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回農村過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嗎?

用戶53216703127


告訴題主我的答案:你所描繪的那種恬靜知足美好的故鄉田園生活是我做夢都想回去過的,然而,這可能已成奢望,不知何時再能實現?下面是我的理由:

第一,經濟條件的限制。在大家的所知裡,談起田園生活往往映入腦海的是那些傳說中電影上電視裡的男耕女織生產畫面。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恬靜知足的農家生活,糧米蔬菜自給自足。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村田地的產出已不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開支,子女入學家人醫療建房買車都是一筆筆大大的開支,普通的農家人不出外打工根本無法應對上述支出,更何況農民投入產出倒掛,一畝良田小麥也僅能賣出一千多元錢,除去種子肥料機械耕作成本所剩無幾。因此現在很多農村都是老人婦孺勞作生活的畫面,青壯勞力都出外打工掙錢了,他們只在農忙回去幫著 收割或者過年節回去和家人團聚,因此經濟條件制約那種美好畫面的實現。

第二,自然環境的汙染。誠然農民都有過好日子的熱望,當地政府也都想經濟發展,讓大家多掙點錢。於是建了一些廠子,辦了一些企業。由於僅顧及眼前利益或者防治汙染環境的舉措滯後,導致了很多汙染。比如臨近我老家魯西南位於河南境內的一處化工廠廢水排入地下,有個村莊百姓未進老年接二連三地患癌致死。等有明智之士意識舉報關停已運營十年有餘,損失已無法挽回。在我童年的時候,機器抽出的地下水清澈甜潤,可以直接飲用,如今根本不可能。這環境治理恢復如往日談何容易?我小時候隨時可以摘下擦擦表皮送入口中的西紅柿,如今在大棚里長大,塗過催化劑促使開花結果,光滑誘人的大紅柿子已沒有當年的誘惑,握在手中硬邦邦的食之無味,這都是追求經濟和環境汙染整治沒有匹配的代價。

第三,鄉情觀念的變化。大家最忘不掉的是歌唱家彭麗媛演唱的那首《父老鄉親》,最喜悅的是想看到“鄉音未改鬢毛衰“。不過“一切向錢看”扭曲了不少村民的價值觀,“鄉下路滑,農村複雜”,看似“城裡套路深“,也不見得回農村就那麼容易,各種攀比成風,婚喪嫁娶的一些封建傳統觀念使一些人負荷前行,那種淳樸的鄉音慢慢滲入了一些城裡人精明的味道……

因此,題主談到的那些田園生活暫且是我的奢望,在大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下,我相信故鄉也一定會改變如我所願,目前一些城郊結合部的農村已經成為了最美鄉村,我想的目標會實現的。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渴望能早日實現“採菊東籬下“的田園養老生活,亦然如往日在溫暖的晨曦裡聽慈祥的老大爺講述那鬍子裡的故事……









魚愛流浪


而中老年人(五六十歲以上)就不一樣了,他們拼搏奮鬥了一生,很多人閱盡了世間的繁華,也嚐盡世態炎涼。他們早已走完大喜大悲的歲月,心疲憊了,他們想找一處讓身體和心靈歇息的港灣,而回歸農村是最好的選擇。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汙染的煩惱,沒有虛偽的應酬,更沒有惱人的勾心鬥角,他們感到生活十分恬淡,寧靜,知足,灑脫。

迴歸山野,迴歸自然,對於他們來說,是十分美好的生活,是他們最大的享受。故鄉有親朋好友,有祖輩留下來的老宅,有童年的足跡。“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聽鄉鄰茶餘酒後說種莊稼的事,也感到很親切!


皖北隱士


我非常喜歡,也願意。在桃花源般的村落,有清澈見底潺潺流水,有山有樹有鳥鳴………的淨土中,放飛自我,過好每一天。讀書、畫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