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站的歷史,你瞭解嗎?


大同站的歷史,你瞭解嗎?

大同站是京包線上的一個大站,1914年京包線修建到大同,當時大同站僅有9股道及裝卸線各一股。至解放初期,大同站也僅有17股道,41組道岔,其中10號道岔僅一組,其餘均是8號道岔。北同蒲線搶修通車後,又鋪設了3股道,計20股道。站線有效長433米,20股道總容量不超過403車。南牽出線347米,北牽出線409米,配有2臺小型調車機作業,能力很低。貨運設備當時僅有裝卸線4股道,只能容66車,沒有倉庫設備。客運設備,僅有一座陳舊的木製天橋,候車室很小,僅能容100人。行李房更小,行李經常放在露天保管。辦公用房僅有2間,且破爛不堪。

  解放後,隨著山西煤炭資源的迅速開發,煤炭外運量迅猛增長。特別是大同鐵路樞紐內,煤炭外運量約佔山西煤炭外運量的50%,為適應這一要求,大同樞紐也逐步得到了發展。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解放初期至1959年。這一階段主要擴建了大同站,新建了旅客站舍,包括候車室、行李房、辦公室、地下通道等;增建了大同西場,到發線有效長延長至850米,增加了股道;大同東場原有20股道,增加到27股道,並修建了土駝峰,擴大了貨場,安裝了電氣集中、色燈信號、半自動閉塞等先進設備,提高了運輸能力。

第二個階段,即1980年前。由於運輸量急劇上升,運能嚴重不足,對大同樞紐再次進行擴建。這次擴建工程規模大,投資多,涉及到大同站、口泉站、平旺站的擴建、改造等三大工程。這三大工程即是:將原來大同酉場,由一個場擴建為二級四場,同時修建了機械化駝峰,從而大大提高了編、解作業能力;將原來口泉站由一個場擴建為二級三場,新修了二個場,修建了小能力駝峰,提高了改編作業能力;將平旺站到發線部分延長,增加了股道,安裝了自動閉塞等設備,大大提高了樞紐綜合運輸能力。由於大同樞紐三大工程如期完成,所以儘管1987年比1953年貨運量增長了20倍以上,仍然確保了晉煤外運任務,特別是近幾年每年平均增長10%的外運量任務。

  第三個階段,即1989年前。隨著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對大同樞紐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工程,如加速完成了豐沙大雙線電氣化工程;修建了北同蒲電氣化;增建北環線;增設組合站;新建大秦線,並將大秦線始端工程引入大同樞紐;修建了湖東編組站;對韓家嶺站進行技術改造;增建了大同南站等設備。通過以上改造工程後,引入大同樞紐的線路,除包頭方向是單線外,豐沙大、北同蒲、大秦線均是電氣化雙線。由於新修的大(同)準(格爾)線的車流引入大同樞紐,包頭方向亦將修建雙線引入大同樞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大同樞紐的綜合運輸能力。

  第四個階段,即1989年以後。到2000年,雁北大同地區將產煤1.2億噸,加上新修大準線引入3500萬噸,神(木)朔(縣)線引入3000萬噸運量,合計達1.85億噸需要從大同樞紐轉運出去,辦理出入車數將達41000輛,也就是說2000年運量比1987年增加一倍以上。所以,大同樞紐將有第四個階段較大的擴建工程。主要工程計劃有:大同西編組站上半自動化駝峰;隨著大準線3500萬噸運量引入湖東編組站,將修建大同樞紐東北環線;為了將口泉始發的部分列車引入湖東,將修建口泉到大南的聯絡線;由於大同市的發展,口泉、平旺兩個貨場已滿足不了需要,原大同站的舊貨場改為旅客列車停留的客修線,故將在大同樞紐內新建一個貨場;大同東場改為客運站,主要任務是接發旅客列車,兼辦京包線無作業的直通列車,舊貨場改造為客修線。這樣,大同樞紐內將有三個編組站,一個較大的客運站。目前,正在修建大同站旅客站舍,主體工程已完成。

  從大同站的形成、發展來看,令人鼓舞,鐵路運輸有能力能夠按照國家計劃大量外運優質煤,支援祖國各地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