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科堂YA”瞭解“血漿治療”的前世今生

有多久 ,你不曾對未知產生渴望?

你對已知的世界習以為常。

現在科學小使者”科堂YA“

用智慧的聲音,解讀科技的發展。

用獨特的視角,發現科技前沿的魅力。

一起來進入”科堂“平臺。

開啟科學之旅!

科堂YA說先進科技成果

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增加了“康復者血漿治療”,並建議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血漿治療”走進了公眾的視野。那麼血漿治療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聽聽科堂YA的科學講解。

(溫馨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科學知識要點

最早的康復期血漿療法,可以追溯到1890年德國科學家埃米爾·馮·貝林和日本科學家北里柴三郎,在動物血清中發現一種可中和毒素的物質,可以阻止白喉或者破傷風毒素的致病性,同年12月16日,法國的細菌學和病理學家查理·裡歇特在巴黎第一次嘗試採用狗血清注射用於治療肺結核,並取得成功,標誌著人類可以採用血清或者血漿來治療傳染性疾病。

圖片

圖片

康復期血漿療法在很多重大疫情當中作為“特殊選項”存在,比如SARS、H5N1、H7N9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埃博拉等等病毒。

血漿治療本質上就是抗體治療,當病毒感染人體時,人體免疫系統針對入侵的病毒產生免疫應答反應,激活的B細胞產生抗體,並釋放進入血液中,當病人康復時,其血清或者血漿中即含有針對病毒的抗體。

圖片

“血漿治療”同樣也存在治療性血漿來源有限,不同人血漿中的抗體濃度和活性不盡相同,血漿中的非中和性抗體可能助長細胞因子風暴和其他安全性風險等侷限性,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血漿治療”只是一種探索性治療方法。

那麼,康復期治療方法對血漿捐獻者有什麼影響呢?

血漿療法一般採取單採漿的方式,血細胞回輸到獻血者體內,全程有嚴格的過程控制,血漿來源於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獻血對其自身沒有特別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