下降,婚姻穩定、踏實局面正被逐漸打破;

對愛情的期待值逐漸降低,愛情存續期間矛盾重重,愛情的美感也逐漸消失。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很多人都想在這類問題上尋根,以期找回那些年我們失去的美好愛情,可最終的步伐多止步於浮躁的生活、物質的洪流,而這些因素很難輕易的改變,可愛情這一美好的事物,在每個時代都綻放過絢麗的色彩,也就說明愛情也未必完全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對於我們而言,更簡便、快捷、有效的方式,是脫離大環境從個體中尋找問題加以解決,而從個體出發尋找問題,就很難跨越個體(這一代人)的一個特點:利已主義。

當然,這一特點是存在於大多數人中的小現象,也是大問題中的小問題,但對於我們找回愛情的美好,改善周圍人對愛情的態度,卻尤為關鍵。

利已主義的特點與愛情的基本傾向相反(矛盾)

什麼是利己主義,其實很好理解。

利己主義是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的利益作為道德、原則的評判標準。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社會的因素,有歷史的影響,但在這裡不用過多闡述,因為提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時,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這是目前的一種常態現象,並且自會浮現出了更能理解的產生原因:

獨生子女,以及部分父母對孩子的“嬌生慣養”。

這種現象最主要的一個特點:以索取為主,而愛情的特點正與此相反,在社會心理學中對愛情就有這樣的一個定義:

“愛情的基本傾向是奉獻。”

這種傾向對於愛情尤為重要,一方面,奉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愛另一個人的關鍵指標——以“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來衡量這個人有無愛情以及愛的深淺;另一方面,愛情具有“利他性”——愛情會讓一個人認為讓對方獲取幸福是自己的責任與幸福的來源。

索取與奉獻,必然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由此,我們可以說利己主義與愛情存有矛盾。

二者碰撞會產生什麼反應,很簡單的例子,如果錢鍾書與楊絳之間的婚姻存在這樣的碰撞,我們今天很有可能就看不到《圍城》的出世,楊絳成名在錢鍾書之前,而錢鍾書想要寫《圍城》時,楊絳若考慮自身的發展與得失(利己主義),那麼錢鍾書很難有條件,全身心投入寫作,在《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就記載了楊絳為錢鍾書寫作的付出:

“我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省開銷,我辭掉女傭,做‘灶下婢’是心甘情願的。”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當然,或許會有人提出另一種設想,若是錢鍾書也只考慮自身(利己主義),《圍城》可能依舊會出世,但是可曾考慮若楊絳不支持,不做出犧牲,二人如何生活?婚姻能否繼續?

利己主義與婚姻愛情碰撞的結果(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這一代人(主要特指存有利己主義思想的部分人),無論男女,對於愛情的一些觀念,都可以進行一番沒有底線的辯論。

身邊的朋友(男)對未來另一半抱有難以想象的要求:

“要有穩定的工作,下班可以照顧父母,要負責家務,要負責做飯,要脾氣好,要有主見,要聽話,要獨立……”

對此朋友給出了一個理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你看,這不就是明顯的“利己主義”嗎?

隨後,朋友又對這個理由,進行了一番解釋:

“我家就我一個男孩,沒有辦法,父母為了我付出了全部,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我不能草率的選擇,婚姻可以平淡不幸福,但是選擇的婚姻一定要長久,未來的另一半要孝順,要好好持家,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對我的付出。”

你看,這一理由,似乎又讓人無法反駁,讓“利己主義”變的如此的精緻,可是對方呢?對方的父母就容易嗎?對方就應該無條件的服從與妥協嗎?對方就不該有訴求嗎?

