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高淮,濃香白酒不應該被遺忘的人

中國白酒的悲哀,就是沒有把一線的專家推到消費者的面前。


賴高淮,濃香白酒不應該被遺忘的人

賴高淮大師

賴高淮,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從平凡的烤酒匠,到成為國務院首批頒發“白酒非遺傳人”稱號第一人,賴高淮在白酒釀造方面的造詣,已經超越了同時代的很多戰鬥在一線的釀酒工人。他就是被稱為酒業“窖父”的奇人——原瀘州老窖酒廠副廠長、高級工程師,全國著名白酒專家賴高淮。

現在84歲高齡的賴高淮居住在成都,安穩閒適得普通的老人沒什麼兩樣。多年搞酒的經歷讓他提起白酒,精神就特別好,他曾告訴筆者:“會喝酒的人更懂幸福的滋味。”聽他談白酒,好像看到的是從民國到新中國再到現在的一副酒業發展歷史畫卷。

大戶人家出了個愛酒的小少爺

賴高淮1934年出生在瀘州一個大戶人家,賴家是當地有名的實業家,興辦了同發生酒坊,與溫永盛、天成生等36家釀酒坊共同演繹著當年瀘州釀酒行業的繁榮。同發生酒坊,傳承至十四代傳承人賴高臨時,已經在瀘州相當有名氣,其生產的瀘州老窖大麴酒行銷全國。同發生酒坊也成了賴高淮童年的樂園,從小聞著酒香長大的他,對白酒充滿和好奇。


賴高淮,濃香白酒不應該被遺忘的人

賴高淮大師

做不一樣的烤酒匠

時光苒苒,轉眼賴高淮已經從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意氣風發的他考取了某部炮兵團,成了一名軍人。後來因“家庭成份”問題,本來懷著將軍夢的賴高淮轉業回到地方,進入到瀘州國營酒廠(四川瀘州老窖酒廠的前身)。沒想到,與酒結緣,一干就是70年!

“1950年,國家公私合營,將瀘州多家老酒坊組成了瀘州老窖麴酒廠(瀘州老窖股份公司前身),我從部隊專業回來,只能進酒廠當工人。當烤酒工是很苦的,沒有三百斤的毛毛力,不能進酒廠。記得當時酒廠釀酒用的水,全靠人工挑水,一擔150斤,還要走1.5公里的斜坡才能到河邊,沒得點力氣,沒有吃苦的精神,在酒廠就呆不下去。”賴高淮回憶說。

眾所周知,中國的釀酒技藝,自古以來就是師徒相授,口口相傳,沒有文字記載和科學依據,完全憑藉實踐經驗和感官判斷。因此,為什麼這口窖池能出好酒,為什麼那口鍋蒸的酒產量大,誰都說不清,這也為白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因為神秘,賴高淮越想弄懂它,他相信萬事萬物都有規律,有因果,只是怎樣去發現規律,掌握原因。

“同樣是烤酒匠,別人按老師說的做,什麼都不想,烤酒就烤酒,而我卻不同,我愛觀察、愛記錄、愛思考,再有一點,我是農專畢業的,懂一點化學、生物知識,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琢磨出一些規律。”於是,這位另類的烤酒工,在幹完活路之後,別人閒聊喝酒的時候,他卻在埋頭整理筆記,那一摞摞發黃的筆記資料,見證了賴高淮“做不一樣烤酒匠”的理想和努力。

賴高淮,濃香白酒不應該被遺忘的人

窖父濃香白酒

白酒實踐經驗的理論奠基人

1958年,原本在瀘州老窖酒廠好好工作的賴高淮再度因“家庭成份”問題,被調到衛星廠研製生產人工牛奶,遠離了他熱愛的釀酒行業。

1960年,中國因自然災害,糧食緊缺,釀酒生產基本停滯。

1962年,糧食緊缺問題得到緩解,四川省專賣局的領導根據中央指示,恢復瀘州老窖釀酒生產。

沒想到廠裡碰到一個大難題——瀘州老窖的核心車間營溝車間(生產國窖1573的車間前身)發掘於1573年,已經連續釀酒400多年的“活古窖”——瀘州老窖古窖池群滴酒不出了!怎麼辦?

專家們幾經實驗,沒找到解決辦法,領導們才想起賴高淮,併火速將他調回了瀘州老窖麴酒廠。

通過各種實驗對比與分析,賴高淮得出的結論是“酸度太高了,必須降酸!”就是這樣,來自一線的釀酒專家用平常積累的經驗和科學技術,解決了國寶窖池不出酒的問題。

“我跟很多專家不同,他們是科班出生、研究性專家,我是自學+摸索,更多的優秀經驗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謂的工匠精神,必須是理論聯繫實踐,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的傳統白酒以前主要是靠經驗,靠感官,我就想,如果能把這些經驗,可以數據化、科學化進行分析,這對提升酒品質量意義重大。”賴高淮說。

為破解“國窖”釀酒秘密,出任中國釀酒工業科技攻關組長的賴高淮,將瀘州老窖1萬口百年老窖池、36座百年老作坊的釀酒技術流程、技藝一一記錄考證,歷經多年研究,對多種微生物共酵培養,解決了高品質曲藥的關鍵技術,打開了瀘州老窖神秘的“黑匣子”,總結和開發出“無色透明、窖香優雅、綿甜爽淨、柔和協調、尾淨香長、風格典型”的濃香經典釀造技藝。

賴高淮,濃香白酒不應該被遺忘的人

窖父濃香白酒

推動濃香型白酒的全國發展

為了推動中國白酒的發展,提升酒質,在上世紀50-80年代,我國舉辦了五次全國性評酒,瀘州老窖大麴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一舉奪魁,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濃香型白酒在全國的流行。

為了推動濃香型白酒在全國的發展,賴高淮幾乎跑遍了全國知名的白酒廠。

從1966年開始,賴高淮分別在瀘州、成都及全國各地開辦釀酒科技技術培訓班28期,在全國各省區培訓釀酒科技人才8000多人。迄今,直接師承賴高淮,學成後具有相當建樹的釀酒工程師已達5000多人,分佈全國各大酒企,成為技術骨幹、中堅力量。

據他回憶,在上世紀70-80年代,全國80%的酒廠都跑到瀘州老窖來學濃香工藝,學習釀酒、品酒等。然後回去結合自身條件,生產出各具風格的濃香酒。

隨後的榮譽接踵而至——1987年,賴高淮榮膺首枚國際金獎“金鷹獎”;1992年,被世界權威酒業董事會授予“國際釀酒大師”稱號和證書,為中國唯一國際釀酒大師;2007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白酒釀製技藝首位傳承人……。

面對這些榮譽,賴高淮認為,這都是轉眼雲煙。但“倒窖”事件,無疑堅定了他對科學化、數據化生產的追求,其後,在工作的50年,賴高淮選擇了以研究窖池、窖泥等微生物為主攻方向,解密傳統白酒釀造之謎,寫下了超200萬字的工作筆記,後來又整理成行業專著,像《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制曲工藝與質量》、《白酒微生物培育與利用》、《白酒勾兌調味技術》等技術專著,迄今為止仍是業內釀酒操作經典。

就是這樣一個行業專家,酒界泰斗,卻在2002年從瀘州老窖退休之後,低調開廠,低調釀酒,但是他對中國白酒的熱愛、提起白酒就非常自豪的信心,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白酒人的精氣神!

當國家高舉“工匠精神”的大旗時,因為他們的奉獻,他們的探索,他們的實踐,推動了白酒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成就了白酒行業的今天與明天。

像這樣的人,是白酒行業的寶貴財富,是最不能被遺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