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一、線形


線形,係指點畫的具體造型。它是筆法的具體體現。


無論書法的何種書體與字體,每一點、每一畫都有確切的造型。“蠶頭雁尾”、“鐵柱懸針”等既是。有的比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類相比,有的或者說大量點畫,就很難以物類相擬對,但是,每一個點畫都有著確切的形態造型。這種造型是指具有審美意義的造型,而不是指那些“肉餅”、“死蛇”類的敗筆筆形。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二、線質


線質,係指點畫的質地和質感。它是筆法的表現力所在。


書法的點畫線條應該是非常具有表現力的。這種表現力就體現在點線的質地和質感上。它是書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語言。有的富有彈性,如“鐵線”;有的體現蒼勁,如“萬歲枯藤”;有的表達飄逸,如“綵帶”;有的展示剛健,如“鐵畫銀鉤”等等。它具有審美特質,並用以表達烘托作品的風格氣息。不是指那種“死蛇掛樹”、“煮爛的麵條”之類的敗筆質感。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三、線色


線色,係指線條的墨色與層次。它是筆法的神采所在。


書法的點畫不只是一種墨色,有濃淡、枯潤、淺深等等區別和變化。“重若崩雲,輕如蟬翼”既是。它是點畫線條要表現的重要內容。所謂“墨出神採”就是指具體的線色而言,線條豐富的墨色層次變化,會更加拓展豐富線條的表現力。不是指那種“墨豬”、“失血”之類的敗墨之筆。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四、線向


線向,係指點畫的運筆走向和點畫顧盼的方向。它是筆法的動態所在。


在書寫的過程中,如果點畫的走向有一定的規律性,就會形成一種勢。這種勢對風格會起很大作用。橫平豎直表現穩和,橫翹豎傾體現險絕。如果運用得好,會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如果運用得不好,則會成為習性筆病。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五、線位


線位,係指點畫的位置。它也是筆法的動態所在。


一字之每一筆,都有相對固定的位置,這是漢字本身的規定與限制。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規定和規律,篆、隸、楷相對嚴謹對稱,其點畫的位置可移動的幅度非常小。行、草的點畫位置移變性非常大,有很強的可塑性,隨意性。行、草點畫的位置可做左右、上下的移動,這種點畫位置的交錯與移位,會產生聚散、正欹、開合等動態效果。並會直接影響字的整體造型,會使字勢產生奇特的變化,使作品的表現力更加生動。不是“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無度蹂躪漢字的那種混塗亂抹。


在構成線性的五個方面中,線形、線質、線色是最核心的內容,其中線形又是第一位的,因為,其餘都是以線形為依託才能表現出來的。


啥是“向背”?20張圖幫你搞清楚


書法藝術的線條沒有絕對的直,如何用“曲”,是書法藝術線條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其實“曲”並不一定便是圓,由於勢向的變化,“曲”同樣可以給人造就方的感覺。比如,筆畫勢向的相向,相背,就可以產生一圓一方的不同變化。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左為相背,右為相向


姜夔《續書譜》“向背”條稱:“求之古人,右軍蓋為獨步。”王羲之確實是自古以來最善於運用向背以求變化的第一大家。即使是同樣的字,向背之勢不同,以至方圓互別,有時會至在同一作品中,右軍都能隨意使用向背,毫無牽強之感,足見其對字形變化的運用,已臻極度自然的境地。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左為背勢,右為向勢

同樣的字,右軍能在向背之間自然切換


右軍在同一字中還可採用向背變化,如“時”字,“日”旁相背,而“寺”旁又採用圓勢,成字的最終效果究竟是方還是圓,怕是很難明言的。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又如“蘭”字,外相背而內相向,“簡”字則外相向而內相背。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明”字左相向右相背。“觴”字左相背右相向。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耶”則使用的是左右偏旁的相背之勢。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彭”、“湍”、“ 懷”三字是豎相向而橫採用相背之勢。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暫”字更有趣,兩個偏旁竟然大膽地寫成“((”之形,實在是非相向又非相背。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整體說來,右軍書法的向背之勢比任何人都用得多,用得鮮明而又複雜,向中有背,背中有向,從而就絕不能簡單地以向背概述其方圓。右軍法書總的給人的感覺是,循規蹈矩而又出人意外,這正是右軍技藝的最高明處。


其實,何止右軍,晉人法書,如王珣《伯遠帖》等,都具有這種變化特點,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晉代楷書尚未被規則化,最少清規戒律,故最顯自然生動,隨意灑脫。米芾曾曰:“草書若不入晉人格,徒成下品。”正是看到這一點而引以發議的,而右軍正是諸多晉代傑出書家中的代表人物。


晉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尤其在唐法凝固之後。比如歐書多用相背。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虞、褚多用相向。(上為虞字,下為褚字。)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顏真卿幾乎淨用相向,而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又幾平全用相背。(左為顏字,右為李字。)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他們都將相向或相背作為自己的一種典型書貌來使用,風格固然強烈了,但也因之而帶來了習氣。


比如宋四家中,唯東坡向背兼用,米、黃二家,都以相向為主。趙孟頫行楷步踵李邕,故時尚方勢,而小字行書則明顯偏圓。明代文、祝多圓,董其昌自稱“破方為圓”,自然更重圓勢。唯晚明張瑞圖,相背露鋒,則是一味注意方勢的,這在整個書法史上也是頗為少見的。


尤須指出的是五代的楊凝式,儘管他盡得魯公心法,他的行書作品《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極似顏真卿書,淨用圓勢;而他的《韭花帖》與前者相比,幾乎判若兩人,筆觸清健,以方勢為重,顯然深得二王意韻而又不失自家風貌,足見其善學善用。無怪宋諸名家對他推崇備至。(左為《韭花帖》,右為《草堂十志圖跋》。)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總之,在行草書的書寫過程中,向背之勢都不可缺少,自然變化、合理安排、始臻上乘。

「愙齋書法」書法格調,看線條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