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漢宣帝劉病已(劉詢)的成就並不弱於漢武帝?

獨步天下73103201


秦皇漢武,向來並稱,說明這兩位帝王在某些地方很是相像。確實,這兩位帝王倒真是有很多共同點,比如說過度壓榨民力。

秦始皇不說了,就說漢武帝,青年即位,一心的雄心壯志,拿著祖、父兩代“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不知珍惜,大肆揮霍。對外大殺四方,北邊戰匈奴,南邊平南越,東邊滅朝鮮,西邊開西域,還有懟西南諸夷、閩粵諸小國。對內呢,則是橫徵暴斂,重用酷吏,嚴刑峻法治國,在位期間換了十多位丞相,善終的不多,被逼自殺的、被砍頭的、被腰斬的,屢見不鮮。

結果到了晚年,已然天下戶口減半,民生凋敝,漢初幾十年攢下的家底差點敗光。

這時換了昭帝上臺,霍光等四大臣輔政,互相之間鬥爭激烈,也是屢興大獄,而昭帝壽年不永,二十一歲便英年早逝;緊接著又來了位昌邑王登基,可惜位子都沒坐熱乎,二十來天就被趕下了臺,成了廢帝海昏侯。

終於到了題中所說的這位主角登場:當時還是皇曾孫劉病已的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劉詢廟號為“中”,有“中”作廟號的還有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以及從老媽武則天手裡奪回唐朝正統的唐中宗李顯,這個“中”顯然是中興之意;諡號為“宣”,按《諡法》,聖善周聞曰宣,自然是上等的美諡。

西漢十二帝,擁有廟號的惟有高帝(太祖)、文帝(太宗)、武帝(世宗)、宣帝(中宗)四人,看看並列的其他三人,足以說明漢宣帝的成就了。

那麼就來看看這個“中宗孝宣皇帝”稱號背後所包含的功績。

內政

宣帝起於民間,因祖父衛太子劉據巫蠱之亂的緣由,童年是在監獄裡度過的。武帝死前,追悔前過,建“思子臺”,給太子平反,大赦天下,那時還叫劉病已的宣帝被從牢中放出,先由丙吉撫養,後來又被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兄長史恭家,然後又被召入掖庭,入宗室譜牒,而在各種機緣之下,最後成了皇帝。

可以說宣帝完全是一個在民間長大的皇帝,對民間疾苦十分熟稔。故而在他當政後,便竭力安定社會,整飭吏治。

武帝時期長期興師動眾,導致流民四起,據說光在關東就有兩百萬流民。宣帝登基後,多方舉措,用“假民公田”、減免田租、“政平訟理”、廢除酷法、任用能吏等等措施,終於使得流民“安土樂業”,不止為朝廷增加了賦稅和兵源,更是解決了可能危及政權的潛在的流民動亂。

而在這個過程中,宣帝也發掘出了一批“循吏”,如文翁、王成、黃霸等。所謂循吏,按百科的解釋,大抵是那些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的官員,簡單點說,就是那種大眾心目中的好官。(如果我們去看《漢書》,會發現《循吏列傳》中的循吏大抵是在宣帝朝,而《酷吏列傳》裡的諸位酷吏大抵是在武帝朝,兩朝的吏治特點可見一斑。)

循吏在宣帝朝的集中出現,正是宣帝整飭吏治的結果。

當然,宣帝也不是那種柔弱之主,他在治國上執行“王、霸道雜之”,儒、法並用,雖是提倡為政寬和,但同時也要求官吏以法治國,不得“以不禁奸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苛”,對那些敗壞法紀、危機秩序的人也是毫不留情的。

經過宣帝的整頓,漢朝終於又迎來了一番“民安其業”的盛世景象:

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

軍事

武帝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武功,也給他的子孫們在對外作戰上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宣帝的武功也不遜色,在位二十五年,期間降服匈奴,平定羌亂,設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三十六國,天山南北納入中央政權,也是盡顯大漢天威。

在宣帝即位不久,便有匈奴犯邊,朝廷當即“五將軍師髮長安”:

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及度遼將軍範明友、前將軍韓增,凡五將軍,兵十五萬騎,校尉常惠持節護烏孫兵,鹹擊匈奴。

這場戰爭以“入匈奴右地,大克獲”的結局,大敗匈奴,“匈奴民眾死傷而去者,及畜產遠移死亡不可勝數。”

後來由來西羌作亂,宣帝發刑徒,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及“胡、越騎”,並各郡騎士,集合各路人馬,派趙充國、許延壽領軍討伐:

