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顧惠人校長與我——原贛州聯中1943屆朱暢鑑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八一三”日寇侵及上海,是年冬家鄉杭州淪陷,我隨家長遷避於時稱“孤島”的上海“租界”區。1938年秋入讀上海華東聯中初二級。學校設於北京路墾業大樓六樓,有初、高中各三級,並分春秋季班及甲、乙或丙分班,學生眾多,系初高中上、下午半日制,課程編排密集學生匆匆到退,除教授師長外,與其餘師長尤其與顧校長鮮少單獨晤對機會,只在每屆行畢業典禮時,才有獲聆顧師謦咳機會,是故華東聯中三年半期間,我對顧師之認識僅此而已,似無資格以本題綴述此文。然世事難測, 1941年冬,我高二上學期將結束時,12月8日太平洋戰起,日軍強佔上海“租界”,顧師秉民族大義毅然停辦聯中,我等同學亦不負顧師期望,分採不同方式與路徑,前後兩月內紛紛潛離敵佔區抵達浙東金華,我被分發至常山臨中就讀。嗣後年餘間,反有與顧師較多親炙機會,瞭解稍深,益增孺敬之心。

敬愛的顧惠人校長與我——原贛州聯中1943屆朱暢鑑


茲就與顧師晤接往事,逐點憶述如次:

(一)常山臨中位處僻鄉,校舍系一舊祠堂、儲穀倉及棄用民宅拼湊而成,四外散佈,管理困難,我等對此環境不甚適應。幸顧師適時校訪視除慰問聯中同學外,並應校力之邀,對全體師生髮表講話,要大家共本時艱,克服物質困難,潛心向學語重心長。臨中兩個半月期間,除顧師不避跋涉親來探視,似無他校師長有類似之行動,在我當時單純心靈中,深以曾為聯中大家庭一員而自豪,今則更悟顧師視聯中學生如子女,我等離滬離家分就他校,在顧師心目中,與子女婚嫁另立門戶無異,能否調適陌生環境,有否罹疾病,或遭受欺凌之處,皆屬為人父母為懸心之事,亟思實地親察而有此行。

(二) 1942年5月日寇大舉進攻浙贛線,我與同學高寶龍等及弟輩數人逃離常山,逃難途中我不幸身罹瘧痢,幸賴弟輩及同學抬人福建南平醫院求治。在我病情危重之際,顧師冒暑登山臨榻慰問,使我增添精神力量,重燃求生意志。隨後又安排我等赴贛人學。

(三)贛聯中男寢室為一間排滿雙層木床之大統間,入寢後師長會不時入內巡察,尚記得李政道與李紹鐸、高寶龍與我分佔相鄰兩床,每當人眠前,習慣稍事閒聊。某晚,寶龍躺臥上鋪,道及昨晚在外飲酒過量經過,未防顧師適巡經床旁而聽及,乃日:“高寶龍,健康要緊,以後不可如此。”此語甫出,驚得我等啞口無聲,寶龍更似待罪羔羊,一夜難安,豈料翌日及以後,顧師並未為此而召詢寶龍,亦未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由此亦證顧師乃有“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之嚴父兼具慈母情懷。

敬愛的顧惠人校長與我——原贛州聯中1943屆朱暢鑑


(四)贛州城內曾遭敵機多次濫炸,是故每當警報響,全校師生四出躲避。某日瞥報又響,我級多人隨顧師同在城牆外側隱蔽處席地而坐,由於畢業在即,顧師曾談及青年單純率性較為衝動,要我們對政治必須審慎辨識,再下決定等語,頗似臨別贈言,令我謹記在心。臺灣重歸祖國後,我於欣喜之餘,亟思親履為快,乃於1947年秋赴臺謀生,數十年來迄未對此熱中、更不強求,至今心安理得,應拜顧師當年有意或無意所作“警報閒話”之賜。

(五)在贛州聯中時,我病後身體羸弱,顧師常於晚自習時親至教室門口召喚溫慰,並承屢賜餐券,囑赴營養食堂“進補”,關愛有如父兄,令我終生難忘。在我級畢業前兩月一晚間,顧師又召我至室外,陪同中庭閒步,除關心我健康外,亦詢及我等兄弟經濟狀況,繼謂王國鈞同學將返杭州,要我親寫家書由王攜杭面交我父,由父備款五千,請王轉送尚留上海顧師母,顧師則在贛予我同額款項。在當時與陷區無法正常通匯情況下,此一兩全措施,對我等兄弟不啻久旱甘霖,且使我畢業後獲西行旅費。由此更覘顧師設想周到縝密之另一面。

上述各點為顧師誨我厚我之瑣細點滴,迄猶未敢或忘。是故在臺期間,曾對一在贛州聯中時師長,逐月濟助十餘年,只是為“德”不卒,至我退休移美而中止,頗以未能貫徹顧師惠人助人之旨意為愧。

最後對顧師就學與任事方面,試作闡揚以彭師德。師少時家境痛寒,兄弟無力同時人學,採用兄工弟學再弟工兄學交替技力完成大學學業,樹昆仲友愛榜樣,成鄰里傳誦佳話。出長母校數年後再赴國外深造,當時留學國外者有如鳳毛麟角,有歸國從政者,有改就大學教職者,名高薪厚,然顧師學成歸國後,夷然不改初衷,安貧樂道,堅守中學教育崗位,畢生如一日,此種高風亮節,豈常人可及。平凡中尤顯無瑕品德,足堪為教育工作者的典範。奈何盛年遽逝,齎志中道。設增壽十年或廿年,對中等教育之貢獻,非只添若干學生數目所足計量。走筆至此,不禁老淚盈眶,幾難竟篇矣。

執筆拙文前,得毛承恩學長函囑,盼將我家人當年就讀戰時上海華東聯中和贛州聯中情形撰述文內,惟受題所限無從插入,茲在文末附筆,作為報命:除我和內子張永曾繫上海華東聯中同學外,確有我同堂兄弟多人就讀兩聯中。因我家數代不曾分炊,各支同輩男女子弟多達數十人,入學後悉以“暢”字作輩名,長幼年齡猶如階梯,致有一時期,華東聯中各級均有我家“暢”輩學生,計高三暢中,高二暢鑑,高一暢慧與暢寧,初三暢遂,初二暢功,初一暢智,其中多人曾先後受教於現居臺北已逾八十高齡之劉師清於女士,偶與通函提及聯中往事時,常會有兄冠姊戴之趣事。上述就讀聯中諸人,均屬親沐顧師教澤者,亦由此可見顧師戰時艱苦辦學達德樹人,功在後代不可磨滅之勞績。值此為顧師立像之際,吾輩各具心香一瓣,默禱顧師之靈在天安息,顧師後人枝繁葉茂,幸福昌盛。

1998年1月10日於舊金山灣屋蒼五十盤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