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第26期

作者簡介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牛先鋒,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出版《在實踐中前行的社會主義》、《大視野:歷史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等著作。在《社會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學術界》等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

內容提要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第70個年頭。回顧70年曆史,我們取得的最大成就概括起來,就是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我們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在於開拓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簡稱為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它與世界上已經實現和正在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所走的道路相比較,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二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正如

習近平書記所講,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因此,理解和認識中國道路,必須緊緊抓住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這兩個方面。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牛先鋒教授優秀著作推薦

中國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

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了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這一理論的政治前提,是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邏輯發展過程,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直接結合、發展社會生產力;邏輯結果是建立“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中國道路就是圍繞科學社會主義這一理論邏輯展開和形成的。

第一,中國道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緊密依靠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一誕生就強調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在這個問題上決不含糊與退讓。儘管革命中出現過嚴重的挫折和災難,但最終牢牢掌握了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實現了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在革命鬥爭中,我們黨“喚起工農千百萬”,創造性地形成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執掌全國政權之後,我們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出發,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提高了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係,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思想。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央黨校景緻

第二,中國道路,始終堅持“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一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書記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際,明確提出,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中,從“為人民服務”到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人須臾沒有離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第三,中國道路,始終堅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目標相結合。中國共產黨人善於積跬步以至千里,從階段性目標出發,不斷向共產主義理想邁進。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雪洗了中國人民的百年屈辱,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政治前提;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經歷改革開放40餘年的發展,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發展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大大增加了中國人的自信,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習近平書記反覆強調:“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求共產黨員要把遠大的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出發的目的,無論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都不要忘掉初心。中國共產黨
人鬧革命、搞建設、促發展,每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完成,都是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創造條件。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央黨校景緻

中國道路堅持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

18世紀肇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拉開了現代化的序幕。隨後,現代化便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幾乎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被捲入大潮之中,現代化成了發達國家向不發達國家展示未來景象的“樣板間”。古老的中華民族在農業文明時期,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威逼下被動捲入現代化潮流。因此,中國現代化從一開始就揹負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推進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現代化直接面對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現代化道路也只能圍繞完成這一歷史重任而展開。

第一,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中國道路的歷史起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而無論是推進現代化還是實現現代化,首先需要有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作保障。因此,國家獨立、人民解放,是中國現代化要解決第一大歷史性課題。在解決這個歷史性課題過程中,仁人志士們曾經提出並實踐過“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君主立憲”“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現代化方案。這些方案破除了國民閉關鎖國的心態,從器物、文化到制度各個層面開始向西方學習。但是,無論哪一種方案都沒有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促使中國知識分子對現代化道路選擇的再思考。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確立了“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歷28年的浴血奮戰,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成功完成了民族復興的第一大歷史課題,同時為現代化向社會主義轉向奠定了政治基礎。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央黨校景緻

第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中國道路的邏輯延伸。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在“一窮二白”的底子上起步的。從1949年開始,前8年主要是照搬蘇聯的經驗,“以俄為師”;1956年後,我們黨提出“以蘇為戒”,寫自己的著作,探索自己的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並把現代化的內容高度概括為“四個現代化”。沿著這條道路,中國實現了由落後的農業大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既是“四個現代化”道路的重啟,又是中國道路的開闢。鄧小平指出,“四個現代化”是老一輩革命家提出來的,一定要實現。但是,到底“什麼是現代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啟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1982年,黨的十二大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為主題,鄧小平

在致開幕詞時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對中國道路的第一次明確表達。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形成了比較系統的“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世紀之交,我們黨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進展,明確了“新三步走”戰略,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四,進入新時代,中國道路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與延伸。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方面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中國道路的內容。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們黨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現代化進程分兩個階段進行了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號召全黨全國人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壯麗篇章,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央黨校景緻

中國道路的實踐創新和意義

中國道路,是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中走出來的一條道路,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道路;是從中國近百年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中走出來的道路,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正日益被世人所認可和尊重。中國道路既遵循了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又堅持了社會主義性質,並在實踐上實現了成功創新。

第一,堅持黨對整個現代化過程的全面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道路的開創者、設計者、動員者、領導者,黨的領導和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組織力量,是保持中國道路的社會主義性質不動搖、保持中國道路接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第二,堅持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統一。大膽承認和積極培育多種市場主體,通過商品、貨幣、市場來發展繁榮經濟,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通過等價交換、公平競爭的商品經濟原則,來激發人民創業幹事的活力;通過法律保障社會成員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與一切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從而維護群眾的預期,保持經濟發展活力的可持續性;通過堅定不移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同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滿足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的基礎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央黨校景緻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就是黨所領導的現代化道路的價值指向。習近平書記指出:“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中國道路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是中國道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道路的開創和成功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發展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進一步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end ·

文章 |《學習時報》2019年8月5日

圖文排版 | 思想先聲編輯部

風景圖 | 轉自“大有公社”微信公眾號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中國道路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