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最近,但凡想要磕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帝后CP的劇粉,都有些憂傷。因為除了暗戳戳的互動之外,只剩下滿地的玻璃渣了。面對宋仁宗的冷落,曹皇后心如刀割,“我一貫好強,最初他不喜歡我,我不怕。他不喜歡的只是一個他必須娶的女子,他如今最討厭的是我曹丹姝。”可憐曹皇后的滿腔真心錯付,令人心疼。

不得不感慨,曹皇后的姻緣也太差了,兩次婚姻都沒能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曹皇后和宋仁宗是二婚,而在她入宮之前還有一段短暫的婚姻。因當年曹李兩家是世交,於是為曹皇后和李植定下了親事。奈何李植一心想要修仙問道,根本不想成親,於是曹皇后便順水推舟,讓李植寫下和離書,這樣李植可以繼續修仙問道,曹皇后也能夠恢復自由身。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曹皇后


而李植和曹皇后的故事曾記載於王銍(zhì)《默記》,這是一本北宋時期的朝野遺聞的筆記,稱李植在大婚之日因見鬼神千萬在其前,於是逾牆避之。

京兆李植,字化光,觀察使士衡之孫。自少年好道,不樂婚宦。初為侍禁,約婚慈聖。既娶,迎入門,見鬼神千萬在其前。植驚走,逾牆避之。後時即還父母家,俄選為後焉。植後自放田野,往來關中、洛陽、汝州,人以為有道之士也。


中國民間傳說:曹國舅修仙問道,位列仙班

而在北宋時期,如同李植一樣放著曹皇后這樣賢惠的娘子不要,一心想要修仙問道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最為出圈的便是曹皇后的弟弟曹佾(yi)。(突然有些感慨,這曹皇后到底啥運氣,居然身邊的人接二連三的想要修仙問道。)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要加上他的頭銜,那麼必定家喻戶曉,人稱曹國舅。是的,你沒有猜錯,正是

八仙過海中的曹國舅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曹國舅畫像


據說,曹佾是一個很低調的人,雖在朝為官,卻從不在朝堂之外議論國事,也不拉幫結派,因此就連神宗都對其讚不絕口: “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默,寡過善自保,真純臣也”。而正是曹國舅這般的性情,得以活到了七十二歲,算是高壽了。

《宋史·曹彬傳》:“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聖光憲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弈射,喜為詩。”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曹國舅畫像


不過,關於曹國舅修仙問道的故事在元明時期才陸續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有了隻言片語。在相關的故事中,這樣形容曹國舅修仙問道,將其神化:相傳,曹國舅還有一個弟弟,只不過這個弟弟不學無術,喜歡惹是生非;而曹國舅因平日裡溺愛幼弟,促使他越陷越深,釀成了大錯,幡然醒悟的曹國舅這才下定狠心,割捨小情小愛,完成大義,後來大徹大悟的曹國舅位列仙班,成為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而曹國舅的衣著打扮也並非是尋常的道士形象,而是腰繫玉帶,手持玉板,跟他在凡間的打扮一樣。在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曹國舅便是佔了這個貴字


曹國舅寡過善自保,民間傳說中的八仙

對於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位神仙,也就是傳說中的八仙,其實有很多種說法,成員也略有差異,分別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等版本,

然而八仙文化卻是在元人創作的雜劇中逐漸完善的。

雖說是八仙,但也是有差別的,馬致遠的雜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呂洞賓的口吻,依次介紹八仙道:"第一個是漢鍾離權,現掌著群仙籙;這一個是鐵柺李,發亂梳;這一個是藍采和,板撤雲陽木;這一個是張果老,趙州橋騎倒驢;這一個是徐神翁,身揹著葫蘆;這一個是韓湘子,韓愈的親侄;這一個是曹國舅,宋朝的眷屬;則我是呂純陽,愛打的簡子愚鼓。"曹國舅便在其中,成為八仙之一。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曹國舅


而自從明代吳元泰圍繞八位神仙所寫的演義小說《東遊記》聞名遐邇之後,人們就約定俗成了八仙的名字:李鐵柺、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感覺這樣的組合挺神奇的,因為他們並非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有隋唐的鐵柺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張果老;五代、宋初之際的漢鍾離;而曹國舅在八仙中是出現最晚的一位神仙。

有趣的是,這八仙也並非是高高在上的,每個人都有優缺,人們將種種的傳說添加在八仙身上,使其更加的豐富與離奇。在八仙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悲歡離合,也看到了煙火氣。修道成仙也並非是一蹴而就,必須割捨小情小愛,歷經磨難、考驗,方能超脫俗世,得道成仙。不僅如此,關於八仙的花邊故事也很多,例如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張果老倒騎驢背道而馳等等,都是把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將其嫁接在八仙故事中,既有神仙的神秘,又有市井生活的熟悉感,可以博得大家一笑又能育教育人,使得八仙的故事深受大家的喜愛,口口相傳。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八仙


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除了雜劇、小說之外,八仙文化還伴隨著話本、民間傳說、民俗藝術等表現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就像是年畫、刺繡、花燈等,八仙賀壽也是民間藝術喜聞樂見的祝賀題材之一。

在八仙文化中,元明清時期的文人也將其隱逸寄託其中。在民間流傳的版本中,曹國舅是由八仙之中的漢鍾離、呂洞賓所點化,這才位列仙班。關於曹國舅修仙的過程,曾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漢鍾離、呂洞賓詢問曹國舅,"你所養的是什麼?"曹國舅說:"我所養的是道。"仙人詢問道:"道在那裡呢?"曹國舅用手指著天回答道:"道在天。"仙人又問:"天在那兒?"曹國舅用手指向心。鍾離權和呂洞賓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經洞悟道之真義了。"逐授以《還真秘旨》,助其修道成仙。而其中的“心即天,天即道”正是元明清時期文人所希冀的。曹國舅所生活的仁宗時期,是所有文人心心向往的,文人們的才藝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即便是君主出現了偏差,文人便可義正言辭地指出。更有甚者,可以圍在宮門之外,拍著門求官家賜對。對於文人而言,不忘初心便是最好的修道


八仙曹佾:《清平樂》中的皇親國戚,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寄託

《東遊記》連環畫


元明清時期,文人有“多”身份,舉子、遊士、隱士,但卻殊途同歸。在元朝,中國的科舉制度出現了最長的一次被廢除,學子苦讀多年,卻無用武之地。不願阿諛奉承的文人便效仿秦漢魏晉等前朝隱士歸隱。無論是大隱隱於市,還是小隱隱於野,他們雖遠離世事,卻依舊牽掛著塵世,例如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竇娥冤》、《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作品,都是藉故事來述說當時的社會情況,因此那時候的文學作品大量湧現,元曲、明清小說中的故事,都是文人的隱逸寄託,借古諷今,寄情於景等。元明清時期文人的隱逸並非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隱居以求其志,即便隱逸,卻依舊牽掛朝野,關心民生,既有對現實生活的批判和質疑,也有對無拘無束的生活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