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潘麗娟4月22日報道:“要不是看到這張照片,當時那一幕我早就忘了,這樣的搶救我們經歷得太多。”華山醫院虹橋園區的護士張黎豔說,而在照片中痛哭的麻醉醫生魏禮群,再見到這一幕,他的眼眶又溼潤了。
他們看的是《召喚——上海市抗擊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上展示的攝影作品“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今天下午,剛剛解除隔離的百餘名華山援鄂醫療隊員來到中華藝術宮觀展,於是時隔兩個月,這張照片與其中的主人公們重逢了。
照片背後的故事是,武漢同濟醫院一名67歲的危重病人出現了炎症風暴先兆,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麻醉醫師魏禮群在對他進行氣管插管時,病人的病情瞬間惡化,不幸病逝。魏禮群傷心痛哭,遲遲無法釋懷。隔著玻璃的同事們為他舉著一張字紙,紙上寫著:“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
魏禮群說,他並不覺得自己是英雄,“只是想對每個病人都拼盡全力地去救治。”照片中魏禮群身邊的正是ICU病房資深護士張黎豔,她補充說,小夥子當時先在紙上寫了對不起三個字,但隨後哭得握不住筆,自己就補充寫上“他很難過,盡力了!”
那是他們剛進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不久的事情,之後,隨著滬鄂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光谷院區的情況逐漸好轉。“對於我們來說,只不過就是換了一個地方上班,一樣要天天面對許多病人的生死關頭,一樣要拼盡全力救治每個病人。”當了十來年重症監護室護士的張黎豔說,“只不過就是穿得更厚重一點,覺得更悶一點而已。”她指著照片中自己套了四層手套、有些變形的手說道。
不過對於暴露在最危險的搶救室裡的醫護而言,仍是冒著生病危險在奮鬥,張黎豔指著照片的細節說道,“你看魏禮群,他的臉部還是沒法完全防護住,而他是負責做氣管插管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華山援鄂醫療隊員返滬後首次外出集體活動。這些醫療隊員有大年三十來不及吃上一口年夜飯,毅然出征、日夜奮戰在武漢金銀潭的一縱隊;有年初四在嚴寒中出發,奮戰在武漢三院的二縱隊;有臨危受命、一夜成軍,開設武昌方艙醫院,開創了救援歷史、創造了中國經驗的三縱隊;也有規模空前,接管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收最重的病人,打最硬的仗,守住’降低死亡率’最後防線的四縱隊,以及奮戰在公衛臨床中心,築就上海’提高治癒率’白色長城的一線醫務工作者。
回到上海,魏禮群說他只想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回到我在重症監護室的日常工作中。”而張黎豔則說,若不是當時有記者來採訪,恰巧記錄下了這一幕,她早就忘記了這次搶救,“在鏡頭沒拍到的地方,有更多驚心動魄的搶救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