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利己主義的加持下,讓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更為重要了起來。

現實生活中,在婚姻愛情裡的矛盾也多是如此:

雙方都工作的,回到家中都想要休息,家務與晚飯成為了矛盾;一方工作的,工作的一方抱怨自己工作的苦,另一方埋怨家務的累,都希望對方認同自己的付出,結果卻都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

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每一個人的精力也都差不多,愛情需要兩個人分享共同的資源,可一旦各自都偏向於自己的訴求,資源無法滿足雙方需求時,矛盾自會爆發。無論是物質的需要,還是情感上的需求,都是如此。

所以,現實生活中,手機遊戲會成為一些情侶間的矛盾點就在於此,一方渴望將時間花在遊戲中,覺得可以從遊戲中得以放鬆、緩解壓力,獲取快樂,而另一方需要對方的時間用在自己的身上,通過情感的陪伴獲取幸福,各自堅持著自己的立場,由此爭吵不斷、矛盾重重。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曾經的婚姻愛情,也面臨著爭吵,但是能導致親密關係破裂的,往往都是無法調和的大問題,然而現在部分婚姻愛情則不同,小問題就可以發生大爭吵,導致親密關係破裂的,往往卻都是這些小問題,因為小問題在“利己主義”的加持下,在當事人心中早已成為了不可妥協的大問題。

心理學中的親密關係破裂要件與利己主義高度匹配

心理學將親密關係破裂的原因總結為三方面:

①雙方需求不滿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是“雙方為互相滿足需要而結成的伴侶關係”,而親密關係的穩定取決於“雙方需求的滿足程度”,因為在親密關係構成前,每一個看似盲目、感性的追求者,其本質都是理性主義者:

“人們總是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和幸福的對象做伴侶,而所有導致愛情的因素均可歸結為利益和價值。”

所謂的利益和想要的幸福,並非特指物質類的,也包含著與他/她相愛的期待,對在一起甜蜜的幻想以及相愛的精神滿足感。

而因雙方需求不滿導致情感破裂的因素有哪些:

  • 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
  • 一方或雙方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 經濟需求無法滿足
  • 休閒、愛好等方面出現分歧

而以上因素,都可能在利己主義的影響下產生,比如,以自我為中心,雙方都只能看到自身的價值,由此自我價值很難得到對方的認可;比如,雙方都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是一味的索取讓對方無法得到情感的滿足,對方自然很容易對情感付出牴觸與厭惡,這樣無法形成良好的情感回饋循環,長此以往雙方的情感都難以得到滿足。而其他的因素,也是同樣的道理。

②價值觀念對抗

價值觀念不同在之前的歲月中,並不會成為婚姻愛情的主要矛盾,然而時至今日,“三觀不同”,尤其價值觀念不同對婚姻愛情帶來的影響就比較嚴重。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在心理學中,價值觀念衝突對婚姻愛情產生的影響分兩種形態:

  • 實質性
  • 持續性

實質性的價值觀念衝突,多表現為行為方面的,主要體現在生活習慣類的行為,這種衝突形態,一方不放棄或不改變自己的行為,衝突就會一直存在。

持續性的價值觀念衝突,多表現為人生目標、價值取向等觀念性的衝突,在生活中遇到涉及觀念性的問題時,雙方很容易由此產生爭吵。

可能一次、兩次的價值觀念對抗在婚姻愛情中的影響並不大,但持續性、頻繁性的爭吵,所帶來的影響就不可小覷,溫馨的氛圍逐漸衝散,感情在爭吵中不斷消磨。

正常來說,所謂的戀愛“適應期”以及婚姻中的“磨合期”主要也是對價值觀念展開的,然而在利己主義的影響下,當事人會更為堅持自己的觀念,磨合的效果很難達到。

③“自我”的遠離

婚姻是兩個獨特個體的結合,在個體中都有自我的存在,所謂的“自我”,在心理學中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期待與自我取向”。而婚姻愛情中的矛盾以及以上兩大方面所產生的衝突,最終很容易導致兩個“自我”的背離,從而親密關係趨於破裂狀態。

兩個“自我”背離的表現:

