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2分鐘50個耳光,28個用鞋底打的,家長揪心:為什麼不打回去

孩子自從上幼兒園開始,就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上學以後,我們常常教育孩子要乖,要有禮貌,不能打人和罵人。但家長卻忽視了孩子的安全教育,當別人侵犯自己的時候,應該如何反擊,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今天網上看到了一個視頻,我是忍著滿腔怒火看完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穿黑衣服的女孩兒,在兩分鐘之內打了白衣女生50個耳光、視頻的前半段黑衣女孩還是用手打的,後來打累了,把鞋脫了,用鞋底子抽。在捱打的過程中,穿白衣的女生沒有任何反抗和保護動作,只有不停地說:“姐,我錯了。”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讓人想不到是,這次爭執的起因僅僅是黑衣女孩在樓下叫白衣女孩4次,白衣女生因為玩手機沒有聽到。在整個被打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白衣女生懦弱地認錯,黑衣女生咄咄逼人,視頻拍攝者的麻木不仁。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上面事件中有3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我相信他們肯定不是父母期望中孩子未來的樣子。電影《少年的你》上映,讓很多人開始關注校園暴力,而杜絕校園暴力卻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現在又回到一個老問題,孩子捱打了,到底應不應該打回去?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李玫瑾教授吧,她在錄製央視的《開講啦》節目的時候,一位觀眾就提問了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捱打了,你會支持她打回去嗎?”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李教授說:“我有一個孫女,現在在上幼兒園,有一次她被一個小男生欺負了,磕的腦袋都腫起來了。我就對他說‘如果他再欺負你,你就揪他耳朵,他一疼,就會鬆手了 ’。”

李教授的這個觀點,很多人說這種做法是鼓勵以暴制暴,但我很贊同要打回去的方式。當孩子遇到侵犯的時候,一味地忍讓不但不能保護自己,還會助長對方囂張的氣勢。當第一次的侵犯行為發生時,孩子就敢於反抗、回擊,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孩子被打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1、詢問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異樣後,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我們應該蹲下身子,拉住孩子的手,看著孩子的眼睛詢問孩子事情的經過。小孩子由於表達能力有限,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組織語言。最後應該表揚孩子敢於把事情告訴自己,並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2、嚴肅警告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當有人欺負他的時候,應該大聲呵斥對方:“打人是不對的,再打我就告訴老師/報警。”一般情況下,小孩子聽到這句話,就會停止打鬧了。

3、學會保護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如果警告不奏效,侵犯行為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我會告訴孩子能跑就跑,跑不掉就做到“抱頭、縮身、大聲喊”。這三部可以減少毆打給自己帶來的傷害,還可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獲得幫助。事後告訴老師、家長,嚴重的要及時報警。

4、打回去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商量和懂事不是一味的忍讓,更不是懦弱的接受。如果不敢反抗,只會讓壞孩子肆無忌憚的傷害自己。如果說敢於還擊就是壞孩子,我寧願她做個“壞孩子”,也不願看到她遍體鱗傷。

5、父母支持

女孩2分鐘捱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個,家長:為什麼不還手

讓孩子敢於反抗,是需要父母的支持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當她受到傷害時,不要獨自面對,一定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永遠站在你這邊的,永遠支持你。

在孩子的世界,衝突和處理衝突,即是永恆的主題,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教會孩子打回去,不是以暴制暴,不是斤斤計較,而是給孩子面對壞人敢於反抗的勇氣。我們可以教育孩子要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更要有不受欺負的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