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兒男轉戰湘鄂(上)

鳳凰兒男轉戰湘鄂(上)

中國軍隊在長沙市區追擊日軍 (資料圖)


鳳凰兒男轉戰湘鄂(上)

第九戰區部隊收復平江戰鬥場景 (資料圖)


鳳凰兒男轉戰湘鄂(上)

軍民慶祝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勝利 (資料圖)

田望春

謹以此文獻給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的英雄們。也讓我們永遠銘記以鳳凰和湘西子弟為主要兵力的國民黨暫5師、暫6師、77師,在湘鄂戰場上壯烈輝煌的一幕幕。

“革屯”運動和暫5、暫6師組建

1936年,湖南省主席何健指令湘西屯務官員對源於嘉慶初年的屯租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永綏縣(今花垣縣)苗族知識分子吳恆良、隆子雍出面組織解除屯租訴願團,向省政府請願,要求廢除屯田、屯租,租種屯田的農戶向政府改交田賦。訴願團遭到強力壓制,1937年初,永綏的革屯運動由和平請願轉變成了武裝鬥爭,屯田較多的保靖、鳳凰、乾城、麻陽也都掀起了武裝革屯的浪潮。

1937年8月,鳳凰縣龍雲飛統一了鳳凰武裝革屯隊伍,借民眾高漲的抗日激情,打出了“革屯抗日救國軍”的旗幟,自任司令,楊光耀任副司令。9月8日,龍雲飛率軍一舉攻佔了乾州城,發出通電和宣言,揭露何健罪行,明確提出“革屯”“抗日”“倒何”三項主張。洶湧的湘西革屯運動,震驚了國民黨當局,事態繼續擴大,何健終被調離湖南,任內政部長。

1937年11月下旬,張治中接任湖南省主席,通過談判,達成“廢屯升科”和“收編抗日”兩項原則協議。1938年2月,延續了140年的湘西“屯田”制度宣告結束。根據革屯軍收編抗日的願望,張治中起用陳渠珍兼任沅陵行署主任,負責革屯武裝點編。鳳凰和永綏的革屯隊伍共有8000多人,龍雲飛指揮的鳳凰革屯軍編為湖南保安部隊新編第1旅,龍雲飛任旅長,楊光耀任副旅長。永綏的革屯隊伍編為湖南保安部隊新編第1團,吳恆良任團長,隆子雍任副團長。其餘的革屯隊伍編為湖南保安部隊新編第3團,龍矯任團長。

長沙“文夕大火”後,張治中辭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5月,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嶽,將新編第一旅、新編第一團、第三團及鳳凰、麻陽、乾城的地方武裝集中到桃源縣整編,組建成新6軍,轄暫編第5、第6兩個師。暫5師由鳳凰、乾城、麻陽三縣武裝和新一團組成,暫6師則由新編第1旅和新編第3團組成。兩師官兵中鳳凰籍佔百分之六十,永綏籍佔百分之三十。陳渠珍以年老不適軍旅為由,婉拒新6軍軍長一職,薛嶽只得自己兼任。暫5師、暫6師初建之時均為兩旅四團。暫5師首任師長為戴季韜,副師長為譚自平,參謀長為田君健;第1旅旅長秦光遠(貴州人),第2旅旅長陳範。暫6師首任師長龍雲飛,副師長為原128師參謀長趙季平,參謀長文益善(東安縣人);第1旅旅長楊光耀(古丈縣人),第2旅旅長龍矯(花垣縣人)。

江防游擊戰初顯鋒芒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新6軍番號撤銷,暫5師編入了第73軍,暫6師編入了第79軍,兩師的主要人員又做了一些調動,暫5師第2旅旅長陳範調去重慶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蒙冤沽塘而遭受排擠的原128師鳳凰籍軍官,大都進入了暫5師任職,如吳光烈任第3團團長,沈荃任第4團團長,繼續拼殺在抗日戰場上。

1940年夏,暫5師、暫6師防守湖北公安、松滋、石首一帶的長江上游防線,充任第六戰區的江防部隊。此時長江北岸已為日軍所侵佔,為牽制日寇渡江南犯,軍部命令各師以營為單位輪番到長江北岸打游擊,攻擊日軍據點,破壞敵補給線。暫5師任命第4團副團長陳運武為江北遊擊指揮,帶領4連和8連渡過長江進入沙市郊區,尋機打擊日偽軍。8連在連長唐國鈞指揮下,成功地夜襲日偽軍據點岑河口,擊斃了漢奸武裝“和平建國軍”大隊長黃榮。4連在廖良玉連長帶領下,在沙市與沙洋之間的公路線上打游擊,成功地截擊了9輛日軍輜重汽車,擊斃押車日軍過半,繳獲了不少武器和軍用品。半年多的遊擊作戰結束,4連和8連各獲得一面總部獎勵的錦旗,錦旗上書“如鋼如鐵”四個字。

