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站的历史,你了解吗?


大同站的历史,你了解吗?

大同站是京包线上的一个大站,1914年京包线修建到大同,当时大同站仅有9股道及装卸线各一股。至解放初期,大同站也仅有17股道,41组道岔,其中10号道岔仅一组,其余均是8号道岔。北同蒲线抢修通车后,又铺设了3股道,计20股道。站线有效长433米,20股道总容量不超过403车。南牵出线347米,北牵出线409米,配有2台小型调车机作业,能力很低。货运设备当时仅有装卸线4股道,只能容66车,没有仓库设备。客运设备,仅有一座陈旧的木制天桥,候车室很小,仅能容100人。行李房更小,行李经常放在露天保管。办公用房仅有2间,且破烂不堪。

  解放后,随着山西煤炭资源的迅速开发,煤炭外运量迅猛增长。特别是大同铁路枢纽内,煤炭外运量约占山西煤炭外运量的50%,为适应这一要求,大同枢纽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解放初期至1959年。这一阶段主要扩建了大同站,新建了旅客站舍,包括候车室、行李房、办公室、地下通道等;增建了大同西场,到发线有效长延长至850米,增加了股道;大同东场原有20股道,增加到27股道,并修建了土驼峰,扩大了货场,安装了电气集中、色灯信号、半自动闭塞等先进设备,提高了运输能力。

第二个阶段,即1980年前。由于运输量急剧上升,运能严重不足,对大同枢纽再次进行扩建。这次扩建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涉及到大同站、口泉站、平旺站的扩建、改造等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即是:将原来大同酉场,由一个场扩建为二级四场,同时修建了机械化驼峰,从而大大提高了编、解作业能力;将原来口泉站由一个场扩建为二级三场,新修了二个场,修建了小能力驼峰,提高了改编作业能力;将平旺站到发线部分延长,增加了股道,安装了自动闭塞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枢纽综合运输能力。由于大同枢纽三大工程如期完成,所以尽管1987年比1953年货运量增长了20倍以上,仍然确保了晋煤外运任务,特别是近几年每年平均增长10%的外运量任务。

  第三个阶段,即1989年前。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大同枢纽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工程,如加速完成了丰沙大双线电气化工程;修建了北同蒲电气化;增建北环线;增设组合站;新建大秦线,并将大秦线始端工程引入大同枢纽;修建了湖东编组站;对韩家岭站进行技术改造;增建了大同南站等设备。通过以上改造工程后,引入大同枢纽的线路,除包头方向是单线外,丰沙大、北同蒲、大秦线均是电气化双线。由于新修的大(同)准(格尔)线的车流引入大同枢纽,包头方向亦将修建双线引入大同枢纽,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大同枢纽的综合运输能力。

  第四个阶段,即1989年以后。到2000年,雁北大同地区将产煤1.2亿吨,加上新修大准线引入3500万吨,神(木)朔(县)线引入3000万吨运量,合计达1.85亿吨需要从大同枢纽转运出去,办理出入车数将达41000辆,也就是说2000年运量比1987年增加一倍以上。所以,大同枢纽将有第四个阶段较大的扩建工程。主要工程计划有:大同西编组站上半自动化驼峰;随着大准线3500万吨运量引入湖东编组站,将修建大同枢纽东北环线;为了将口泉始发的部分列车引入湖东,将修建口泉到大南的联络线;由于大同市的发展,口泉、平旺两个货场已满足不了需要,原大同站的旧货场改为旅客列车停留的客修线,故将在大同枢纽内新建一个货场;大同东场改为客运站,主要任务是接发旅客列车,兼办京包线无作业的直通列车,旧货场改造为客修线。这样,大同枢纽内将有三个编组站,一个较大的客运站。目前,正在修建大同站旅客站舍,主体工程已完成。

  从大同站的形成、发展来看,令人鼓舞,铁路运输有能力能够按照国家计划大量外运优质煤,支援祖国各地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