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孩子並不是突然變得叛逆的,童年的教養經歷往往決定了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現。


01 叛逆,來自童年被施加的壓力


“憑什麼要聽你們的?”


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如此“頂嘴”。


有些孩子和父母的話越來越少。


還有一些孩子,直接在房間門上貼著“禁止入內”。


奧地利心理學家奧托·蘭克稱逆反心理其實是一種本能的“反意志”,它最常出現的第一個階段是孩童2歲時,另一個階段就是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青春期的逆反,源自於孩子“不想再受人擺佈”的心理,而它的源頭是童年期的“施壓式教育”。


想一想如果我們不能依靠鼓勵與驅動力的方式帶動孩子主動做一些事情,是不是就只能靠賄賂或者威脅的方式來給孩子施壓?


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本質上都是一種控制。


所有利用孩子喜好、厭惡與不安全感來控制孩子行為的手段,都是在給孩子施壓。


壓力打擊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造成孩子越不主動,父母就越藉助外力對孩子進行施壓的局面。


而孩子年幼時迫於壓力所做出的服從,都會在長大後變成叛逆的反抗。


02 疏遠,源自不被認可的童年經歷


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刻意疏遠父母:


不願意聽你說話,卻能夠和同伴瞎聊一整晚;


什麼都不願意告訴你,卻整天和朋友傾訴煩惱;

甚至認為父母不管自己就好了……


《小孩不笨2》中的學謙,做的一手好網頁,獲得了博客大賽第一名,卻總被父母訓斥不務正業。


他覺得只有街道上那群無所事事的混混朋友能夠接納他、瞭解他,於是成天和他們呆在一起,更加無心學業。


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當爸爸強制要求學謙離開這群“爛朋友”時,學謙終於爆發出心中的控訴:


我在你們眼裡就是一無是處,只有他們會欣賞我!


缺少父母認可的孩子,會感覺自己的內心無法被人看到和理解,因此一旦有同伴進入自己的內心,很容易產生依戀同伴的念頭。


青春期孩子的疏離,不是源自外在同伴的引誘,而在於長期不被父母所看見與認可的童年經歷。


03 攻擊性,來自童年的挫敗與沮喪


當一個3歲的孩子因為搶玩具而動手打人,你可能會說孩子不懂事。


而當一個15歲的女孩動手剪禿同學的頭髮,朝媽媽挑釁和揮舞拳頭,你估計很難用“青春期”這個解釋來做到理解與包容。


孩子為什麼想去攻擊他人?


是因為“沮喪帶來的挫敗感”。


公益短片《Removed》中,一個女孩小時候遭到酗酒爸爸的家暴。


後來她陸續被其他家庭收養,一直因為她難相處+愛反抗被頻繁退回領養機構。


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直到她遇到一位養母。


有一天,養母送給她一份禮物,一條裙子。


沒有預想的驚喜,女孩居然像個沒有教養的野丫頭,撕扯著裙子並情緒失控朝養母大吼......


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女孩之所以這樣,只是因為她想起來年幼時,穿著漂亮裙子的媽媽被爸爸廝打的樣子,想起了媽媽因此對自己和弟弟的斥責、忽視。


這種無力的挫敗感,最終以攻擊的形式突然爆發出來。


可是這一切,都在她看到窗外被帶來的弟弟時,徹底改變了。


養母最終決定同時收養她與弟弟——是養母最終的愛與看見,填滿了女孩內心沮喪的空杯,融化了她的憤怒與攻擊性。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親子關係一旦有所缺失,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最為嚴重的創傷。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修正”孩子。


實際上,孩子叛逆的背後,都藏著一些被父母忽視的問題。


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孩子不成熟、被同伴帶壞,或者因為生理、心理的變化變得不那麼討人喜歡了。


而在於孩子在幼年時期,心理和情緒上未曾得到父母的關照與滿足。


若父母能及時給予孩子回應、真心鼓勵孩子、再加上善意的引導與被愛的安全感……在這樣充滿自由與愛的氛圍中,孩子的人生底色溫暖、精神富足,便能平穩度過這段成長的蛻變之路。


青春期孩子突然叛逆?不弄明白這一點,父母和孩子會兩敗俱傷!


反之,孩子的叛逆期便會如期而至,不僅折磨自己,還會折磨父母。


在做親子閱讀這一塊內容的過程中,我接觸過很多爸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很幸運地對青春期叛逆毫無知覺。


他們眼中的青春期,最大的反叛,或偷偷遞個小情書,或和父母爭執在心中離家出走,是那麼平淡且波瀾無驚。


這樣平靜的幸運,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