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反酸、反食、燒心,該如何應對胃食管反流?

你是否有過在飯後出現過反酸、反食、燒心的現象?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我國正常人群中大約有5%-10%的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狀。其實,胃食管反流在臨床上很常見,與食管胃動力障礙有關,老年人機能衰退,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另外,經常大量飲酒、吸菸、肥胖的人群中發病率也比較高。


01

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或者食管以上的部位,包括咽部、口腔以及肺部,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狀和併發症。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胃食管反流,但是要診斷為疾病需要包含兩個方面:

① 引起患者不適的症狀,如燒心、反酸、胸痛等,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② 引起了食管或賁門部的黏膜損害。


飯後反酸、反食、燒心,該如何應對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食管動力源性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食管動力異常,包括下食管括約肌(LES)壓力的降低或自發性鬆弛時間過長或頻繁自發鬆弛、食管的清除功能下降等,結果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腔內,這其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甚至膽汁等攻擊因子刺激食管黏膜而引起了不適症狀和(或)黏膜損傷;胃排空減弱時也會加重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狀是燒心、反酸及反食,有些人還可表現為胸痛。這種反酸和燒心的症狀往往與進食關係密切,比如進食過飽、過於油膩,或者某些特殊食物而誘發症狀。此外,反流的發生也常與體位有關,比如吃飯後彎腰、下蹲或者平臥時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還可引起一些食管外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慢性咽炎。”


02

不是所有的燒心、反酸或反食

都是胃食管反流病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也會有燒心的症狀,位置一般在上腹部,而胃食管反流病的燒心位置比較靠上,多位於劍突或胸骨後。胃食管反流是飯後症狀明顯,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常常是空腹時症狀重,進餐可緩解。


“如果跟吃飯沒關係,一天到晚都持續燒心者,尤其是服用奧美拉唑等強效抑酸藥無效時,就未必是胃食管反流導致的,可能存在一些功能性的問題,比如焦慮抑鬱或者更年期所致。另外,還有一類是食管下端狹窄(比如腫瘤或賁門失弛緩症)所致的嘔吐食物會被患者誤認為是胃食管反流病而長期口服促動力藥及抑酸藥,結果導致延誤診治。


因此,症狀比較頑固的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或者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貧血、消瘦時,建議患者應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包括胃鏡、鋇餐以及食管功能性檢查等)來明確診斷。“


03

胃食管反流病藥物治療難根治

飲食調理很重要

有明顯的誘因,比如沒吃好,偶爾發生一次反流,尤其是年輕人,家族沒有食管癌胃癌等高危病史的不用過於擔心,主要還是以生活飲食調理為主。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症狀持續兩月反覆不好,有吞嚥困難,尤其是頻繁地嘔吐,消化道出血,或者出現明顯的消瘦等這些報警症狀建議前往醫院做積極的檢查。


胃食管反流病如果不加干預,胃酸總反流到食管會引起黏膜損傷,最常見的是糜爛,嚴重會出潰瘍,反覆糜爛潰瘍可能會引起食管賁門處的狹窄;個別會引發消化道的大出血;慢性炎症還會增加腫瘤的風險,如食管癌、賁門癌等。


對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症狀輕微者可能通過飲食、生活方式的調理就能夠緩解。臨床上抑制胃酸的藥對治療胃食管反流是最有效的,抑酸藥可以幫助食管炎的癒合,但是根治不了反流。“長期大量用抑酸藥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正常情況下的胃酸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幫助消化及殺菌作用,如果長期過度抑制胃酸可能會加重胃黏膜萎縮、影響消化,增加小腸細菌過度增生的風險,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還會增加難辨梭菌的發生率,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加骨質疏鬆等。


中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可能需要長期依靠藥物來緩解症狀,考慮到長期過度抑酸治療帶來的危害,所以現在我們也在開展一些內鏡下的微創治療,比如食管射頻治療、賁門縮窄術等內鏡下微創治療來恢復賁門的功能,增加賁門的壓力,減少反流的症狀,達到減藥或停藥的目的。”

飯後反酸、反食、燒心,該如何應對胃食管反流?

對於預防和改善胃食管反流,生活飲食調理很重要。肥胖、抽菸、喝酒等都會加重反流,患者應控制體重,避免吃得太多太快,不要吃完飯就躺下,晚上睡前三個小時避免進食。夜裡症狀比較明顯的,可以將床頭抬高,讓上半身傾斜。對賁門特別松的人可以做腹式呼吸訓練:吸氣鼓肚子,收腹吐氣,鍛鍊膈肌,可以提高賁門的壓力,減少反流的發生,不過,這個方法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


此外,數據顯示,中國人胃癌的發生率還是很高的,因此,建議40~45歲以上的人至少應該接受一次胃部檢查,最可靠的篩查方法依然是胃鏡。


文 | 消化科 徐志潔

來源 | 新京報

圖 | 來自網絡

編輯 | 宣傳中心 張軒燁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