遣後將軍趙充國、強弩將軍許延壽擊西羌。

一場大戰,西羌被平定,造亂者被斬,這大概就是“雖遠必誅”吧。

羌虜降服,斬其首惡大豪楊玉、酋非首。置金城屬國以處降羌。

此後匈奴日逐王率人來降,宣帝派鄭吉擊破車師國,迎接日逐王,便在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諸國。至此,漢朝詔令頒行於西域。

吉於是中西或則立莫府(鄭吉於是在西域各國中心地帶設立幕府),治烏壘城,鎮撫諸國,誅伐懷集之。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後來匈奴內亂,各部爭權,一時竟有五單于並立,互相攻擊,一通亂打,匈奴因之國力大損。呼韓邪單于為求自保,來朝稱臣,匈奴徹底降服。

匈奴呼韓邪單于稽侯狦來朝,贊謁稱藩臣而不名。

至此,這場始於武帝朝,延續了八十多年的漢匈戰爭,終以大漢的完勝作結。

除了內政與軍事,宣帝的功績還有還有經濟上的整頓工商、抑制兼併、設立長平倉等等。在這些施政上,宣帝的作為都可圈可點。此外,從個人方面來說,相較於武帝的冷酷無情,宣帝有“故劍情深”的典故,連最後的陵墓都選在了少時與許平君遊玩的地方;霍光家族謀反被誅,他卻依舊把霍光放在旌表功臣的麒麟閣首位。這一類的事例足以說明這是一個在皇帝裡難得一見的既多情又寬大的好人。

總之吧,經過宣帝一番作為,有了漢朝的“孝宣中興”,而宣帝朝也成了兩漢之中政治清明、經濟富足、軍事強盛的一個時期,而且可以說是良吏最多、疆土最廣的一段盛世。從這些方面看,宣帝當然不弱於武帝了。

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耳食記


前74年漢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被擁為帝,後被霍光廢掉,霍光立時年19歲的劉病已為帝,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正式親政,後把霍光滅族。



宣帝在位時,勤儉治國,反對專任儒術,認為治國應以霸道王道雜治,他重於整肅吏治,加強皇權,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實現漢武帝未完心願,並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國,正式使天山南北地區歸屬西漢中央政權,這是漢宣帝了不起的功績!


前49年12月劉詢因病死於長安未央宮,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他在位其間被稱為“宣帝中興”,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宣帝成就並不低於武帝!


曉麗心


漢武帝劉徹,對外一直致力於打敗匈奴,消除一直以來匈奴對大漢王朝的威脅,並破閩越、南越、大宛,開絲綢之路,開僻西南夷,他在開疆擴土上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政事上,漢武帝劉徹同樣有著很大的成就,比如他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漢武帝雖然他在後期出現施政不當的事,但也不能掩蓋他的成就,他始終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和秦始皇一起稱為“秦皇漢武”,可見他的地位。

那為什麼說漢宣帝劉病已的成就並不弱於漢武帝劉徹呢?

漢宣帝劉病已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他做皇帝的時候,天下政治清明、繁榮昌盛、四方臣度。當時他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之人,同時他施政時又注重民生而減輕人民的負擔,一步步的使國力恢復並強大。

對外漢宣帝打破匈奴,平定西羌、並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各國,漢朝之號令得以施行於西域之地。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不單單是漢朝的一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大事,更是歷史上的一個大事。西域都護府的設立,自此西域各國盡歸大漢王朝的版圖。這是漢武帝一直想要做到的心願,卻是漢宣帝時期實現了。正是“漢武之願、漢宣實現”。

並且後來還有一句話更加能體現出漢宣帝時期的國力。也說明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凡日月之所照皆為漢土,凡江河之所至皆為漢臣。”

同時西漢對廟號的制定是非常嚴謹的,不夠條件的是不能擁有諡號的,西漢皇帝中,經過後來確認能擁有廟號的只有四個,是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和漢宣帝劉病已。就連“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都沒有廟號,漢宣帝在使用廟號嚴謹的漢朝能成為四個擁有廟號的皇帝之一,可見他的功績和地位。

同時漢宣帝時期是西漢國力最強盛的時候。


所以漢宣帝劉病已的成就並不弱於漢武帝,當然這並不是否定漢武帝的成就。大漢國力雖然是在漢宣帝時期達到鼎盛。若沒有漢武帝一直致力於對匈奴用兵,雖然因漢武帝常年用兵也讓大漢國力消耗很大,但同時更削弱了匈奴的實力,在漢武帝時期已經基本消除了匈奴常年來對漢朝的威脅,這也給以後的漢宣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中孚鑑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己,有兩個名字並不奇怪,漢武帝劉徹之前也有一個名字,叫劉彘。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他在位期間,一般認為是漢朝最強盛或者說鼎盛時期,只是因為漢武帝在他的前面,光環太大,創舉太多,千年一遇的文臣武將太多,所以才降低了人們對他的“熱度”。那我們就來看看漢宣帝的文治武功:

