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究竟是个怎样的君王?

裕歌小弟



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隋炀帝他目光长远,国家发展的方向他把握的没有错。中国想要发展,必须要从关陇集团的小圈子走出来,所以隋炀帝迁都洛阳。开科举,证明他想给天下有才之士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凿运河,他想让内地的人民富庶起来。征高句丽,他想为中国开疆扩土。他的这一系列的国策都是很正确的。在隋大业年间,隋朝的经济水平是整个唐朝期间都没办法超越的。


然而,他有他的缺点。第一,急功近利,这些正确的国策他没有一项一项的去完成,而是要一下子全部完成,这就导致了民间人力严重不足,导致民怨四起。第二,性格极端,一旦有一丁点失败之后,他就一下子丧失了所有的斗志,自暴自弃,没办法面对困难,最后导致隋朝走向灭亡。


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他是一个充满战略眼光的人。


古今说道


他是昏君,暴君。

首先要明白什么才是千古一帝,是指能为百姓谋福祉,能为国家谋利益!

让国家富强,抵御外敌,击垮外敌;让百姓吃饱喝好,穿好睡好,不会反抗统治。这才是我认为的千古一帝。

隋炀帝为了自己的宏伟大业,强征劳工,暴敛民财,致使国内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叛乱频发,万人声讨。何以称千古一帝?纵使修运河,开科举,对后世影响甚大。这些明明可以徐徐图之,为什么非得一蹴而就,造成国力受损,最终众叛亲离。何以称千古一帝?

功是有,但是过更大!所以我觉得他实在是一个昏君,一个暴君!




吃好喝好药好


一个出色的两面派。

不得不说,杨广在未当上帝王之前,他工于心计,一直表现的很贤良方正。

杨广在开皇元年被封为晋王,并且被派去了并州锻炼政务能力。杨广确实有能力,政绩也确实不错。在灭掉陈国后,他封存国库,杀了陈叔宝身边的奸佞之臣,又为自己博得了不少的好名声。



满满的军功让杨广越来越看不上自己的太子哥哥,他开始有了取哥哥而代之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喜欢哥哥的奢侈的生活风气,于是就投其所好,将自己的生活过的比较节俭。每当隋文帝到次子杨广的住所,看到的都是一贫如洗的宫殿,这恰恰与太子是截然相反的状况,于是这越发的让他觉的,还是杨广更像自己。

在谈一件事,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不喜男人三妻四妾,可是偏偏太子杨勇不喜母亲给自己所配的正妻,却偏爱别的女人。这一点是独孤皇后所不能够接受的。相反,杨广这个时候表现的就称了母亲的心意,独孤皇后许配给他的萧氏,他也对她非常的宠爱。

可是,在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都被这种表象蒙在鼓里的时候,有一个人是知道杨广的德行的。这便是后来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事情是这样的,在李渊跟随杨广去征伐陈后主的时候,陈后主有一个宠妃张丽华,美貌天下皆知。杨广对这个张丽华非常倾慕,于是早就和李渊打了招呼,说他要纳张丽华为妾,可是在攻克陈国后,李渊觉得这个女人是红颜祸水,于是便将张丽华杀了。杨广得知后,便恼羞成怒,可是,这个时候,杨广也知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于是便没有去追究此事。



另外,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收了杨广很多的好处,也总是在隋文帝面前说杨广的好与杨勇的恶。而隋文帝的心腹大臣也是偏向于杨广的,而在隋文帝面前添油加醋的说杨勇无视君父。

这一系列的因素终于动摇了杨勇在隋文帝心中的形象,于是,隋文帝终于下定决心废杨勇立杨广。

本来当上太子的杨广该是收心的了,可是他仍然觉得其他的皇子对于自己来说算是威胁。于是,他便暗中的制作了两个人偶放在皇四子杨秀住所,而那两个人偶,则写的是杨坚与皇五子杨谅的名字。于是,杨秀便顺理成章的被贬为庶人。

杨广总算熬到了隋文帝杨坚病危之际,杨广便开始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也许是压抑了如此之久,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取父皇而代之了。于是,他便与杨素通信,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做。可是这封信恰好被无意的送入杨坚处,杨坚便将杨广叫来想要责问。可是,这个时候,宣华夫人衣冠不整的进来说杨广轻薄于她,后来,杨广便进来了……

公元604年,杨广继承皇位,登基不久,他便迁都洛阳,开始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天性。



不过对于杨广,也不能够说是个十足的昏君,尽管兴建洛阳、开挖大运河等工程耗损过多的民力财力,可是这些工程的影响也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另外,创建科举制,兴办太学,征伐高丽,开发西域等也可视为杨广对于华夏民族所做的贡献。所以对于杨广,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两面派,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他的功绩。


