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临死前想要杯毒酒自行了断,叛军为何拒绝?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

文史砖家


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位14年间(604-618年),大力营建东都洛阳和大运河,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他还亲自西讨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虽然拓地千里,却让国家元气大伤,经济近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无以为生的流民、饥民揭竿而起,各地豪强也纷纷趁乱举兵,导致中原混战不休,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因倍感局势严峻,便率众从洛阳逃往江都避难。此后不久,瓦岗军占据洛口仓,对洛阳形成围攻之势,有鉴于此,隋炀帝便不想返回京城,而是打算留居江东,并观察局势的走向。虽说此时局势糜烂至极,但隋炀帝却丝毫没忘记享受,命江都宫监王世充为他大建宫殿,并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逍遥快活,跟承平时期没有两样。


可皇帝虽然可以没心没肺地享受生活,但却害苦了那些跟随他南下的关中卫士们。这批人全是正当壮年的健儿,当初离家别子跟随皇帝南下,是抱着几年后还要返乡的打算的,如今听说要长留江南,恐怕此生再无法跟父母、妻儿相逢,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再加上江南风俗、语言、饮食、气候跟关中大相径庭,也让他们吃不消,时间一久,便纷纷患上思乡症。



对于常年在外的士兵们来讲,思乡症是极容易传染的,刚开始大家还是发发牢骚,不久便发生个别士兵逃亡的事件。隋炀帝倒是很干脆,但凡有逃兵被抓获,必然就地处以极刑。然而让他大感意外的是,尽管逃兵杀了不少,但效仿者却依然很多,渐渐地便形成一股难以遏制的集体逃亡现象。


此时,禁军大将司马德戡、元礼等人也想率众逃回关中,但又害怕被捕杀,便与直阁裴虔通商议对策,后者建议他们去联络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以便谋划逃亡事宜。没成想,宇文智及却替司马德戡等人分析形式,认为逃亡的风险极大,倒不如在江都举兵造反、弑杀昏君,然后光明正大地率领军队回返关中。司马德戡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决意发动叛乱。



此时,宇文智及又建议,迎奉自己的哥哥、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领,以此来整合叛军,并被司马德戡等人接受。没想到,宇文化及是个懦弱胆怯的废柴,听说叛军要尊奉他为首领,竟吓得脸色顿变、冷汗直流,经过好长时间才稳下心神,并接受推戴(“相约既定,方告化及。化及性本驽怯,初闻大惧,色动流汗,久之乃定。”见《隋书·列传第五十》)。


其实在叛乱发生之前,隋炀帝似乎已感觉到末日来临,曾经对着镜子自顾自怜,然后回头对萧皇后自嘲道:“这么好的脑袋,将来不知道被谁砍了去?”(“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这本是句玩笑话,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竟一语成谶。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叛乱正式发生,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率军入宫,在击杀负责守卫工作的大将独孤盛后,直闯入宫中以抓捕隋炀帝。皇帝此时已获知兵变的消息,仓皇改装易服逃入西阁,希望能躲过一劫,但最终还是被叛军抓捕,并被押送至寝殿。



落在这帮杀红眼的叛军之手,炀帝知道自己这条命是保不住了,为求得最后一丝尊严,便向看管自己的叛军小头目马文举请求道:“天子有天子的死法,不能死于刀刃之下,去给朕取鸩酒来,让朕带着尊严离去!”没想到马文举听后冷笑不止,根本就没挪动身子。


隋炀帝知道这帮人不想让自己痛快去死,便微微的叹口气,然后解下头巾,让叛将令狐行达等人将自己缢杀。炀帝遇难时,年仅50岁(“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引文同上)。随着隋炀帝的遇害,隋朝事实上已经灭亡。



隋炀帝遇难后,被萧皇后葬于西院流珠堂地下,与同时遇难的幼子杨杲一起,被装在同一口棺材里。宇文士及率众北上后,右御卫将军陈棱正式为炀帝发丧,并将其改葬于吴公台下。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炀帝于雷塘(今江苏省扬州市北),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隋书》、《北史》、《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在历史上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了杨广是一个暴君,年轻的时候,虽然有为,但是后期贪念美女,奢华生活,致使全天下人们揭竿而起。那么杨广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有一天,他竟对着镜子哀伤地说:“好头颅,谁当砍之?”他备下了一缸毒酒,对他的宠妃们说:"贼兵若来了,你等先饮,然后朕也饮之。"其实,隋肠帝很怕死,还幻想能得到宽恕,他对肖后说:"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样,朕不失为长城公,卿亦不失为沈后。(长城公,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降隋以后隋给他的封号,沈后即陈后主的皇后。)

  然而,当隋炀帝死的那天来临的时候,禁卫军哗变了,隋炀帝怕被杀头,便从身上解下一条绢带,递给禁卫军头领,让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时年仅50岁。

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隋炀帝死后,肖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将其装硷,草草埋葬了。后来,江都太守陈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以后又移葬雷塘。

  民间传说,因隋炀帝作恶多端,他葬在哪里,雷就轰到哪里。隋炀帝墓后来渐渐荒芜。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现陵前有阮元重修时所立的碑,碑上刻有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隋炀帝陵"四个大字。

南朝后主是在隋炀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当时,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赐给死去的陈后主一个贬称"炀",意思是说他一生贪图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务。显然,他是在嘲弄这个亡国之君。但是,没想到,14年之后,隋炀帝自身,也被大家称为了“隋炀帝”。


