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用感情來代替理性那是幼稚,完全理性是空談,成熟的標誌是把兩者分開,可以用感性去看問題,但是必須用理性去解決問題。”

——趙寶剛《我的青春誰做主》

理性是什麼?感性又是什麼?

簡單來說:理性的人處理問題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感性的人,在待人處事過程中,則更遵從自己的意識,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不會更多的考慮客觀條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感性和理性的差別,最主要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差異。

當今社會,沒有哪一種思維方式像邏輯思維那樣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傳統觀念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是智商高的表現。我們平時說某人很聰明、智商很高時,也常常用反應快、思路清楚來形容。

一般來講,“思路清楚”,指的就是邏輯能力強。

而通常來說,邏輯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受青睞:

跨國公司的招聘面試會考邏輯題目;

MBA入學考試會有邏輯題目;

公務員考試也有邏輯題目;

就連現在的小學數學題也在談邏輯......

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大、中學階段,已經將邏輯作為一種必修的通識教育。但在中國,儘管人人看中“邏輯能力”,但作為通識教育的邏輯課,卻已經缺席了數十年之久。

(一)

形同虛設的邏輯課

“邏輯”一詞,始於嚴復對“Logic”的音譯。在近代史上,“Logic”還有過“辯學”、“名學”、“論理學”等意思更直白的譯名。簡單來說,邏輯是一種基礎工具,教人如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

科學研究對邏輯的倚重自不必說,生活中,隨口說出的話(與人溝通交流)與做的事(思考、處理問題),都離不開邏輯。說話沒邏輯,就不能有效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想法;做事沒邏輯,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缺少邏輯常識,就容易淪為被他人愚弄的對象。

因此,自20世紀初,傳統邏輯系統傳入中國後,教育界就將邏輯學納入到了正規課程中。民國後,邏輯學成為很多大學、高等師範學校甚至是中學的必修或通習課目,梁啟超、王國維、胡適等學術名家,都將邏輯學深入應用到了自己的研究領域中。

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直到1930年代,蘇聯開啟了對邏輯學的大批判,邏輯課程遭到重創,被大量取消;20世紀90年代後,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邏輯教學深入困境,時至今日,也未見改觀。

(二)

教育缺失,眾多學科被忽略


邏輯,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彙。我們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說話要有邏輯!”,可真正的“邏輯”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學而不思則罔,在事物之間普遍具有聯繫的哲學世界裡,建立邏輯性思維更是如虎添翼。現在孩子讀書學習的氛圍雖說要比之前好,但思考的能力還是短板,文化快餐和文化碎片使人們失去思考的能力和耐心。

時至今日,在這個詩歌雲起,傳統迴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裡,我們更加需要邏輯性思維的王者歸來,它不但是辯證思維強大的支撐,更是戰略思想的自然延伸。邏輯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言行的態度和修養。這門課的缺失確實太不該了。

邏輯課對孩子學科學習到底有多重要?就拿數學來說。在所有的學科中,最能夠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就是數學。統計學家勞氏在紀念傳奇數學家拉曼努揚百年誕辰時說:

學生時代,我主修數學一種從給定前提下演繹結果的邏輯。後來我念統計學一種從經驗中學習的理性方法,及從給定的結果驗證前提的邏輯。我已認識到數學及統計,在人類為

提昇

自然知識,及有效管理日常事務所做的一切努力中,佔有重要性。

勞氏對於數學這種邏輯思維的讚美溢於言表。


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奇葩說》這個節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裡面的導師、選手幾乎個個能言善辯,口才出眾。無論是學識淵博的高曉松、掌控大局的馬東、還是金句女王馬薇薇、條理清晰的顏如晶,都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發人深省甚至無可挑剔的精彩發言背後,都顯示出強大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愛迪生說過:“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那就永遠學不會思考。”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分數固然重要,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永遠都是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判斷一個孩子的思維是否得到鍛鍊,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考察:

思考意願——是否喜歡思考,遇到有挑戰的問題,是否可以思考幾十分鐘、幾個小時甚至思考幾天。

探索能力——遇到有挑戰的題目時,是否能有各種探索嘗試的方向,並能夠及時對探索的內容進行正誤判斷與有效調整。

推理能力——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能夠自己想出“為什麼這是對的”;是否可以用正推、逆推或遞推的辦法推理解決各種問題。


這個重要的學科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1、鼓勵孩子跳出框框來思考問題

要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最關鍵是讓孩子有新點子,新想法。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要想先判定一個問題究竟是不是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孩子重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想象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發揮想象,重新定義問題,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2、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

量比質重要,多鼓勵孩子提問,數量越多越好,可以用比賽的方式開展家庭頭腦風暴,看誰的問題多,這個側重點就是讓孩子多思考。鼓勵孩子在原有的想法上做進一步延伸,提出更進一步的想法,這樣會拓寬孩子的視角,因為想象力和邏輯力是無限的。

易中天先生曾說過中國邏輯,並歸為三點:問態度,不問事實;問動機,不問是非;問親疏,不問道理。原理是先有了蘇聯邏輯,才有了後來的中國邏輯。

邏輯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無處不在,普及邏輯常識,對造就一個良性社會至關重要。

不懂邏輯,何以自圓其說?何以判斷真偽?

沒有邏輯的人,就只能糊里糊塗地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思維是語言的內在需求。促進孩子思維模式的形成,為其一生奠定良好基礎,贏得美好人生,也是每一個家長的必修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