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一、线形


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


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蚕头雁尾”、“铁柱悬针”等既是。有的比较形象一些,可以以物类相比,有的或者说大量点画,就很难以物类相拟对,但是,每一个点画都有着确切的形态造型。这种造型是指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而不是指那些“肉饼”、“死蛇”类的败笔笔形。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二、线质


线质,系指点画的质地和质感。它是笔法的表现力所在。


书法的点画线条应该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这种表现力就体现在点线的质地和质感上。它是书法特有的形式技巧语言。有的富有弹性,如“铁线”;有的体现苍劲,如“万岁枯藤”;有的表达飘逸,如“彩带”;有的展示刚健,如“铁画银钩”等等。它具有审美特质,并用以表达烘托作品的风格气息。不是指那种“死蛇挂树”、“煮烂的面条”之类的败笔质感。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三、线色


线色,系指线条的墨色与层次。它是笔法的神采所在。


书法的点画不只是一种墨色,有浓淡、枯润、浅深等等区别和变化。“重若崩云,轻如蝉翼”既是。它是点画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所谓“墨出神采”就是指具体的线色而言,线条丰富的墨色层次变化,会更加拓展丰富线条的表现力。不是指那种“墨猪”、“失血”之类的败墨之笔。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四、线向


线向,系指点画的运笔走向和点画顾盼的方向。它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在书写的过程中,如果点画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就会形成一种势。这种势对风格会起很大作用。横平竖直表现稳和,横翘竖倾体现险绝。如果运用得好,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成为习性笔病。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五、线位


线位,系指点画的位置。它也是笔法的动态所在。


一字之每一笔,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规定和规律,篆、隶、楷相对严谨对称,其点画的位置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行、草的点画位置移变性非常大,有很强的可塑性,随意性。行、草点画的位置可做左右、上下的移动,这种点画位置的交错与移位,会产生聚散、正欹、开合等动态效果。并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造型,会使字势产生奇特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无度蹂躏汉字的那种混涂乱抹。


在构成线性的五个方面中,线形、线质、线色是最核心的内容,其中线形又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余都是以线形为依托才能表现出来的。


啥是“向背”?20张图帮你搞清楚


书法艺术的线条没有绝对的直,如何用“曲”,是书法艺术线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实“曲”并不一定便是圆,由于势向的变化,“曲”同样可以给人造就方的感觉。比如,笔画势向的相向,相背,就可以产生一圆一方的不同变化。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左为相背,右为相向


姜夔《续书谱》“向背”条称:“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王羲之确实是自古以来最善于运用向背以求变化的第一大家。即使是同样的字,向背之势不同,以至方圆互别,有时会至在同一作品中,右军都能随意使用向背,毫无牵强之感,足见其对字形变化的运用,已臻极度自然的境地。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左为背势,右为向势

同样的字,右军能在向背之间自然切换


右军在同一字中还可采用向背变化,如“时”字,“日”旁相背,而“寺”旁又采用圆势,成字的最终效果究竟是方还是圆,怕是很难明言的。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又如“兰”字,外相背而内相向,“简”字则外相向而内相背。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明”字左相向右相背。“觞”字左相背右相向。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耶”则使用的是左右偏旁的相背之势。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彭”、“湍”、“ 怀”三字是竖相向而横采用相背之势。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暂”字更有趣,两个偏旁竟然大胆地写成“((”之形,实在是非相向又非相背。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整体说来,右军书法的向背之势比任何人都用得多,用得鲜明而又复杂,向中有背,背中有向,从而就绝不能简单地以向背概述其方圆。右军法书总的给人的感觉是,循规蹈矩而又出人意外,这正是右军技艺的最高明处。


其实,何止右军,晋人法书,如王珣《伯远帖》等,都具有这种变化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晋代楷书尚未被规则化,最少清规戒律,故最显自然生动,随意洒脱。米芾曾曰:“草书若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正是看到这一点而引以发议的,而右军正是诸多晋代杰出书家中的代表人物。


晋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在唐法凝固之后。比如欧书多用相背。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虞、褚多用相向。(上为虞字,下为褚字。)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颜真卿几乎净用相向,而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又几平全用相背。(左为颜字,右为李字。)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他们都将相向或相背作为自己的一种典型书貌来使用,风格固然强烈了,但也因之而带来了习气。


比如宋四家中,唯东坡向背兼用,米、黄二家,都以相向为主。赵孟頫行楷步踵李邕,故时尚方势,而小字行书则明显偏圆。明代文、祝多圆,董其昌自称“破方为圆”,自然更重圆势。唯晚明张瑞图,相背露锋,则是一味注意方势的,这在整个书法史上也是颇为少见的。


尤须指出的是五代的杨凝式,尽管他尽得鲁公心法,他的行书作品《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极似颜真卿书,净用圆势;而他的《韭花帖》与前者相比,几乎判若两人,笔触清健,以方势为重,显然深得二王意韵而又不失自家风貌,足见其善学善用。无怪宋诸名家对他推崇备至。(左为《韭花帖》,右为《草堂十志图跋》。)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总之,在行草书的书写过程中,向背之势都不可缺少,自然变化、合理安排、始臻上乘。

「愙斋书法」书法格调,看线条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