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滅商建周,並設都鎬京。公元前771年,因國家衰弱不得已把國都東遷到成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由於鎬京偏西,成周偏東,所以史學界通常把周朝分為兩個階段,遷都前為西周,遷都後為東周。周朝歷經500多年前,前後有25位天子,它的歷史恰恰與春秋戰國時代相合。

從公元前7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人們通常把這一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戰國。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周朝王室已名存實亡、形同虛設。另外,春秋戰國是後人根據兩部書名叫起來的。一部是由孔子刪定的歷史書《春秋》,再一部是漢代劉向彙輯的謀略書《戰國策》。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西周時期:天子位高權大,並號令天下。諸侯只是他的地方政權,所有生殺、征戰、分封、繼承等重大事務,皆由周天子定奪。

東周時期:情況截然相反,天子苟延殘喘、內無實力、外無兵馬。比如:周平王去世後,王室都沒錢辦葬禮。作為天子的周襄王,竟連乘坐的馬車都買不起。由此可知,東周社會是多麼貧窮,又多麼寒酸。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既然東周王室已經衰敗到如此地步,它為什麼還能世代為王,世襲傳遞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法制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宗法制度從進入奴隸社會之後,依照父系血脈關係的親疏定尊卑,就已經形成。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宗法制度已日臻完善。奴隸世世為奴,貴族代代富貴,族長對其他成員有生殺之權。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在統治階層內部,逐漸形成了一個個以父系血脈關係為紐帶,與等級分封有關聯的政治集團,從周天子到各路諸侯,都以嫡長子世襲繼承的方式,維護其奴隸主的地位。

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當初周滅商以後,留下了大量的前商朝人,周朝統治者為了更好的掌控這些龐大的商人,只能利用宗法制度來管控、約束他們,進一步鞏固自己王室的統治地位。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是大動盪、大變革時代,在這500多年間,國家從統一走向分裂,又從分裂走向統一。宗法制度日趨完善,進而又逐步瓦解,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隸制度。

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文化,真可謂是諸子林立、空前活躍、百家爭鳴、新學變法。總之,這是一個轟轟烈烈、血流成河,從野蠻走向相對文明的時代。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在《史記》中記載:春秋時代,滅國52,弒君36,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歷史正是殘暴地踏著無數的屍體,向前行推進。

據統計西周時代,共有諸侯國1800個。可到了春秋時,通過不斷的戰爭、吞併等,尚餘100多個。其中較有實力在政局中起作用的,不過十幾個。而楚莊王、齊桓公、晉文公等五霸,就是在這血與火的拼殺中,湧現出來的霸主。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春秋戰國的500多年間,又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300年為春秋時代,後250年為戰國時代。

春秋時代:是奴隸制逐步消亡,走向崩潰的時期。各個霸主,還在周天子的餘威之下,各諸侯相互爭霸。

戰國時代:是封建社會正在形成的階段。周天子已無足輕重,各路諸侯連這塊招牌也不打了,只是憑藉實力決鬥稱雄。

說到春秋戰國,人們往往會想到戲曲舞臺上的趙氏孤兒、將相和、越王勾踐、西施等橋段。由於,這些故事出自後人之手,因此,顯得太軟弱、太柔情、太美化、太文明,距離真實的歷史,相差甚遠。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我們想一想青銅器吧,想一想透著一股獰厲美的鼎和樽吧。它們才是歷史的見證。不知有多少戰爭的俘虜,在它們面前被處死。不知有多少無辜的人們,在祭祀天地時,作為祭品殉祭而死。更不知有多少活著的人,因天子國君的去世,而被殉葬活埋。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記述,恰恰是青銅時代的真實寫照。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的時候,用177人為其殉葬。其中包括:他身邊非常有才能的3個近臣。這種野蠻的奴隸制,距離我們今天也不過只有2600年,並不十分遙遠。

值得慶幸的是,當我們看到秦始皇兵馬俑,那一排排整齊雄壯的軍列時,不得不讚嘆文明和進步。因為,這些陶製的兵馬俑,替代了活人殉葬。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為了戰勝對手,免於被對手打敗,各個諸侯國都採取了許多治國方針。其中擴充實力、獎勵耕戰、變法辦學、百家爭鳴,成為最顯著的特點。

伴隨著鐵製農具的使用,各地廣泛利用牛馬等牲畜精耕細作。與此同時,秦國的李冰在四川修建都江堰,魏國的西門豹在河北引水灌田,吳王夫差更實施了溝通黃淮兩河的大工程。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和文化教育,已從官府散入民間,辦學養士之風大興。代表各個階層利益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招生納徒、周遊列國、宣傳推銷自己的主張,。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簡而言之稱“諸子百家”。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對於主要的儒家和道家,小編會單獨進行介紹,這裡小編只對其它幾個影響較大的學派,做些簡要的闡述:

墨子:本來以儒學為師,由於他出身社會底層,是個手工業者,故被人稱為“役夫之道”。《墨子》一書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如:節用、節葬、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等。他反對世襲的宗法制度,反對王公大人“無故富貴”,提出民無終賤,而官無常貴,無能則下之,有能則舉之的進步思想。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韓非:是法家的領軍人物,他認為世間人人都追求個人利益,因此必須實行法治。君主要治理國家,必須制定嚴密的法律,並且要講求權術。秦始皇很賞識他,並把他接到秦國,儘管韓非後來被他人害死。但始皇嬴政正是運用了法家學說,輔助他統一了中國。

孫武:是兵家的始祖,被後世稱為“武聖”。兵家的出現與連綿不斷的戰爭密切相關,他的《孫子兵法》,開創了世界軍事理論的先河。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該書中含有可貴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他的許多閃光軍事哲學思想,包括: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智者千慮,必雜以歷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早已超越了軍事範疇,成為中華文化史上寶貴的財富。

在春秋晚期和戰國初期,各個諸侯國在完成封建化的過程中,大都實行的變法以建立新的社會秩序。齊國的管仲,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趙國的公仲連,韓國的申不害,秦國的商鞅,都是變法中的風雲人物。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其中,商鞅變法最為徹底,從而使秦國由弱變強,此後又用遠交近攻的政策,加速了勝利。公元前221年,當秦始皇先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之後,春秋戰國時代徹底宣告結束。

從此,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殘酷的、專制的大秦王朝,登上了中國大地的歷史舞臺。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輩出,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