妙龄老翁


前些天,星火辰就“隋炀帝若没有继位,隋朝还会不会灭亡?”这个问题做了回答,有朋友赞成我的看法,也有朋友认为我是替隋炀帝洗洗干净,有兴趣朋友可以看看星火辰那个回答,有为他翻案的意思吗?再说,星火辰也没那个能力。

在那个回答里,星火辰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1、隋书的记载并不一定完全真实,有贬低隋朝两代君王的倾向;

2、隋炀帝确实在有些方面比他哥哥杨勇(原太子)强,而且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里面,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继位的人来。

3、隋朝的灭亡,炀帝的暴政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但是隋朝灭亡的根源是在隋朝建立时,乃至于北周时期就埋下了的。

4、即便隋炀帝没有继位,若没有一个英明的皇帝来解决隋朝内部深层次的问题,隋朝也很难说能长久坚持下去。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

星火辰认为,隋炀帝是当然的暴君、昏君,他主观意愿上想当千古一帝,很多作为以及他的一些性格也在刻意模仿千古一帝,但他显然没有认清形势,而且还一条道走到黑。隋朝灭亡的根源不在他,但是他的暴虐是隋朝内部问题被激发的催化剂,是他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这便是星火辰对隋炀帝的看法。

但是,星火辰对隋炀帝是暴君、昏君的看法可能与传统的角度不太相同。

一般认为隋炀帝开运河、修宫殿、征高句丽、游江都是他腐化奢侈、不惜民力、残忍暴虐的最大表现。

星火辰认为,隋炀帝之所以是暴君不是因为他大搞什么工程,因为开运河其实有其必要性,若没有运河的支持,也不会有唐朝时代长安的繁盛。修宫殿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有没有那个必要。

从运河上说,开运河是从杨广他爹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的,当时在关中修了一段,后来杨广把工程大大的扩展了。为了征讨高句丽,原本只是向关中运输的运河又被扩展,向华北一直修到了涿郡,于是涿郡成了征讨高句丽的前线大基地。这有点像工程盲目上马,不顾国力、人力到底能不能支持,更多体现了炀帝昏庸的一面。

炀帝看到工程上马后百姓死亡的情形了吗?他是看到了的。但是这个家伙丝毫没有悔改,还在诏书中为自己辩护,反倒说他是为百姓好。不但暴虐,而且文过饰非。

他的宫殿不但在长安修、还在江都修、还在晋阳修、还在汾阳修,到处都修,不在乎他修了一两座,关键他是到处修。不是暴君又是什么?

征讨高句丽也是这样?失败一次也就算了,为了赶超秦皇汉武,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不是暴君又是什么。

他的昏庸愚蠢也体现在这些上面。倒不是什么他被手下奸臣给蒙蔽了之类的,而是他根本看不清现实的情势。

他的昏庸至少体现在这些方面:1、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一个小国,居然发动上百万军队,这是典型不懂军事、盲目发动的表现。2、杨玄感造反后,朝廷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可他不静下心来好好处理,还想着秦皇汉武一样的功业。3、征讨高句丽失败,他却不甘心,还像个赌徒一样一博再博。4、动乱起来了,他不知道固守关中,却往江都逃跑。5、下个诏书,动不动为民着想,从不反思自己的失策。

其实,不管是汉武帝,还是之后的唐太宗,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都有过失败,关键是他们能反省自己的作为,而杨广显然不具备这一点,所以才一输到底。

说他是昏君,不是因为他有多项失败,而是他到死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说他是暴君,不是因为他大搞工程之类的,而是因为他对巨大的功程不断加码,见到百姓不堪负荷了,也毫不怜惜。

所以说,杨广是彻头彻尾的暴君、昏君。不论在行为上,还是在他内心里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杨广从小在温室中长大,根本没有见识过人间的疾苦,于是他心狠、自私、自以为是,即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但是,不得不说,他修的运河从后来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其实最冤枉的是隋文帝,从他开始推行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好政策,后来都被唐朝给继承了,可因为隋朝的灭亡,隋文帝显然被人遗忘了。


星火辰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的封建王朝,其中有的王朝可以延续数百年的时间,而有的王朝则仅仅可以延续几十年,就像历史上强大的隋朝曾经开创了很多的历史先河,但也仅仅存在了二三十年就被李唐王朝覆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杨广的昏庸无能,残暴无德?


