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畔紅色記憶丨任弼時家族的“超級學霸”科教報國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燦若星河的湖南英才綿延至今,汨羅進入百年湖湘科教類傑出人物的,就有任凱南、任邦哲、任湘“三任”。鮮為人知的是,“三任”都是汨羅市弼時鎮(原湘陰縣塾塘鄉)唐家橋人,都是曾為中共“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同志的親人。唐家橋任家,是湖湘文化的一個縮影,歷來崇文重教,耕讀為本,以天下為己任。任弼時家族,在百年湖湘的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中,不僅擁有傑出的政治家,還湧現了眾多的科學家、教育家,任凱南、任邦哲、任湘就是其中傑出代表。

“南任北馬”的任凱南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丨任弼時家族的“超級學霸”科教報國

“南任”是指任凱南,他是任弼時的叔叔,生於1884年,曾是清末秀才。任凱南思想進步,曾考入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畢業後官費留學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深造。辛亥革命成功,他從日本回國。因北洋政府迫害,1915年任凱南離鄉去國,遠渡重洋,到倫敦大學讀經濟學。6年後,他獲經濟博士學位回國,成為當時中國極為罕見的高端人才。

任凱南是早期的革命者,與湖南老鄉、辛亥時期領袖黃興交誼甚深。在日本求學期間,他深感清庭無能,國勢孱弱,救國必須革命,經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為民主革命事業奔走。辛亥革命後,任凱南離日返國,在漢口法租界創辦國民黨中央機關報《民國日報》。他以報刊為戰鬥陣地,反對袁世凱稱帝,聲討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刺和同盟會早期領導人仇亮被害行為,《民國日報》聲譽鵲起,一時洛陽紙貴。鑑於《民國日報》的廣泛影響,北洋政府和法國領事惶恐地查封該報,迫使任凱南遷居日租界。在和黃興商量後,任凱南東渡日本,繞道前往歐洲深造。

任凱南篤信教育救國。1921年,他從歐洲學成回國,拒絕出任北洋政府職位。第二年,他在長沙主持創立湖南商業專門學校。任商專校長期間,任凱南銳意革新,注重師生素養,關心進步學生,辦學成效斐然。不久,他又與好友創辦大麓中學,並任湖南省省立圖書館館長。1926年,湖南商業、政法、工業三個專門學校合併為省立湖南大學,任凱南擔任經濟學教授。兩年後,人望很高的他,被公選為湖南大學校長。1932年10月,他改任國立武漢大學經濟系主任,後為武漢大學法科研究所經濟學部主任。任凱南學貫中西,早在倫敦大學時,他就學名卓著,到執掌武大經濟學部,治學精神更為時人所折服,人們將他與馬寅初譽為經濟學界兩大家,稱作“南任北馬”。

任凱南是著名的藏書家,愛書如命,把典籍文物視為天下公器。他薪水不菲,但日子清苦,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來興學助學和購置書籍。他常遊於長沙舊書鋪集中之地玉泉街,不惜高價購買“養知書屋”流逸珍本善本,還有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著作。晚年,他將視若生命的1萬多冊珍貴藏書,無償捐獻給湖南大學和大麓中學。

任凱南一心治學,從教後曾有“三辭官位”的佳話。抗戰期間,他被聘為湖南省參議員,但他深感“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於事無補,遂辭去,此為“一辭”。後來,任凱南被委任為國民黨當局湖南省教育廳長,他認為“辦教育不是為了做官”,再次堅辭不就。“三辭”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屬意他為國立湖南大學校長,他看透國民黨當局腐敗,仍然是辭而不就。

1949年7月,任凱南積勞病逝,身後無所積蓄,湖南省府特撥銀元五百元,才完成治喪事宜。時人挽以嵌字聯:

凱風化作春風,百年樹人流教澤;

南國望隆山斗,萬方多難憶宗師。

著名生化學家任邦哲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丨任弼時家族的“超級學霸”科教報國

任邦哲派名培圻,出生於1909年,與派名培國的任弼時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任邦哲秉承任家勤勉的傳統,從小聰穎好學,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學系,後轉入美國求學。在美國的6年中,任邦哲歷盡艱辛,課上聽講,課後做工,但成績仍然十分優異,獲得獎學金,成為密西根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和∑X榮譽會員。

任弼時家族的家國情懷濃烈,任邦哲在抗日戰爭最危險的時候,拒絕美國導師的再三挽留,放棄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苦難深重的祖國,用一腔學識報答祖國。歸國後,任邦哲長年執教。他善於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獨立之精神”,並結合自身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從而深受學生們的尊敬。任邦哲群眾情懷深厚,樂為人民鼓與呼。1953年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60年擔任過湖南省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在湖南工作時,任邦哲非常關注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營養水平。上世紀60年代,他對鉛鑄工人群體進行細緻入微的調研,從工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環境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議,使工人的中毒情況得以全面根治。他深感國人體質必須增強,營養渠道必須拓寬,曾從300多種水稻中反覆測算,最終選出10餘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良種,為大面積改善人民群眾營養水平提供了堅實基礎。

