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有雄才大略之本能,为何在“江都之变”中殉难呢?

铁男春秋


隋炀帝杨广简历:

隋炀帝(569—618年),名杨广,杨坚次子。581年封晋王。588年十月,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晋为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孝俭朴,博得文帝欢心。600年,立为太子。 604年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杀死兄长杨勇。

即位以后,他下令开通大运河,还设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1000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离宫,从行的人几十万,骚扰地方百姓,社会生产受阻\t。

首先,江都地理位置优越?江都一般被认为在扬州内,处在江南富庶之地,也是大运河的流经地。当时运河上可以说是“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带来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其二,以江都为中心的江南是隋炀帝杨广长期经营的势力范围,隋炀帝在继位前曾以晋王的身份统辖江都长达10年的时光,江都也是他事业的出发点,政治上走向成功的起点,他对江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其三,他在北方缺乏势力基础。

以上资料显示隋炀帝杨广杀兄弑父,为了夺权在父母面前用进心力,反转其兄与他的平时作派,以致于母亲得夸奖深受父皇隋文帝杨坚的重用,为此做了隋炀帝杨广,除去兄长杨勇的碍眼,使得隋炀帝杨广残暴疯狂了许多,复杂的徭役使得民众反感,后患是引用(是来自隋文帝杨坚的遗留问题隋文帝借关陇集团发家)。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功绩做突出,隋朝发展的气势如虹,有骄傲自满的心里,觉得自做很优秀,残暴如风般剥削民众,不顾民众自身的痛苦与疲惫,急功近利的想以江都为中心,不体察民情,使民众逆反起义,而隋炀帝杨广心与愿违的被起义民众弑杀,引用(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就这个道理。(图片Cr浏览器)


Eleazarchen


隋朝在我国古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二世而亡天下。一世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结束了中华大地两百多年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二世隋炀帝杨广,却是是个荒淫无道的亡国暴君。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604年继位,在位14年,可谓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大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西讨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却让国家元气大伤,经济近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无以为生的流民、饥民揭竿而起,各地豪强也纷纷趁乱举兵,导致中原混战不休,帝国分崩离析,自己也自缢身亡。

其实我们今天来看,杨广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君王。杨广本身擅长诗歌散文,《全隋诗》存其诗四十余首。在位期间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直到今天依然沟通南北,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另外,他征战四方,打下了广阔的疆域。很多人都说杨广与李世民很像,只是他欠缺一些运气。

但是杨广虽然不是昏君,但的的确确是个大暴君。杨广有才,但是无德,有才无德,是为小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杨广的抱负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自欺欺人,强烈的个人主义,严重脱离了人民,最终也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





蓝领笑笑生活


首先搞清楚第一条:雄才大略和悲惨结局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杨广雄才大略不假,但是这种雄才大略不应该被急功近利地完成。这就是杨广为什么最后结局悲惨。

美姿仪,少聪慧。

根据史书的记载,杨广是“美姿仪,少聪慧”,那是个有才的帅小伙,谁能不喜欢呢?

杨广从小就熟读经史,年纪轻轻就心机深沉,而且有宏大的政治抱负。私以为,杨广夺嫡的动机不仅仅是皇权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不能空废了满腹的才华。

说到他心机深沉,就不的不顺嘴提一下他夺嫡过程中的事情了。为了夺嫡,他可以压抑自己爱奢华的天性,整日穿着朴素的服饰;为了夺嫡,他可以装作一副孝顺至极的样子,陪在父母身边。

这样的人,何其可怕!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过:我可以忍耐一切,除了诱惑。而杨广却能一忍十几年,一旦他登基称帝,

压抑了十几年的天性一下子爆发,就会像决堤之水,苦的是百姓。

这是交代了前提,接下来看看杨广夺嫡成功之后在皇帝的位子上都干了些什么。

大兴土木,好大喜功

杨广一上位,就好像唯恐时间流逝的太快,自己的规划来不及实行一样,疯狂搞基础建设。(看来中国基建狂魔的属性是祖传的hhhhhh)开凿大运河、营建江都、重修大兴城......一系列工程你方唱罢我登场,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干起来了。

不过,和现在的建设不同的是,那个时候不给钱啊。每个劳动力都有义务给国家服劳役,隋炀帝这样一来二去的折腾,谁受的了啊。不仅费力没工钱,还误了农时,回家也没吃的,您可以想见,隋朝的百姓他愿意吗?!

不愿意咋办?反他!

三次征讨高丽,天下民怨沸腾

天下农民起义大爆发的导火索是隋炀帝三次征讨高丽。

隋炀帝这个人特别好大喜功,喜欢显摆,打个仗也不好好打,搞的是花里胡哨的。不仅仅提前暴露了部队编号,还用蜗牛的速度行军,这还不算,随行还要带上歌舞表演人员,简直是去春游啊!这仗能打赢吗!

一次打不赢,骄傲的隋炀帝怎么可能罢休,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民不聊生。

天下大乱,隋炀帝江都避难

因为征讨高丽,所以天下大乱是从东三省那边开始爆发的,一路冲着大兴城就来了。在这个时候,隋炀帝下令:起驾江都宫!

群臣进谏,大兴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但是江都宫防御设施简陋。隋炀帝干了件大事儿:谁反对,杀!

隋炀帝最终因为一意孤行,在江都宫被自己最亲信的部队杀害,一代英雄皇帝就此陨落。令人可悲可叹。


那么为什么隋炀帝雄才大略却落得如此结局?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太急功近利了,老想着跑步把一切事情干到位,恨不得用加速卡。只可惜,现实终究是现实,它是比网络游戏更精密的游戏,百姓的承受能力是有上限的。就算是牛,一直干活儿也得累死,何况是百姓呢?

最终,隋炀帝为什么选择去江都宫呢?答:自暴自弃。

您仔细品品,隋炀帝一意孤行去江都宫的这件事情,像不像小孩子把玩具玩儿坏了,十分丧气又恼火的情况下摔玩具了事儿?

隋炀帝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啊,他能接受失败吗?如果能,也就没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征讨高丽了。所以,隋炀帝最终的悲惨结局是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这句话可是一点儿也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