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成第八路軍,9月,又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改稱第18集團軍,但是後來人們習慣上仍稱八路軍。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和第129師,在3個師中,第115師的人數最多,達到1.55萬人,是八路軍的拳頭力量。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1937年10月,日軍第10師團入侵山東,至年底山東大部淪陷。為加強山東抗日骨幹力量,1938年6月開始,八路軍第115師奉命陸續開赴山東,與山東縱隊並肩作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15師到達山東後,在齊魯大地生根發芽,力量不斷壯大,後來115師與山東縱隊合併為山東軍區,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八路軍山東軍區的規模和兵力有了很大的增長。

1945年8月19日,中央軍委根據山東軍區的建議下達了批覆,山東軍區機關改稱山東解放軍總部,主力部隊和基幹武裝統一編成8個師、12個警備旅,另外還有5個二級軍區、3個獨立旅等其他部隊,在這8個師中,以第4師比較特殊,因為師長為開國中將,師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都為開國少將,而師政委沒有授銜。

師長廖容標,於1912年10月3日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韓坊鄉水口村一個貧農家庭。12歲入私塾,15歲時因父病逝,被迫輟學種田,撐持全家生活,貧困的生活使他養成吃苦耐勞的性格,但他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1926年,大革命的風暴席捲贛南,他所在的水口村建立起農民協會和兒童團,廖容標毅然加入其中,並被推選為兒童團團長,這顯示了他的領導才能。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1927年,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廖容標參加了水口村農民暴動,1929年8月,廖容標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由於作戰勇敢、表現突出,他於1931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當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他從普通戰士開始,很快升任中共河西特委政治保衛隊班長,不久後升任排長、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溪資溪等戰役。長征中,他任紅1軍團1師2團1營營長、陝甘支隊第1縱隊連長,到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役。1936年5月,廖容標任紅一方面軍獨立第5團團長。

由於文化水平低,1937年1月,廖容標被安排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結束後被安排秘密進入山東長山縣,並改名廖之秀,以長山中學體育老師的身份組織發展抗日武裝。當時我黨有一個政策,自己能拉起多大的隊伍,你便當多高職務的領導,1937年12月,廖容標參與發動領導黑鐵山起義,組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所以廖容標任司令員。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廖容標隨後率部轉戰膠濟鐵路西段南北地區,積極打擊日偽,先後攻克長山、淄川、鄒平等縣城,迅速打開抗戰局面,部隊很快發展到30多箇中隊、5000餘人。第5軍在他的領導和率先垂範下,軍紀嚴明,處處注意保護人民利益,被廣大群眾讚譽為“救苦救難的菩薩軍”,他被稱為“菩薩司令”。

在這期間,廖容標展示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所以很快便被調任八路軍山東抗日遊擊隊第4支隊司令員兼第4團團長。同年12月,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改任山東縱隊第4支隊司令員。後任山東縱隊第1旅副旅長、第4旅旅長,第4旅旅長兼泰山軍分區司令員,魯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泰山區專員等職,參與領導了創建泰山區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8月,廖容標任山東軍區第4師師長,之後他出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率領部隊在齊魯大地縱橫馳騁,濟南解放後,廖容標已升任濟南警備區司令員兼華東鐵道運輸副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廖容標任華東公安司令部兼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55年10月,廖容標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當時新中國雖然已經解放,但是反敵特鬥爭的形勢非常嚴峻,安徽的金寨縣是紅四方面軍的起源地之一,這裡山高林密,非常適合打游擊,所以國民黨當局也想仿效,1960年2月3日,臺灣國民黨當局派遣武裝特務6人,空投到金寨縣梅山附近,這一情報早就被我軍掌握,廖容標率警衛部隊趕赴現場,首先組織300名基幹民兵封鎖空投區交通要道,而後組織萬餘民兵搜山;經53小時搜索,將6名空降特務全部捕獲。接著,又於同年4月30日,趕赴金寨縣龍王廟現場指揮,組織發動民兵,將另一股臺灣國民黨當局派來的空投特務4人一網打盡,擊斃1人,生俘3人。

廖容標後來擔任過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1979年5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7歲。

4師政委王一平,原名王炳真,於1914年12月出生在山東榮成的一個漁民家庭,1932年夏,王一平以優異成績考取山東省立鄉村第七師範學校,第一師範學校即文登鄉師,在這裡他接受了進步思想和地下黨的教育。同年10月,由劉家語(谷牧)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工作。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1935年秋,王一平參加了由共產黨領導的膠東“一一·四”武裝暴動,但因敵我力量懸殊,武裝暴動很快失敗,王一平也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他連夜坐小船先到煙臺,再從煙臺到北平,與先期到達北平正在從事“左聯”工作的谷牧取得了聯繫,王一平是家中的獨子,忽然離家出走,奶奶傷心之至,憂心如焚,竟哭瞎了雙眼。1936年8月,受黨組織委派,王一平、谷牧等一批黨員和大批平津愛國青年來到西安,當時我黨已經和張學良建立了聯繫,他們被派到東北軍學習軍事,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統稱“學兵隊”。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之後,王一平在隨東北軍撤離西安的途中,接到上級黨組織的指令,轉往延安。1937年初王一平到達延安,並加入紅軍,先被黨組織安排在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而後在中央黨校學習。由於王一平的老家在山東,所以畢業後被黨組織安排王一平回山東參加抗日武裝鬥爭。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他先是從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中隊指導員做起,後任山東縱隊第4支隊政治委員,到抗戰結束時,任山東軍區第4師政治委員,在解放戰爭中,他曾任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6軍政治委員等職,後來擔任第8兵團政治部主任。

1952年2月,由時為上海市長的陳毅親自點將,時任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的王一平轉業到地方,任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長。與此同時,任濟南市委書記的谷牧也奉命調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因王一平轉業到地方後沒有再回到部隊工作,所以在1955年沒有參加授銜。王一平後來擔任過上海市委書記,於2007年2月28日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第4師參謀長是周長勝和政治部主任歐陽年,1955年都被授予少將軍銜,而師政委因為陳毅的一個決定轉業到地方因而沒有授銜。有人說王一平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太可惜了,其實大可不必,不管在什麼崗位,都是為國家作貢獻,他們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師長授中將,而師政委因為上海市長的一個決定沒有授銜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軍事歷史和軍事哲學頗有研究,公眾號亦是“天擇雜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