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PPP模式”將何去何從?

從一夜暴富到一夜爆“負”

中國式“PPP模式”將何去何從?


一、東方園林激進拿下PPP項目

2014年是東方園林最困難的年度之一,那一年東方園林實現營業收入46.80億元,同比下降5.9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8億元,同比下降27.17%。當時,園林景觀業務陷入困局。

不過,2014年年底,財政部下發《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鼓勵推行PPP模式。

PPP模式讓東方園林看到了希望。當不少民企還在觀望時,東方園林則快速切入,並將主營業務變更為以PPP模式開展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及全域旅遊業務,成為國內最早參與PPP項目落地的民營企業之一。

東方園林在PPP領域步子邁得很大。從2015年開始,東方園林至今共中標PPP項目113個,總中標額達1693億元。一些業內人甚至認為,可以說東方園林實際上是一個靠PPP項目養活的企業。

不過,對企業來講PPP模式絕非是一種穩賺不賠的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PPP其實是把雙刃劍,雖然能帶來規模的快速提升,但戰線太長,週期性過長,會佔用大量資金。過於激進拿取PPP項目,對於一些民企來說,可能是一種飲鴆止渴式的訂單獲取方式。

東方園林在8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回應稱,“PPP模式的問題在於,如果利潤不能覆蓋投資,公司會有現金流問題,所以大家對PPP都不看好。但對於東方園林而言,只要貸到款,就沒有風險。

在這種模式下,東方園林不斷舉債。數據顯示,2014年年底,公司負債總額73.46億元,今年6月底為281.94億元,短短三年半激增了208.48億元。同期,資產負債率從56.22%增長至70.21%。

不過,由於各種不規範運作,PPP一度出現大躍進現象。針對PPP領域的亂象,2017年11月,財政部下發通知規範PPP項目庫管理,進行“清庫”,表示要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大整頓隨後持續鋪開,大量不合規項目被清除出庫。PPP項目融資雪上加霜,也導致了一些“半拉子工程的存在”。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方園林仍然沒有停下PPP的步伐。2018年上半年,公司共計中標36個PPP項目,涉及水環境綜合治理、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等領域,中標金額約為339.48億元。

二、華夏幸福大裁員背後

據《經濟觀察網》消息,華夏幸福正在全國範圍內的撤銷其產業小鎮,涉及裁減的僱員數目千人左右。


中國式“PPP模式”將何去何從?


華夏幸福自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同與其他房地產商簡單粗暴的上槓杆拿地建樓、出售回款、繼續拿地的循環往復,而是有自己獨特的產業模式——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產業新城,也就是大家所說的PPP模式。

2017年華夏幸福總收入近600億,產業新城佔47.7%,這一模式的循環滾動下,華夏幸福在過去多年當中迅速擴張——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幸福在2015年前僅簽約20來個園區,處於成熟及開發建設階段的近7個,但到2017年,已簽約近70個園區,處於成熟及開發建設階段的超30個。

一方面房地產調控愈發緊張,特別是環京市場很多樓盤的價格近乎腰斬,華夏幸福的銷售現金流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地方開始降槓桿降負債,依賴政府支付的PPP模式遭遇嚴重挑戰,回款問題突出。

中國式“PPP模式”將何去何從?



據公開數據整理的圖表所示,最近5年,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的投入累計達到1000億左右,而結算僅不到億元,其中還有接近200億是沒收到錢的應收款。也就是說,產業新城目前累計-500億的現金流(還不算管理費的分攤),完全處於加速投入期。投資週期十分漫長。

以上兩個例子只是一個PPP模式的縮影,最終問題在於:

每個地區都有當地房企,各自耕耘當地政商關係,掌握天然資源優勢。做產業新城需要非常好的政商關係,外來者站穩腳跟並不容易。另外各地區政府訴求並不相同,導致產業新城可複製性大大降低。

企業與政府的親密關係從來都是雙刃劍,往往難以長久。政府是換屆制,而產業地產模式的有效合作,需要打通每一屆政府的關係鏈,長期依賴地方政府的支持,而這就容易產生問題。


中國式“PPP模式”將何去何從?


中國式PPP模式任重而道遠啊!

單純的房地產資本已經步入寒冬,

產業綜合文旅的春天將要來臨。

(北京創意江山旅遊規劃設計院 編輯:張士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