任邦哲是中國異常Hb研究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他為國家的醫學事業嘔心瀝血,辛勤耕耘了一生,歷任成都中央大學、上海醫學院、湘雅醫學院、湖南醫學院、暨南大學教授,兼任上海醫學院訓導長、湘雅醫學院教務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國際生化協會(IUB)生化教育雜誌編委等職務。1964年,他組織中國第一個異常血紅蛋白(Hb)調研小組,研究發現第一個異常Hb新品種——Hb武鳴。此後,他先後組織人員調查30餘萬人,發現20個異常Hb品種,其中5個屬國際新品種。任邦哲開闢學術前沿,採用新技術快原子衝擊質譜儀測Hb結構,用穆斯堡爾譜測Hb結構與功能的關係,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受到各界矚目。他著述頗豐,在國外期刊發表Hb論文30餘篇,其他論文數十篇,著有生物化學教材3部及醫學百科全書生化分冊等9種專著。任邦哲還多次應邀前往澳洲、美國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學術報告。1990年,他被國家教委授予“科技工作40年成績卓著”獎。1991年,獲國務院醫衛工作突出成就獎及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見證了中國二十世紀生化事業的任邦哲,因搶救無效,停止了他堅強的心臟搏動。

“中國地熱之父”任湘

任湘是革命家任作民的次子,任弼時的堂侄。他又名任生滬,1926年8月出生於上海,因兩個月後生母去世,父親在武漢工作,黨中央派毛澤民將他送回湖南汨羅老家撫養。

任湘在湖南讀完高小。1939年12月,他隨父親到達延安。任湘自幼討人喜歡,也很受革命前輩喜愛。第一次在延安窯洞見到毛澤東時,毛澤東的大手拉著任湘的小手不放,還送給了他兩元邊幣。後來,他進入陝甘寧邊區師範三大隊和延安自然科學院農學系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他在根據地、解放區參加基層工作,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丨任弼時家族的“超級學霸”科教報國

1948年8月,黨中央派21名青年赴蘇聯學習,任湘和李鵬、鄒家華擔任這批學生中的黨支部委員。因中央領導的急需學習經濟和自然科學人才、具體專業自定建議,“4821”青年赴蘇後,李鵬選學電力,鄒家華選學機械,任湘則學的是地質,他進入莫斯科地質學院勘探系學習。1949年底,毛澤東訪問蘇聯,接見這批青年並與他們歡度節日。毛澤東欣慰之餘,用獨特的毛體,為任湘遒勁瀟灑地題寫了“開發礦業”大字,這成為任湘的終身奮鬥目標,也深深地鼓舞了後來的全中國地質工作者。

1953年春,任湘回國。他在北京地質勘探學院任教,一干就是10年。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一直到系主任,他負責地質專業新科講授,自編了從教學到實驗課的全部教材。1960年,蘇聯撤走援華專家,“白雲鄂博”重大科研項目一時陷入困境。1963年春,負責國防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副總理把任湘叫來,認為全國研究稀土放射兼地質勘探的教授僅有任湘1人,要求他帶領龐大的高級工程師隊伍,並要地質部、冶金部、化工部、科委密切配合,在5年內完成稀土論證報告。任湘深知,這是事關我國高科技發展、與世界霸權主義相抗衡的重大問題。他二話不說接受任務,拼命工作,有一次累得差點“光榮”,聶榮臻下令用飛機把任湘運回北京搶救。終於,他率領的“白雲”團隊提前完成艱鉅任務,爭取了寶貴的戰略時間。後來,“白雲”工程獲得全國重大貢獻獎。

“白雲”工程後,任湘團隊繼續開闢勘探藍天。他帶隊轉戰西北、西南的崇山峻嶺,從事稀有金屬找礦勘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現。1971年6月,他奉調入京,先後任北京市地質局處長、總工程師、局長和黨組書記,市科委副主任、科協副主席兼黨組書記、華北地熱中心主任。

作為“4821”留蘇優秀人員,任湘是完全有機會擔任高級領導職務的,但他牢記毛澤東“開發礦業”題詞,一直沒有離開摯愛的地質、地熱工作。為發揚光大地熱事業,他曾七進西藏、十赴騰衝,足跡遍及全國的山山水水,還有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地方。他曾經克服高原缺氧困難,率隊勘探西藏羊八井高溫熱田,探明瞭噴泉溫度高達攝氏320度的熱井,令世界為之震驚。任湘因地熱事業的卓越貢獻,被國外專家讚譽為“中國地熱之父”。

任湘還撰寫了《中國地熱發電現狀與展望》《關於羊八井地熱田深部熱儲的剖析》等30餘篇論著,對中國地熱事業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至今,他已年逾九旬,但還情繫著大地之熱,一如他依然滾燙的心!

(中共汨羅市委黨史研究室 劉國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