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讀書筆記——興灶作飲,釀酒初始

酒文化讀書筆記——興灶作飲,釀酒初始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因統一華夏族而載入史冊。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因長居姬水,後改姬姓,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故稱姬軒轅;因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播百穀草本、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司馬遷《史記》中將軒轅黃帝列為帝王本紀之首。《淮南子》記載: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管土地的神),執繩而制四方。


黃帝率領臣民,刀耕火耨,發展農業。在飲食方面,黃帝改灶坑為爐灶,並按蒸汽加熱原理製造出最早的蒸鍋—陶甑。

從此,蒸飯煮粥,“吃飯”的概念就產生了。“蒸谷為飯”給中華民族飲食結構帶來了新變化和深遠影響。

酒文化讀書筆記——興灶作飲,釀酒初始


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一位教民稼穡的周人始祖—后稷。因生下來像羊胞胎一樣,其母以為是怪胎,就把他拋棄在野外,但受到獸鳥的庇佑,其母以為神異,遂繼續收養長大,故名為“棄”。他善種各種糧食,對農業貢獻很大,後世尊稱為農業之神或穀神。

后稷的創造為古代提供了豐富的飲食原料。后稷把野生的麥子、稻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種瓜果的種子採集起來,提升耕作技術,培育出的農作物果實飽滿。《詩經•生民》記載:實方實苞,實種實裒,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粟。帝堯拜為農師,傳授農業技術。人們把棄尊為“后稷”,“後”為至高偉大,“稷”為粟,喻為農作物,史稱后稷:功崇平地,德大配天。被奉為五穀之神。后稷成為中國農耕文明的象徵、農業精神的象徵、農業豐收的象徵、農業經濟的象徵。


《山海經•海內經》描述后稷死後,人們將其葬在都廣之野,如一方仙國樂土:都廣之野“有膏菽、膏稻、膏黍,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相群愛處。此草地,冬夏不死。可見后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


酒文化讀書筆記——興灶作飲,釀酒初始


通過,黃帝、堯、后稷時代的發展,生產力有了很大進步,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糧食逐步有了剩餘,特別是蒸飯技術的發明,為釀酒發展提供了可能。后稷培植出小麥和高粱,這兩種釀酒的主要原料。特別是今天的茅臺酒仍舊以高粱為原料,小麥為曲藥,兩者發酵出香豔世界的玉液瓊漿。可見后稷對後世的重要作用。


晉文人江統《酒誥》稱: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鬱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這道出了人工釀造酒的最為客觀的起源。

@今日頭條文化頻道 @微頭條 @微酒 @白酒圈

@茅臺印象 @詩詞世界 @酒雲網 @悟空問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今日頭條文化頻道 #美文# #2019我的創作世界# #妙筆生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