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長是一筆交易,

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來交換長大的勇氣。

沒人知道我們什麼時候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

曾經那感嘆“父母皆禍害”的少年,

走回父當年走的路時,才懂得父母的苦與困局。

——karo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1:聽話孩子才是好孩子”

"你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 “你不乖,媽媽不要你了,""你再不聽話我把你送給別人了"

我相信以上這些對話多數人小時候都聽過。

中國式父母的愛總喜把威脅包裝成愛,不管孩子是否需要。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十二年一輪迴,18歲又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想脫離父母的管束,卻又沒有獨立的能力。

朋友mina就是這麼個小姑娘,在青春期的作用下,她變得敏感不安、古怪而沉默。

在她的成長經歷裡,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但這次,“懂事”的她卻跟裡大吵了一架。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成績優異的她提前收到了取通知書,簡直是她做夢都想去的大學。

我們都在慶祝她即將進入北影深造未來要當大明星時,她卻說:這事要黃。

她爸是個老中醫,出了名的老古董,知道她要去北影,不但沒收了她的通知書,軟的不行就來硬的,火氣上頭了就口不擇言:

“誰家女孩子像你一樣一點大家閨秀的沒?” “都18歲了,你能不能學點醫術將來救死扶傷?”

“我看你真輩子是沒什麼出息了?”

到這裡她怒氣湧到天靈蓋,頂了一句:"我自己的事自己看著辦!"

她爸聽後徹底失去理智:"那你死在外面了也別回來。"

這句話就像一記悶棍打在她頭上,她半天發不出聲音。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她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的那個家,被捱打捱罵都是家常便飯,別人渴望長大,她只渴望逃離。

大人們都希望孩子們懂事理解他們,但是誰會在乎孩子究竟想要什麼?

我們這一代90後,是被閹割的一代。

要被剪掉尖刺,磨平稜角,改掉暴脾氣,才能收穫一個欣慰的笑:你終於懂事了。

2

我是為你好,不管你需不需要。

所謂中國式家庭教——我是為你好,不管你需不需要。

年前看的一部電影,把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叫《狗十三》主人公不是狗,而是一名13歲的少李玩。

她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得子不敢告訴她,買了一隻小狗作為補償

李玩和這隻小狗培養起了感情,但狗卻被爺爺不小心弄丟了,由引發了一系列的少女與成人之間因為情感訴求不同而產生衝突的故事。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爺爺奶奶悉心照顧她的起居,不喜歡狗也幫她養狗、遛狗;父親在惹她生氣了會小心翼翼的哄她,會開心的表達情感“你真是爸爸的驕傲”……

電影中的他們和中國大多數父母一樣愛孩子,並努力為之付出。

可以說李玩毫不缺愛,卻生活的十分壓抑、不快樂。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他們的親子關係迎來了一場無法溝通的大爆發。

父親看不見她的愛好,只因老師說她英語偏科,就粗暴的擅自幫她改了興趣班;

奶奶看不見她乳糖不耐,因為多喝牛奶長身體,所以即使從小吐到大也還是要喝;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狗走丟了,家人看不見她對狗狗的感情,沒有人想過去找,他們只想她“

事”的接受事實。

她拼命去找狗,家人看不見她找的是什麼,而幫她買來一隻新狗,騙她這就是丟失的愛因斯坦,以換取家庭表面上的寧靜。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她拒絕、大吵大鬧,向全家人發洩不滿,在家人眼裡只是她不懂事的無理取鬧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我不知道大多數父母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愛孩子,卻漠視她的精神世界。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去結絕“需求”。

當雙方的情感訴求出現嚴重偏差,我們要的是孩子絕對的服從。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只需要因為愛你就可以了。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但是,用自己成人的經驗教訓,教育孩子去走一條快速成長的陽光大道又有什麼錯呢?