历史秘密


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大业,在位十四年,从年号的选择上,就能看出他的理想,由于他一心想成就辉煌大业,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并多次兴兵征讨四方,自己又穷奢极欲,导致上下离心离德,百姓不堪重负,各地叛乱不断,在几次平叛失败后,他心灰意冷,借巡行天下为名,行避祸江东之实,随驾护卫的进军,多少关中子弟,离乡日久,渐生不满之情,多有私自逃归之人。有鉴于此,在江都的文武,公推宇文化及为首,率军逼宫,杨广本欲饮鸩酒自尽,众人不许,最后由令狐行达,执白绫将其缢死,年五十岁。

年少成名,文武全才

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生于北周天和四年,当时他爹老杨头,还没有代周自立,但也是金子塔尖的人物。子凭父贵,不用鱼跃龙门,荫封雁门郡公,起点相当高。可是富贵逼人来,等到老爹篡位称帝,自己也水涨船高,受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兼并州总管,此时不过十三岁,换到现在,估计还在上初中。

史载杨广同志,美姿仪,善属文,也就是长得帅,有气质,写的一手好文章,妥妥的文艺高富帅,年纪小的时候没有啥任务,主要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到开皇八年,杨坚决意骑兵灭陈,他大哥杨勇身为储君,不易轻出,那就只好辛苦他了。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任命为灭陈总指挥,带领高颎、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一众能臣,挥师南向,一战而定天下。

得立储君,登基坐殿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杨广立下了不世之功,班师凯旋之后,杨广晋封太尉,并赐衮冕车驾,风头直逼太子,在陆续平定了江南动乱之后,杨广又被委任为扬州总管,从此与扬州结下不解之缘。眼看脏活累活都是自己干,却要为别人作嫁衣裳,杨广心里很不服气,动起了取大哥而代之的念头,并积极展开行动。

话好说,事难办,大哥杨勇是嫡长子,而且名分早定,想搬到他还是有难度的,可是事在人为,杨广抓住老爹惧内的弱点,重点走迂回路线,加上自己和朝廷重臣一起打过仗,还当过他们的领导,算是建立了亲密关系,大哥那边又比较配合,昏招迭出,再名正言顺也抵挡不住内外夹攻,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广同志顺利的成为了新任储君,后来虽然事情败露,可一顿操作,还是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宏图霸业,猛秀操作

等到杨广同志成为登基之后才发现,他爹老杨头是真的很能干,国库里有花不完的钱,粮仓里有吃不尽的粮食,都浪费了实在不好,还是我帮老爹花一花吧。有如此雄厚的家底,手下人才济济一堂,他决心成就一番大事业,超过史书上多有的帝王。

杨广同志在大兴城住的腻了,便决定兴建东都,为了抓工期,赶进度,每月所征调的民夫,多大二百万,耗费的钱粮更是不计其数,历时十个月,东都建成。与东都工程同时进行的,还有大运河项目,虽说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在当时,却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差事,整体花费比兴建东都海了去了。有了运河,还得有船,皇帝的船又称龙舟,更是极尽奢华,而且不止一艘。

安抚突厥,征伐辽东

杨广同志搞得都是大项目,而且是同时进行,按说也该消停几年,可他偏不。至高无上的皇帝,要得到四方的拥戴,西域来朝见的商人,衣食住行全部免费,还送土特产,出手极其大方,他和启民可汗会面,光是锦缎都赏赐了二百万匹,其他的突厥头领也是各有封赏。

安抚了突厥,灭掉了吐谷浑,搞定了南方,只剩下东北角的高丽,叫人家过来拍码头,居然不听招呼,当即决定发兵灭国。兵士水土不服,加上自己的微操,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眼看成功,后院起火,只能回家。第三次终于把人家打服了,可好日子也到头了。

烽烟四起,大厦将倾

虽说隋朝的家底厚,皇帝可以花钱没概念,可是老百姓的日子,那真叫苦不堪言。加上徭役不断,还得卖命打仗,横竖是个死,干脆就造反了,刚开始的时候,哪有事就去哪平乱,也还算顺利,可是杨广却丝毫没有收敛,渐渐地叛乱越来越多,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人开始加入。

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路反王,是最贴切的形容,手底下虽然有几个救火队员,可也是疲于奔命,亡国之兆已经显现,可是局面并非无法挽回,只是皇帝实在没工夫官这些破事,手底下的大臣也是报喜不报忧,大家过一天算一天。

身死国灭,皆归尘土

杨广同志的前半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挫折,这样的境遇,使得他在面临困难时,没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眼看烂摊子没法收拾,索性丢下不管了,自己坐龙舟,沿运河南下,来到了他的宿命之地,江都。

对于形势的变化,杨广并非一无所知,掩耳盗铃的日子里,他也曾发出:好头颅,谁当斫之的哀叹,并时刻将毒酒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该来的总是要来,宇文化及带兵逼宫的时候,他知道一切即将结束,欲服毒酒自尽,可叛军不许,最后被令狐行达用白绫缢死,身死而国灭,皆归尘土。

杨广被杀,被葬于吴公台下,被洛阳群臣追谥为世祖明皇帝,窦建德追谥他为闵皇帝,后唐太宗以帝王之礼,改葬他的表亲于雷塘,谥号炀帝,并流传至今。


燕然慕容


宇文化及策划兵变,由一个叫令狐行达的人将隋炀帝勒死。弑君更加震撼人心,叛军都想立威,不想让隋炀帝自杀。再者,平时他们也没少受隋炀帝欺压,有报复成分


真观历史课


因为时间紧啊,造反这种事只要皇帝还活着变数就依然很大,所以叛军给皇帝的选择不多,坦白说,没用刀当场把他砍死已经算是够意思的了,毕竟都已经到了造反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