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用感情来代替理性那是幼稚,完全理性是空谈,成熟的标志是把两者分开,可以用感性去看问题,但是必须用理性去解决问题。”

——赵宝刚《我的青春谁做主》

理性是什么?感性又是什么?

简单来说:理性的人处理问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则更遵从自己的意识,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感性和理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

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思维方式像逻辑思维那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传统观念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是智商高的表现。我们平时说某人很聪明、智商很高时,也常常用反应快、思路清楚来形容。

一般来讲,“思路清楚”,指的就是逻辑能力强。

而通常来说,逻辑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青睐:

跨国公司的招聘面试会考逻辑题目;

MBA入学考试会有逻辑题目;

公务员考试也有逻辑题目;

就连现在的小学数学题也在谈逻辑......

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大、中学阶段,已经将逻辑作为一种必修的通识教育。但在中国,尽管人人看中“逻辑能力”,但作为通识教育的逻辑课,却已经缺席了数十年之久。

(一)

形同虚设的逻辑课

“逻辑”一词,始于严复对“Logic”的音译。在近代史上,“Logic”还有过“辩学”、“名学”、“论理学”等意思更直白的译名。简单来说,逻辑是一种基础工具,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

科学研究对逻辑的倚重自不必说,生活中,随口说出的话(与人沟通交流)与做的事(思考、处理问题),都离不开逻辑。说话没逻辑,就不能有效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想法;做事没逻辑,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缺少逻辑常识,就容易沦为被他人愚弄的对象。

因此,自20世纪初,传统逻辑系统传入中国后,教育界就将逻辑学纳入到了正规课程中。民国后,逻辑学成为很多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甚至是中学的必修或通习课目,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学术名家,都将逻辑学深入应用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中。

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直到193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逻辑课程遭到重创,被大量取消;20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逻辑教学深入困境,时至今日,也未见改观。

(二)

教育缺失,众多学科被忽略


逻辑,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我们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逻辑!”,可真正的“逻辑”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学而不思则罔,在事物之间普遍具有联系的哲学世界里,建立逻辑性思维更是如虎添翼。现在孩子读书学习的氛围虽说要比之前好,但思考的能力还是短板,文化快餐和文化碎片使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和耐心。

时至今日,在这个诗歌云起,传统回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里,我们更加需要逻辑性思维的王者归来,它不但是辩证思维强大的支撑,更是战略思想的自然延伸。逻辑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言行的态度和修养。这门课的缺失确实太不该了。

逻辑课对孩子学科学习到底有多重要?就拿数学来说。在所有的学科中,最能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就是数学。统计学家劳氏在纪念传奇数学家拉曼努扬百年诞辰时说:

学生时代,我主修数学一种从给定前提下演绎结果的逻辑。后来我念统计学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理性方法,及从给定的结果验证前提的逻辑。我已认识到数学及统计,在人类为

提昇

自然知识,及有效管理日常事务所做的一切努力中,占有重要性。

劳氏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思维的赞美溢于言表。


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奇葩说》这个节目,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里面的导师、选手几乎个个能言善辩,口才出众。无论是学识渊博的高晓松、掌控大局的马东、还是金句女王马薇薇、条理清晰的颜如晶,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发人深省甚至无可挑剔的精彩发言背后,都显示出强大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爱迪生说过:“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三)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

分数固然重要,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永远都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判断一个孩子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思考意愿——是否喜欢思考,遇到有挑战的问题,是否可以思考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甚至思考几天。

探索能力——遇到有挑战的题目时,是否能有各种探索尝试的方向,并能够及时对探索的内容进行正误判断与有效调整。

推理能力——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自己想出“为什么这是对的”;是否可以用正推、逆推或递推的办法推理解决各种问题。


这个重要的学科被中国教育无视数十年,实在太不应该了!

1、鼓励孩子跳出框框来思考问题

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最关键是让孩子有新点子,新想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要想先判定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重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发挥想象,重新定义问题,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2、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

量比质重要,多鼓励孩子提问,数量越多越好,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开展家庭头脑风暴,看谁的问题多,这个侧重点就是让孩子多思考。鼓励孩子在原有的想法上做进一步延伸,提出更进一步的想法,这样会拓宽孩子的视角,因为想象力和逻辑力是无限的。

易中天先生曾说过中国逻辑,并归为三点: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原理是先有了苏联逻辑,才有了后来的中国逻辑。

逻辑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无处不在,普及逻辑常识,对造就一个良性社会至关重要。

不懂逻辑,何以自圆其说?何以判断真伪?

没有逻辑的人,就只能糊里糊涂地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在需求。促进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为其一生奠定良好基础,赢得美好人生,也是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