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息肉是指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宮頸等均可生長。一般按出現的部位而得名,如生長在鼻腔叫“鼻息肉”,生長在胃壁上叫“胃息肉”;如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叫“多發性息肉”。息肉常由小漸大,體積微小時常無任何症狀,增大後逐漸出現相應症狀。症狀出現的早晚與息肉的大小有關,也與息肉存在的位置有關。如息肉發生在後鼻腔,一般要大於豌豆時才出現鼻塞、鼻衄等症狀;而光滑無比的聲帶,即使出現芝麻、綠豆大小的息肉,就會出現聲音嘶啞;胃體是個大空腔,即使胃壁上長了個很大的息肉,患者也毫無感覺。

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當然,不少息肉的症狀令人煩惱,甚至令人害怕。如直腸和結腸息肉,常發生血便,甚至引起大出血;而小腸息肉常引起捉摸不定的腹痛,甚至導致腸套疊和腸梗阻。更煩人的是,不少息肉容易惡變,特別是胃腸道息肉,惡變率較高,家族性結腸多發息肉的癌變率更高。既然息肉與癌症攀上了“親戚”,人們對息肉就不應該等閒視之了,應當把它當作一種“癌前病變”看待,一旦發現,應儘早去除,以免夜長夢多,發展為癌症。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於胃腔而形成的侷限性、隆起性病變。胃息肉可單發,也可有多枚、甚至十幾到幾十枚,我們常稱之為散發性胃息肉。極罕見者可有100枚以上,常為家族遺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息肉多數直徑為數毫米,有時可見直徑>1釐米的,直徑數釐米的息肉少見

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胃息肉會導致哪些不適?

事實上,大多數散發性胃息肉患者不會有特殊不適症狀,但因胃息肉可能會合並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問題,所以很多患者會出現腹部不適、上腹隱痛、腹脹、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罕見的息肉體積較大、較多,或位於賁門或幽門,或表面有糜爛滲血等情況下,可能會引起吞嚥困難、腹痛、腹瀉、腹脹、黑便、貧血等症狀。

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胃息肉和胃癌有什麼關係?

很多患者對胃息肉過度緊張、擔心,是因為聽說胃息肉會發展為胃癌。胃息肉有發展為胃癌的風險,但是風險可大可小,不可一概而論。對於胃息肉,我們最關注的兩個因素是息肉的大小和病理類型,特別是不同病理類型的胃息肉癌變風險是不同的。胃息肉在無症狀的人中的發作率低於 1% 。胃息肉可分非腫瘤性息肉 ( 包含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異位性息肉等 )和腫瘤性息肉( 包含扁平腺瘤即管狀腺瘤和 乳頭狀腺瘤即絨毛狀腺瘤 )兩大類 ,前者的惡變機會不高 ,而後者有很高的惡變傾向。腺瘤性息肉屬真性腫瘤 ,佔胃息肉的 10%~25% ,其發作率隨年歲而增加 ,男性比女人多見( 2:1 ) ,好發於胃竇部。

另外,內鏡檢查醫生還會根據內鏡下胃息肉的形態等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評估。胃息肉直徑≥1釐米者,癌變風險可能會有所增加,通常建議進行內鏡下切除。

不可忽視!胃部若長息肉,不要置之不理,可能會惡變!

胃息肉可以預防嗎?

胃息肉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胃黏膜的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遺傳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高脂飲食、低纖維素飲食等)等。其中,遺傳因素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胃息肉的發生。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1、戒菸戒酒,飲食規律,儘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等。

2、治療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長期刺激因素。

3、使用胃藥應當遵從醫囑,避免不恰當地、長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如奧美拉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