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在戰國時代統一而歐洲在近代沒有?

1.地形原因

2.歐洲文明的規模比戰國時的中國大。

想要維持一個均勢體系,就一定不能出現一個強大到可以壓倒其他所有勢力的國家。因為一旦這種國家出現,就必定會逐步消滅剩餘的所有國家,實現大一統。

而列國之間,勢力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混沌狀態,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地方勢力也不斷處於混亂—整合的循環之中。總會有不同的勢力處於上升期,稱霸一方,甚至產生統一天下的野心。而這個崛起的勢力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是均衡體系能不能維持的關鍵了。

歐洲:

歐洲的地形被各種山脈、海洋所分割,支離破碎。南部是三個半島;阿爾卑斯山脈、喀爾巴阡山脈、比利牛斯山脈等橫亙中間;北部是被英吉利海峽隔開的英倫三島,以及基本渡海才能抵達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中國為什麼在戰國時代統一而歐洲在近代沒有?


各種天塹使得即使各小板塊內部實現了統一,也難以逾越天塹統一整個歐洲。從歷史上看,不算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是擴張勢頭最盛的國家,可以說統一了後世歐洲的大部分核心地區(法德荷比盧,瑞士),但是也沒能染指大部分的伊比利亞半島和意大利南部。而當時的東歐、北歐,基本還處於蠻荒狀態之中。

到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17世紀,包括東歐北歐在內的整個歐洲已得到充分開發,即使生產力有提高,也難以形成一個壓倒所有勢力的國家。後來德三曾經做過這種美夢,但基本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了。

中國:

中原就不說了,一馬平川。而周圍的關中、漢中、荊楚、江東等地相對於地域廣大的華北平原,規模不夠,無法長久抵禦中原勢力的衝擊。從地形因素來看,中國有著適合出現大一統的天賜條件。

中國為什麼在戰國時代統一而歐洲在近代沒有?


更重要的一點是,戰國時代的“天下”,比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小了很多。也就是,“天下”的規模不夠大,不足以支撐起長久穩衡均勢。

戰國時期華夏文明的活動範圍,北邊能到達河北省長城以南,山西中北部,陝北中部;西邊到隴東一帶,南邊越過長江沿線不遠。塞北自不用提,廣大的江南也是“百越”雜居之地。直到秦朝統一之後,“江南平百越,塞北擊匈奴”,才擴張了華夏文明影響的勢力範圍。

戰國時期,廢井田開阡陌,鐵器的大規模使用,交通的發達,生產力大大提高,導致各地出現了比春秋時期更大規模的國家。前期的魏、中後期的趙、地域廣大的楚、傳統強國齊,都有統一天下的潛力,出現一個最終摘果子的,可以說是必然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