其实,历史上的杨广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昏君,相反他有勇有谋,在隋朝一统天下的战争中,他曾经率领军队攻破陈朝都城,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后来担任扬州总司管时将扬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当地百姓们的爱戴!所以在杨坚驾崩后杨广顺利继承皇位。在他继位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科举制度,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创立和完善,打破了士族门阀对朝政的绝对把控,使得社会底层的人们有了可以步入仕途,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论家境如何都可以入朝为官,得到了广大社会底层百姓们的支持。


但是这种改革却损害了名门士族的利益,因为原本他们的官位都是世袭制,子孙后代不用努力就可以继承父辈祖辈的荣华富贵,而创立科举制度之后,这些士族子弟们还需要和平民百姓们竞争入朝为官的资格,所以这些士族门阀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就大规模的组建私军,在覆灭隋朝的势力中农民起义军其实只是一些小规模的散兵游勇,真正灭亡隋朝的其实就是这些士族门阀的私军。

除了创立科举制度,杨广还举全国之力开凿修建京杭大运河,虽然在当时而言加重了社会底层百姓的赋税徭役,但是这条大运河所发挥的作用直到现在还依然非常巨大。在开建这样大规模工程的同时,杨广还组织朝廷军队向东开疆扩土,进攻高句丽,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不仅没有讨得半点便宜还被高句丽军队打败,隋朝军队损失惨重!所以隋朝内部的士族门阀就在朝廷军力薄弱、民间百姓怨声载道的时候发起了覆灭隋朝的战争,在这些训练有素的士族门阀家军、私军的进攻之下,短命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但是小编认为隋朝的覆灭并不是杨广直接造成的,而是由于科举制度的创立动摇了隋朝上层社会那些士族门阀的根基,使得他们心怀不满,为了保证家族的稳定广泛建立了私军、家军;而且由于杨广急于实现他的“雄心壮志”,在改革政治制度的同时又开工修建大运河、出兵征讨高句丽,这一系列的行动单个看起来都是雄伟的壮举,但是由于杨广的心急,在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展开,远远超出了隋朝国力可以支撑的极限,所以引起了民间百姓们的反感,也使得那些朝中的名门望族有了可乘之机导致了隋朝的最终灭亡。


不二说说


隋炀帝杨广(604年—618年在位)的功业有修通大运河、完善发展科举制度、开发西域等。在执政前期还赢得天可汗的称号,开创了万国来朝的气象。

但他三征高丽,大兴土木,不仅消耗了大量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而且在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自暴自弃,不能改过自新,并且任用奸佞,最终死于小人之手,徒留骂名于后世。

这和汉武帝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也是快把汉朝搞到亡国的地步,但及时改过,悬崖勒马,最终成为一代英主,汉朝也避免了提前灭亡的结果。

总体看来隋炀帝是一个有功有过,毁誉参半的皇帝,其过虐在当代,其功惠及后世,让人不禁为之唏嘘叹惋。



鵟七十六


全面、客观看,隋炀帝杨广是一位过半、功半的历史人物。

甲、过很明显

1.夺取皇帝大位走岳不群式的路子。杨广的最大政治竞争者太子杨勇是个直爽的文化人 ,爱学习、爱词赋,不会骗人,不注意生活细节,自己穿了比较花的衣服得罪了喜欢节俭的老爸隋文帝;自己非常喜欢小老婆云氏而慢待太子妃元氏,小老婆被老妈独孤皇后怀疑害死了太子妃元氏。杨广见了,抓住机会,故意伪装成艰苦朴素呵和不好女色的模范,博取爸妈的过度信任,从杨勇手里夺取了太子的位子,掌握了朝政大权。直到老爸得病时发现杨广心术不正时已经晚了,杨广发动了政变,把老爸杀死了,把老哥杨勇逼死了,把老哥杨勇的儿子杨俨诛杀、杨勇诸子杨筠、杨嶷、杨恪、杨该、杨韶、杨煚、杨孝宝、杨孝范发配岭南途中全部处死。杨广变成隋炀帝后却挥霍无度、荒淫昏乱,暴露了丑陋的本质。

2.城市和水利建设中夹杂着严重的劳民伤财行为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特别是建造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又用海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奇兽充实园苑。;建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有海,周长十余里。修大运河时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但为了挖河渠和造龙舟,洛阳的官吏监督劳役严厉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都死亡了。杨广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太挥霍浪费了。

3.征讨高句丽后果很严重。隋炀帝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动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引发了大规模隋末农民起义。

乙、功也不能否定

1.消灭陈朝,统一中国。杨广领衔统帅,高颎担任作战总指挥,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参加指挥,乘陈朝皇帝叔宝昏庸无能之机 ,率领大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向披靡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标志着长期分裂的南北朝局面的结束,中国又一次大一统里。

