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很不穩定,他們有反抗權勢和習俗的傾向。

因此,孩子們常表現出很多怪異行為,看了叫人心煩,令父母們難以容忍。譬如:咬指甲、摳鼻孔、啃手指頭、抓耳朵、乾咳嗽、斜眼看人、擦鼻子、全身亂動;或是成天躺在床上兩眼望天,手裡不停地玩兒一件東西;或是一天到晚不停地抱怨,彷彿一切都令他看不順眼,等等。

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

他們的壞毛病、壞習慣也一再重犯。早上大睡懶覺,晚上藉口唸書和洗澡,拖到深更半夜不睡。父母說他,他就生氣,他會跟父母強辯,或是故意曲解父母的話。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最令父母頭痛,也常讓父母大為光火。

(一)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給予理解

青少年孩子們的言行雖然如此不正常,但父母也不必惶惶不安。孩子們仍然是有理性的,因為是他本身的發育促使他的行為。青春期的作用就是要瓦解他已經成型的性格,接受必需的改變:從成型狀態(兒童時期)經過瓦解狀態(青春期)到再定型狀態(成人時期)。每個青少年在青春期都要重新養成他自己的性格,必定要從父母替他塑造的兒童期中掙脫出來,使自己煥然一新。

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給予理解

因此,他們有些怪異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青春期是動盪不定、迷惑和苦惱的時期,同時希望無窮。情感強烈的時期是引起社會關切、個人極端痛苦的時期,也是心情矛盾、喜怒無常的時期。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過:處在青春期階段的男女,言論和行為互相矛盾、變幻莫測,這並不奇怪。他們在成長,在塑造成人期的性格,不停地在體驗自我,要嘗試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所以,他們容易衝動,儘管他0也知道衝動不好,應該剋制,在公眾面前不願親近父母,但他們內心的隱私還是隻想向父母傾訴;表面上在處處模仿名人,私底下卻又想標新立異,另創一套;有時表現急公好義,樂於助人,為社會、為他人,無私地做奉獻,但有時又顯得自私自利,冷酷無情,一心一意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毫不顧及集體的利益。在一所高級中學,有位教師找了幾位高一的學生談心,要那幾位學生談談他們最近的心理活動,毫無例外,這些學生在心理上都很矛盾。

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給予理解

有個男生說:“我近來心情很苦惱、很矛盾。因為,在內心深處,常有些慾望和衝動在燃燒,在折磨自己。想嘗試,不太敢;想剋制,又剋制不住。”

有個男生說:“也許我這個人精力太旺盛,總想找個機會去親自嘗試一下人生各種酸甜苦辣,去實際做些事情,哪怕是發洩一下也好,而不願只聽一些不著邊際的空談。

有個女生說:“不知為什麼,現在我經常做一些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的事,被別人看成神經質,喜歡裝模作樣,自己難以理解,一點也不愉快。”

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給予理解

對處於心情不定、常自相矛盾階段的青少年,要理解他們,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不要橫加干涉,一看不慣,就動輒斥罵,不妨順其自然,聽其自便。他們好活動,就讓他們去動,喜歡孤單的,內心有種種隱私的,暫時也不要多過問。

青少年在什麼情況下,內心渴望別人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又不願讓人寬其內心隱私呢?

抱怨、叛逆、早戀、暴力,父母不理解的青春期子女怪異行為?

對青春期的孩子應給予理解

這是件困難而又微妙的事,父母再聰明,也難掌握,那又何必太操心,反而使孩子不高興呢?對孩子的反常行為,暫時容忍,並不是表示贊同,正如醫生從不拒絕病人的要求,哪怕感到它不合理,只因為他們是病人,但絕不鼓勵也不讚許。暫時的容忍,就是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個性和心情基礎上,再導找恰當的時機,進行有效地幫助。

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這些,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為大家分享母嬰育兒、孩子教育相關問題,如果您有任何的建議和想法也歡迎您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