江防游擊戰結束後,暫5師轉入湖南澧縣駐防。但國民黨軍隊間的歧視與傾軋時時存在,為了控制住暫5師,第20集團軍司令霍揆彰一紙調令,將師長戴季韜、副師長譚自平先後調走,1941年10月,霍揆彰便將得力下屬郭汝瑰(黃埔軍校五期,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調任暫5師師長。

1941年,第六戰區發動了“襄(漢水)西(岸)攻勢”,暫5師奉命抽調兵力渡江參戰,郭汝瑰派吳光烈的第3團和第4團一個營投入戰鬥。唐國鈞率3團8連率先渡過長江,到達北岸後即對萬城、馬山、鄭家場、李家埠等日敵據點先後發起攻擊,很快佔領了這些據點,繳獲了不少軍用物資。沈荃的4團陳運志營渡江參戰,攻佔了日敵的一個大據點及軍用倉庫,繳獲頗豐。

歷時一個月的“襄西攻勢”結束後,第六戰區在常德召開戰役總結會,打了勝仗的暫5師由唐國鈞作了戰鬥報告。郭汝瑰對士氣高漲、軍紀增強的暫5師官兵說:“別人說你們湘西兵是土匪性,橫蠻不好帶,我就相信你們,只要肯拼死殺敵,就是好樣的。”

暫6師隨第79軍參加鄂西江防游擊戰後,1940年冬,開抵四川黔江休整,很快就遭到了重兵包圍清洗和強行整編,凡參加過革屯的苗族幹部均被削去兵權或調離暫6師。整編後,原副師長趙季平任師長。

三次長沙會戰鳳凰軍人浴血歷練

1939年9月中旬,佔領武漢和南昌的日軍五個師團共10萬兵力,分北路和東路進犯湘北和贛西,謀取長沙,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在長沙、湘潭完成整訓的新6軍,擔負截擊側防。暫6師調防株洲,先在株洲火車站附近構築工事,而後南撤到滌口,擔負守衛鐵橋和警戒鐵路的任務。10月初,第一次長沙會戰以日軍的撤退而結束。

1941年9月17日,日軍集結15萬兵力,再次向長沙北線外圍發起進攻,第二次長沙會戰打響。日軍從岳陽出發,突破了新牆河、汨羅江陣地,分道南犯進入撈刀河、瀏陽河。擔任固守嶽麓山陣地的79軍,奉命派出暫6師渡江,據守瀏陽河南岸,師長趙季平率部在伏礬渡一帶與日軍激戰一整天,將敵擊退後乘勝追擊。

9月27日,薛嶽向參戰各部發出了全線反擊日軍的命令。此時,進到長沙城外的日軍,已糧彈將盡,人馬疲憊,受到外線的威脅而處於不利之境,只得下令撤退。10月8日,中國軍隊收復新牆河前沿陣地,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

1941年12月,暫5師已縮編為三個團,即第1團、第3團、第4團,團長分別為汪援華(永順縣人)、吳光烈和沈荃。

12月24日,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暫5師頂風冒雪從湖南常德河伏、鄒市一帶日夜兼程300多里趕到長沙河西,負責守衛嶽麓山陣地。

1942年元旦,日軍開始大舉進攻長沙。暫5師吳光烈團渡過湘江到達河東市區,援戰防守小吳門一線的李玉堂第10軍第3師,接防經武門至杜家山防線。吳光烈團與敵短兵相接,在市區浴血激戰了4天4夜,以較大的犧牲守住了防線。

按照薛嶽的“天爐計劃”,日軍一步步被引誘進了長沙城中,陷入中國軍隊的重圍。1月4日,薛嶽下達全線反攻命令,日軍急忙向北突圍撤退。

6日,長沙城內後撤的日軍與守軍兩軍交錯,仍在激戰,暫5師迅速全師渡江追擊作戰。吳光烈團一直打到湘陰縣境內,成了73軍的追擊先鋒,黃昏時分率先追敵到達了汨羅江邊,但遭到日軍炮火的猛烈阻擊,7日拂曉,向日軍發起進攻,佔領新市。

暫5師除正面追擊外,師長郭汝瑰還組成5個支隊,對撤退日軍做平行追擊,摸尾吃零消滅敵人。為了同後撤的日軍爭搶速度,1團2連連長滿俊率隊追擊日軍到東鄉地段時,勇猛地插入到日軍中間,截獲了日軍兩部來不及渡過撈刀河的汽車,繳獲了近40支三八式步槍和通訊器材。作平行追擊的5個支隊還活捉了2個日軍俘虜,戰績可嘉,最後將暫5師的軍旗插上了飄風山山頭。

1月16日,中國軍隊勝利結束了第三次長沙會戰。暫5師經過整訓補充,軍事技能大有提高,1943年初,暫5師由副師長彭仕量(瀏陽人)代理師長,閆建侯(長沙人)任參謀長,撤去旅一級建制,下轄3個團,第13團團長龍傑,第14團團長陳運武,第15團團長鄭果(瀏陽人),中下層軍官和士兵仍以鳳凰人佔多數。(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