  • 兩個“自我”的利益相對立
  • 親密關係雙方一味索取
  • 遇到分歧,各持己見,互不退讓
  • 不能給予對方所需的情感滿足

而這些主要表現,都可能由利己主義的思想所引發,因為利己主義的特點主要就是:高度的自我,對自我的認可與堅持,以自己的得失為衡量標準。

如何讓愛情之花更好的綻放

愛情的美,是難以言喻的,但是這種美絕不是簡單索取而來的,而是通過對方的幸福來獲取自己的幸福,所以愛情的美,是以奉獻為基礎的一種情感回饋,就像斯維登伯格關於愛情的觀點:“愛情存在於奉獻的慾望之中,並把情人的快樂視作自己的快樂”,由此,愛情的美絕不是單純索取就可以獲得的,因為打破了情感回饋的良性循環,不僅很難獲取愛情的美,反而會讓愛情之花在不斷的索取中逐漸凋零。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對於利己主義的深層次問題,超越了這篇文章的情感範疇,所以,不進行深入探討,但在利己主義的氛圍下,對婚姻愛情確實有幾點建議:

①將個體的利益融入婚姻愛情的整體之中,以同一體對抗個體

利己主義觀念的影響,導致我們更為在意個人的得失,這在婚姻愛情中是極為致命的問題,對此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一個人的得失融入婚姻愛情兩個人的整體之中,求同存異,當個體與整體的利益基本一致,個體需求能從整體的利益中得到滿足,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個人利己主義對婚姻愛情的影響。

簡單來說,在婚姻愛情中,總會有共同的目的與訴求:無論是對生活的訴求,還是對未來的規劃,總會有兩個人訴求交融的空間,找到這個區域,將其作為整體的目標,當兩個人面向同一個方向時,共同之處將越來越多,一些分歧與矛盾,自會消除。

②用責任抵禦“自私”的慾望

兩個人親密關係的達成,最初總會有一定的美好,畢竟正因為有曾經的美,才讓愛情得以孕育與發展,在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裡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你要對你的玫瑰負責”,不要以為責任只是一種束縛,相反很多時候責任的存在更能讓人得到幸福與滿足,就像母愛,母愛的博大與厚重拋開親情與血脈之外,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母親對子女的責任,通過責任母愛煥發出了耀眼的光輝。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愛情也是如此,漫漫人生路,途中的兩個人相識到相愛,拋開緣分,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彼此的信任,因為信任兩個人選擇一同上路,因為信任兩個人同時放棄了其他的選擇,在愛情達成的那一刻,曾經的誓言與約定就意味著一種責任。婚姻更是如此,大多由愛情步入婚姻的情侶,不排除想用契約中責任的重量來加強親密關係的穩定性,所以婚姻本身就伴隨著責任。

當我們重視責任,不逃避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抑制個人“自私”的慾望。

③正確的認知愛情,用理解包容分歧

什麼是愛情,又一次迴歸到愛情本身的問題上,愛情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兩個人各自割捨一部分心中的美好匯聚到一起形成的美好感情,看似我們在過程中各自損失了一部分自己的美好,但是孕育出愛情之後,兩個人又都能獲取到更多的美好,這就是愛,先一步付出,後一步收穫,而且收穫的會更多。

至於兩個原本不同的人的結合,自然難免就會存有分歧,這是一種常態,而此時在愛情中重要的就是理解與包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兩個不同的人更好的相處,才能孕育出更多的美,這就像在《囧媽》結局時,徐伊萬最終對愛情的明悟: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很多時候,我們這一代人總認為身邊似乎缺少了很多的美好,愛情不再唯美,婚姻再難幸福,“從前車馬慢、書信遠,一生只夠愛一人”的狀態早已遠去,但實際上,美好從未缺失,只是我們被內心矇蔽了雙眼。

你的“自我”,你的索取,你的利己主義,正在摧毀愛情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