中風波最終還是被時間沖刷而過,李玩變得聽話懂事,讓家人欣慰。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只是當她在餐桌上平靜的吃下一塊狗肉的時候,之前的種種到底會不會成為她日後的耿耿於懷?這些只有她自己知道。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父母無法想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裡結下了多少疤。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

,一切就好像自然地發生了。

擁有過相似經歷的人很多,李玩也不會是最慘的那一個。

白巖松曾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們都曾被親情誤,這些傷或深或淺。

3

中國式父正在用“聽話”毀掉孩子

中國式父母希望子乖乖聽話,按部就班去完成父母期望中的事情。

他們把孩子當成“私有物品”,是自我期望的實現與自我價值的延續。潛意識裡想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彌補”。

而這種“彌補”,一旦失去分寸,便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臺灣最近上線的一部高分電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述的正是這種畸形的親子關係。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事:

主人公林茉莉乖巧上進,成績優異,家庭美滿。但讓所有人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茉莉選擇了自殺。

她覺得自己的媽媽並不愛她。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在這個故事中,海歸碩士畢業的媽媽,結婚後。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的家庭主婦。

她兒學習要求很高,強迫茉莉學習,不讓她讀中文系。

不僅給女兒排滿了補習班,甚至還在房子裝滿監控器,督促孩子學習。

媽媽生病,女兒關心說讓媽媽多休息,媽媽卻反駁到:

你不好好讀書,我怎麼休息?外面有多少人在等著你們兩個,這個臉我丟不起啊。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女兒取得了好成績,媽媽也不會表揚她,而是告誡她不要太得意。

要是女兒做錯事她還說:

“要是沒有生你,我也是一個教授。為什麼我放著教授不做,在這裡受你的氣啊。”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林媽媽總是習慣於發號施令,卻從來聽不見或者不願意聽孩子的想法。

在她看來,自己是愛著孩子的,為了孩子願意犧牲-

但在女兒看來,媽媽不愛她,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看似乖巧的茉莉,有自虐傾向。每當茉莉考砸的時候,她都會在自己的手腕上留下傷痕。

茉莉一直在期待媽媽能發現她的不對勁。

她說:“我一直有一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她掀開這些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可能會跟我道歉說,對不起,對不起。”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他一直以為,“只要我認真唸書,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

可是她並不懂,這份自由又自我的“選擇”會要了她的命。她最終選擇跳樓自殺。

茉莉的故事恰恰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的縮影,父母與子女之間,從來不曾相互理解過。

母親用愛養育了子女,卻有可能變成以愛為名的綁架,用愛將子女吞噬。

現實版中國式親子關係也一樣,愛與恨並存,兩代人撕扯掙扎,直至兩敗俱傷。

4:初為父母,我很抱歉

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像影當中那樣不稱職的父母?

我們必須承認,存在。

曾經有一位女生說,從她就在母親的謾罵和侮辱中長大。母親總是用“爛貨”、“賤人”等詞語來形容她。

她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十惡不赦。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2013年6月,在南京市江寧區的某單元樓內發現兩名死亡的幼童。一個3歲,死在門口,另一個僅僅1歲,死在屋裡。

經調查發現,當時孩子的父親因吸毒正在服刑,母親也下落不明,最終導致兩個孩子被活活餓死在家中。

這樣的父母該罵嗎?

該罵!因為他們真的不配做父母。

但大多數大多數父母們。幾乎都是傾盡全力,全心全意讓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是愛孩子的。

更多時候,父母對子女無意間的傷害,並不是他們故意的。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應該彼此理解,給對方一個機會。

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段最觸動人心的父女交流:

德善和家裡人的關係不好,覺得父母多年來一直偏心姐姐。

最終使德善與爸爸解的原因,是父女倆的一次暢談。

爸爸小心翼翼地和女兒道歉: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做爸爸。”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為人父母是一項不需要面試,不需要考試,就上崗的“工作”。

每對父母都是在摸石頭過河,有時候深一腳,有時候淺一腳。

其實,也有父母在不斷探索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可以原諒犯錯誤的我們,實,父母也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一次機會。

他們也曾在心裡說:“孩子,初為父母,我很抱歉。”

5

學會成長,給自己一個諒解父母的機會。

小孩子理解的世界,非黑即白,曾經那些感嘆“父母皆禍害”的少年,

長大後經歷了相同的痛,走回父母當年走的路時才懂得父母的苦與困局

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何其多,但他們照樣可以化怨氣為動力,支撐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都可以抱怨童年的不幸、委屈,但是在抱怨之後,還是要學會成長,給自己一個諒解父母的機會。

木心的一句話說的很對: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儘可原諒。

或許我們應該彼此理解,給父母一個機會。不妨選擇放下,放過彼此。

我忘了你曾經給我的傷害,也放下你的執念。

然後你會發現:放過自己,也挺好的。”

我們終要學會跟自己和解,然後再跟世界重歸於好。

中國式父母,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