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朋友欣欣向我講述她自己的教育經歷,她從小生活在農村,父母每天忙著幹農活,那時她跟村裡的小夥伴抓過魚、玩過泥、爬過樹、趟過河、摘過別人家地裡的玉米,她將那段無人看管的童年時光定義為“放養式”教育,她說那才是真正的童年,再看看現在的孩子,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童年只有各種興趣班,越來越沒有樂趣可言。

自孩子出生後,她就提出要把孩子放回老家,進行放養式教育,此話一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對:公公婆婆說那裡生活環境太差,不利於孩子成長;老公說老家師資力量與城市差距有明顯差距,對孩子學習影響太大,她孤立無援,只好放棄當時的想法。最近參加某育兒講座,老師說放養式教育對孩子成長有幫助,又一次燃起她對放養教育希望的小火苗。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放養式”教育是欣欣自我定義的自由快樂的時光,這與真正意義上的“放養式”教育相差甚遠。“放養”一詞,最早來源於飼養,指利用自然環境飼養動物,後來被運用在教育方面。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些極端的教育方式時常在我們身邊出現,比如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圈養,保護得密不透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放養,給予極大的自由度,然而結果並非如家長想象那麼美好,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有些家長進入放養教育的誤區,把徹底不管孩子當作“放養式”教育,真正的放養式教育並不是讓孩子自由生長,任其發展,而是有目的地放手,有原則地給予孩子自由。“放養式”教育曾一度受到無數家長的追捧,那麼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有哪些益處?又有哪些不利影響?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呢?

一、“放養式”教育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放養式”教育,保護孩子的天性

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本該玩的年齡,卻被困在無邊的學海中,孩子早已不知道什麼是童年。“放養式”教育更順應孩子愛玩的特點,保護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保留那份自然和純真。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2、“放養式”教育,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生活,當他們體驗與以往不同的生活,玩泥巴、抓蚯蚓、挖紅薯時,他們並不覺得這些事情很辛苦,反而覺得很新鮮而且有趣。“放養式”教育,使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動手能力更強,更加獨立。

3、“放養式”教育,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空間

父母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孩子有更多機會鍛鍊,他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來選擇,他會接觸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有更加寬鬆的成長空間。

放養式教育的成功案例,現實中也有不少,比如《爸爸去哪兒》節目的石頭,他因憨厚朴實、踏實懂事、會照顧人,收穫眾多粉絲。演員郭濤在自傳中寫道:“在平時生活中,我對石頭採取放養式教育,任他登高爬低、滾一身泥回來,我從不批評他,男孩應該這樣。”正確放養使孩子更優秀,盲目放養則是在為父母的懶惰找藉口。放養式教育雖然有其優勢,但父母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很多誤區,父母一定要看看。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二、家長對“放養教育”存在哪些誤區

1、漠視規則

“放養”不等於沒規矩,過度放養教育出的孩子缺少規則意識,禮貌和道德意識薄弱,他們常破壞規則,違反秩序,挑戰權威,是大家眼中的“搗蛋鬼”。

2、不好管教

“放養”不等於沒人管,過度放養教育出的孩子特立獨行,唯我獨尊,看不慣他人循規蹈矩的做事方式,很難與他人產生共鳴,難以管教,令老師頭痛不已,是大家眼中的“刺兒頭”。

3、荒廢學業

“放養”不等於不學習,過度放養教育出的孩子崇尚“快樂主義”,他們更向往外部世界,對學習不感興趣,沉不下心,學習三心二意,很容易荒廢學業,誤入歧途。

“放養”一定能教育好孩子嗎?凡事無絕對,父母既要保持適度放養,也不要踩到以上三個誤區,才能真正起到放養的作用。父母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究竟應該“放”什麼,“養”什麼呢?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三、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1、培養規則意識

培養孩子認識規則,是適應社會的第一步。孩子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掌握社會規則,按規則行事。從孩子兩三歲起,父母就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禮貌意識和道德意識,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進幼兒園要向老師問好,離開幼兒園要跟老師說“再見”;上課發言要舉手;做早操要列隊整齊;不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能闖紅燈,要在斑馬線過馬路等等。

2、拓展廣闊的視野

孩子不應該是被困的籠中之鳥,他也需要離開鳥籠在藍天上翱翔。父母要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看不同的風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如果家裡有條件,最貧窮和最繁華的地方都要去看看。比如在週末,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鄉村撒歡,種菜、刨土、抓蟲、餵雞,也可以帶孩子去自然風景區遊玩,或者利用小長假帶孩子其他城市,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3、給孩子適度自由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六個解放”,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讓孩子能想、能幹、能看、能談、能擴大視野、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父母要敢於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第一,孩子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情,比如學習、寫作業、整理床鋪、做家務、打掃衛生等事情,父母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做。

第二,對孩子有難度的事情,讓孩子嘗試著做,父母提前告知孩子注意事項,確保安全。比如孩子做實驗,父母就要提前評估難度與危險程度,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在旁邊做好防護措施,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

第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父母應給予大力支持,鼓勵孩子放手去做。比如孩子喜歡尤克里裡,父母不僅要提供物質支持,買琴、報班、陪練,還要給予精神支持,鼓勵孩子勤練習,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

“放養”教育雖好,但家長也不能盲目跟風,小心孩子走上彎路

父母對孩子採取放養教育,要把握原則、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是完美的,需要每位家長自己在育兒實踐中不斷跌倒、爬起、修正、總結。

你對孩子進行過“放養式”教育嗎?你是如何進行“放養式”教育的呢?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