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作者:方城闕

1946年5月18日夜,在蔣軍10個師,即將對堅守四平40多天的東北民主聯軍形成合圍之時,

司令員林彪不惜抗命,果斷下令四平守軍全線撤退。蔣軍隨即佔領四平,乘勢追擊民主聯軍,聯軍不得不放棄長春,渡過鬆花江,據江防禦。

而蔣軍此時由於戰線過長,加之自3月以來的攻勢活動,損耗較大,人困馬乏,不得不放棄進攻,與民主聯軍隔江對峙。

同年6月,總指揮部調整東北局及東北民主聯軍的指揮班子,任命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代號“101號首長”。林彪根據上級“建立鞏固根據地”的指示,在民主聯軍佔據的北滿地區,深入開展清匪反霸、減租減息運動,主力部隊則乘著難得的休整時期,開展部隊整編與練兵活動。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東北局會議照片

鑑於民主聯軍自出關以來,部隊忙於佔領各大中城市,兵力分散,各自為政,難於集中等弊端,林彪決定在僅有的3、4縱,2個野戰縱隊的基礎上,通過3個月的新招與內部整合,再新編3個野戰縱隊,以使民主聯軍能夠攥緊拳頭,狠狠的打擊敵人。

同年8至10月,東北民主聯軍1縱、2縱、6縱在北滿先後編成,他們與堅守南滿的3縱、4縱,成為了民主聯軍最早成立的5個縱隊,也是林彪手中的5大主力野戰縱隊。

就在此時,蔣軍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親自指揮8個師,約10萬人,對我南滿根據地發動進攻。蔣軍憑藉兵力與裝備優勢,接連突破遼東軍區設在南滿根據地的2道防線,攻入南滿腹地。南滿地方上的區中隊,縣大隊“少部降,大部逃”,遼東軍區僅剩3縱,4縱和1個獨立師,4萬餘人兵力,根據地也僅剩長白、撫江、濛江、臨江4縣。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蔣軍東北保安總司令杜聿明

雖然在此期間,胡奇才、韓先楚指揮4縱,虎口拔牙,在新開嶺殲滅了素有“千里駒”之稱的蔣軍第25師,斃俘傷敵人8000多人,首創東北戰場殲敵一個整師的記錄,但由於蔣軍人多勢眾,裝備精良,民主聯軍不得不退守到六道江一帶,掘壕防守,以掩護遼東軍區機關及後勤部門撤離。

當時有人向東北局建議,南滿部隊全部撤往北滿根據地,等時機好轉在相機行事。走還是留,退不是守,東北局專門針對南滿問題召開緊急會議。東北局副書記兼民主聯軍副政委陳雲,堅持主張在鞏固北滿的基礎上,堅持南滿。

陳雲的建議與林彪不謀而合。於是林彪當機立斷,決定對遼東軍區主要領導進行調整。危急時刻,陳雲主動要求去南滿主持大局。經東北局研究決定,並報請上級同意,東北局任命陳雲為遼東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委,蕭勁光為遼東分局副書記兼遼東軍區司令員,蕭華為遼東軍區副政委,程世才為遼東軍區副司令員。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陳雲在東北

此時的林彪,高效發揮了以他為首的東北局“一元化”領導優勢,制定出“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配合”的戰略方針,使杜聿明所指揮的蔣軍顧此失彼,始終陷入“南攻北守”的境地。

為粉碎蔣軍對南滿的進攻,配合南滿部隊作戰,林彪於1946年底發起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同時西滿,東滿的部隊也對敵人展開突襲。陳雲曾形象地將此次作戰,稱為“掐頭打屁股”戰法。

民主聯軍新組建的3個縱隊和3個獨立師越過鬆花江,向江南出擊,先後消滅新1軍2個團及保安團一部,迫使杜聿明不得不從進攻南滿的6個師中,抽調2個師北上增援,臨江之危得已化解。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歷時3個多月,民主聯軍共殲滅蔣軍4萬多人,削弱了杜聿明在東北始終保持的機動兵力,迫使其不得不將攻勢轉為守勢。

東北民主聯軍藉此難得的休整期,決定新組建60個團的二線部隊,為即將到來的夏季攻勢做好準備。同時,林彪又針對“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部隊指揮員特別是一些高級指揮員,不能適應當前戰爭新形勢,不善於指揮大部隊作戰,盡打“硬拼戰”“添油戰”,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果,以霹靂手段,對現有5個縱隊中,3個縱隊的軍事主官進行調整。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林總在研究作戰方案

短短的半年時間,先後有6縱、1縱、3縱的司令員被調換。如被調整的原1縱司令員萬毅,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林彪在調整前,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問他指揮打仗的具體經歷與經驗。萬毅如實告訴林總,自己在東北軍以及山東抗日根據地時,最多就指揮過2個團的兵力作戰。當林總告訴他準備調他到松江軍區任司令員時,萬毅直率地說,自己希望留在1縱,轉任副司令員,跟著新司令員李天佑學習打仗。

不久,萬毅被任命為1縱政委。經過1年的學習與實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的他,又被林彪任命為新成立的5縱司令員。而原本是3縱副司令員的韓先楚,因為在新開嶺戰役、威遠堡戰役中表現優異,被林總提拔為3縱司令員。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解放戰爭時期的韓先楚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指揮員更是如此。一向被視為林總“嫡系”,曾經在紅軍時期,與林彪有著生死之交,在抗戰時期曾接替林彪擔任115師代師長的陳光,由東滿軍區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調任新組建的6縱司令員。由於在一下江南時,指揮6縱打了一場“硬拼戰”,僅擔任了4個月的6縱司令,就被第一個調整到松江軍區任司令員,在指揮員中,引起了很大震動。

林彪通過鐵腕治軍,實行土地改革,建立兵工廠,並對二線部隊進行嚴格訓練,使東北民主聯軍在短短數月,煥發出勃勃生機。

1947年4月,總指揮部又將原屬晉察冀軍區的冀察熱遼軍區及其所指揮的8萬餘部隊劃撥東北民主聯軍,聯軍此時已發展壯大到主力部隊24萬人,地方部隊22萬人,總計46萬人。而蔣軍此時在東北有48萬人馬,敵我兵力趨於均衡。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東北民主聯軍發起春季攻勢

兵強馬壯的民主聯軍,在林總的號令下,於5月中旬,對蔣軍發起了“夏秋冬”跨年度的三季攻勢,由此吹響了東北戰場戰略大反攻的號角。

歷時10個月的三季攻勢,消滅蔣軍近30萬,解放城市30多座,解放區面積擴大到東北全境的93%,人口占比86%,野戰軍人數增加到60多萬。而蔣軍被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營口等幾個互不相連的孤立城市,固守待援,舉步維艱。

為了擺脫蔣軍在東北戰場的不利局面,蔣某人不惜走馬換將,從杜聿明,到陳誠,再到衛立煌,是一個不如一個。林總先是打敗了他的黃埔學長,然後又打敗他的黃埔老師,最後打敗他在山西抗日戰場的“間接領導”衛立煌,一統東北全境。

101號首長鐵腕治軍,調換3個縱隊司令,韓先楚獲提拔重用

林彪參加西柏坡會議

東北戰場,從1945年11月初山海關保衛戰開始算起,其間經過短暫的打打停停,蔣軍在1年多的時間中,始終處於攻勢狀態,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民主聯軍便由最初的被動防禦,轉為戰略反攻,這不能不說是解放戰爭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