一、迫使匈奴降漢稱臣

這是漢武帝想實現而沒有實現的願望,儘管武帝時期積漢朝60年之國力與志氣,化被動為主動,自“馬邑之圍”開始主動向匈奴出擊,不斷進攻,衛青、霍去病等名將輩出,實現了“直搗龍城”、“封狼居胥”、“收復河套”、“漠南無王庭”、“置敦煌、酒泉、武威、張掖‘河西四郡’”等重大戰績,打出了漢朝的君威、國威,血洗了漢朝開國以來的恥辱。但匈奴後來只向漢朝議和或者不敢侵犯邊境,卻從沒有向漢朝稱臣。而宣帝於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而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二、將西域各國納入漢朝版圖

漢武帝時代,雖然派張騫出使西域,掌握並瞭解了西域情況,後又因衛青出奇兵大迂迴收復了河套平原,在河西地區置敦煌等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連通了與西域各國的通道,但卻從來沒有將西域各國納入漢朝版圖。漢宣帝於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平定了西羌,並置金城安置了投降過來的羌族人,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這在西漢歷史上是曠世奇功。




三、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四夷賓服

1.政治上寬容仁恕。相比漢武帝后期的“巫蠱之禍”,漢宣帝劉詢在政治上一直被奉為明君、賢君,一方面嚴懲貪汙腐敗,另一方面又濟以為政寬簡,對待宗室、民都很寬仁,沒有重大失誤,深受百姓愛戴。如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正月,下詔減少宮廷膳食、屠工和樂工等從業人員,讓他們歸田參加農業生產,官員都要上報捐助穀物數字,輸入長安倉,以幫助朝廷賑濟貧民。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五月,為讓百姓避諱更容易,改名劉詢,之前因沒有避諱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2.經濟上國富民安。他認真總結了漢武帝時期推行經濟政策的經驗教訓,大刀闊斧地進行調整政策,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顯著成效。在劉詢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官員都將勸科農桑、發展生產作為第一要務。劉詢還派出農技專家巡視全國,指導農業生產。在漢宣帝統治後期,大漢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谷價創漢朝歷史新低。他還設立“常平倉”以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運用價值規律來統籌糧食供應,把漢朝人的飯碗端牢了,從而實現了經濟上的穩定繁榮。



3.外交上四方臣服。由於軍事上的強大,他先後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從此讓匈奴臣服於漢朝,匈奴人迫於壓力,多次派谷蠡王等重要人物到長安朝賀,尤其是在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到長安來朝,這在漢武帝時期是不可想象的。西域都護府設置後,西域諸國納入漢朝版圖,為了表示尊敬,這些國家也定期到長安向漢宣帝朝賀。大破西羌後,羌族人也臣服於漢朝。攝於漢朝的強大,周邊國家都很友好。

漢宣帝在歷史上名氣沒有漢武帝大,主要因為漢武帝是開創之君,而他是繼承和發展之君,他的文治武功裡也有漢武帝打下的基礎,他的功績被漢武帝的光環所蓋。可惜的是,他的壽命遠沒有漢武帝活的時間長,漢武帝活了68歲,而漢宣帝在42歲那年英年早逝,不然,漢朝將會更加強大。


亮話歷史


很簡單,儒家思想裡都不怎麼喜歡武功太盛的皇帝,秦始皇統一中華,被說成是暴君,漢武帝擊潰匈奴,被寫成窮兵黷武,再有下面的唐太宗,明高祖等等,無一不是暴君,這些都是史書上記載的。

出現這樣的原因,無非就是那些個時代裡武將功勞太盛,壓過了文官集團,而史書記載又是讀書人所寫的,所以,大家腦海裡就形成的武皇帝必定就是暴君的印象。

至於漢宣帝,重文治,所推行的政策都符合儒家的想法,所以,在儒家的筆下,漢宣帝就成了超越漢武帝的人物了


沉默的核潛艇2


有一句話:守業更比創業難。對比漢高祖,漢武帝既是守成,又有開拓,主要是打通西域。但是因為連年征戰,到漢武帝后期,漢朝已顯頹勢。

到漢宣帝時,其恢復了漢朝的國力,同時鞏固並擴大了對西域的影響,從而延續了漢朝的國祚,這是後世認為宣和中興的關鍵所在,也是後人認為其功績超出漢武帝的地方。

當然這種功績的比較總有片面之處和個人感情在內,史實遠比這種比較來的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