2.政治上积极有为。改革官制,完成五省、二台、五监、十二卫和十六府等机构建设;加强法制,颁布《大业律》,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营建东都洛阳有利于控制中国中原和东部地区,修筑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有利于水利体系构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

3.军事上有一定成就。消灭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邀请东突厥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两次派朱宽前往流求(疑为今日琉球或台湾),务求“慰抚”该国,流求不从后,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

4.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始建进士科,典定主要通过考试竞争上岗、相对公开公正的科举制度;网罗学者整理典籍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组织编写《长洲玉镜》四百卷、《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对保存中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崇敬儒教与孔子,下诏说:“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中冀张宣李俊


在史书中和民间文学中,隋炀帝总是被刻意的写成只知道贪图享乐的昏君,不顾百姓死活,可是我们翻开史书,从建设东都和运河体系我们就可以看出夸大了。



第一隋炀帝在位期间从他的背景来看,他开始急功近利,科举制度的产生就是要他命的一把刀子,当时门阀制度势微,但势力还在,所以李唐王朝建立后,一直到武周时代才算是灭亡。



第二隋炀帝是个人英雄主义,他忽略了百姓,盲目的追求未来的英雄业绩和在史书中留下的浓厚一笔,滥用了民力,再加上三征高句丽,造成了民力滥用,所以隋炀帝失败也是不可在免的。



隋炀帝也可以说是功在千秋,过在当代,如果慢慢来,兴许也不是不可以看到隋朝盛世。毕竟隋开元盛世的成就李唐王朝可是在唐玄宗时期才恢复。

我是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喜欢历史文化的请关注我吧。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对于隋炀帝杨广这个人,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说他残暴不仁、荒淫无道,有人说他独辟蹊径、创先河之事。究竟隋炀帝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仅从史书的记载上,并不能盖棺定论。



为君者首先要看他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国家的影响,而不是评价他个人的品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揭竿而起,门阀之间争斗不休,最终隋朝走向了灭亡。但真正导致隋朝走向灭亡的是农民起义还是门阀之间的斗争呢?在我看来是门阀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大隋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所做的很多事,在汉代就有类似的例子,只不过那个人叫刘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隋朝一统天下之后国力强盛,创业之君隋文帝杨坚被外邦称为天可汗。

杨广继位之后,开创了科举制度,为寒门之子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开凿大运河,更是推动了了南北之间的水路运输和交通,这些举措都是利国利民、大快人心的。至于下扬州消耗民力,三征高丽有战无功,其实这些事无论是始皇帝嬴政,还是汉武帝刘彻都做过类似的事情,但他们并没有被人说成是无道昏君。
因为评价他们的权威之作叫做《史记》,《史记》的执笔者叫做司马迁,是一个被称为“太史公”,立志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

举个例子,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经过秦末的战争后,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四代君主都选择了推行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来恢复西汉的国力。而隋末乱世结束之后,李世民能扬国威于外,这证明大隋的家底很厚,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去休养生息,因为国力未损、国本未动。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隋炀帝杨广——一位超越历史的强君,民族之幸》

千百年来,隋炀帝的昏君名声一直在史书中不绝于耳。直到今天我们提到隋炀帝杨广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残暴君,荒淫无道而且还很好色!然而,以小编看来,历史上有两位因超越历史而亡国的君主——秦始皇与隋炀帝。虽然失败了,但是后人确实坐在他们的功劳簿上的。

一、 军功卓越。杨广军事打仗才能非常突出,带兵灭南陈,评定江南,可谓奠定了军事史上的地位。北击突厥,征伐高丽,真可谓是战功赫赫。

二、 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贸易,当时北方的经济形势和人口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开的地步了,如果不是大运河的开通,唐朝国祚几何,仍然未知,当唐德宗听闻江南的粮食从大运河运来平息兵变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感激一下杨广的真知灼见。

三、 建三省六部制,一直沿用至清末,有利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且看今日之欧洲,阿拉伯世界,只有统一的声音,没有统一的行动。反观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是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统一的集权式离不开杨广的添砖加瓦。

四、 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能有出头之日。网上流传着寒门再难出贵子,了解了魏晋门阀政治的弊端,才知道士族的无奈,杨广乾纲独断,为寒门开方便之门,杨广的恶名,一半来自门阀士族的丑恶嘴脸。

然后,不禁惋惜杨广的虽有超越历史的眼光,但是却没有把握当时国家的现状,百年动乱之后人心思稳,最终惜败,虽然,中国有此圣人,也是华夏民族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