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HK君的個人觀點是,漢人王國可以通知長城以北,而漢人大一統王朝確實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當然,HK並不是信口雌黃,我是有考古資料支持。

1.先秦時,戰國的趙國、燕國都統治者長城以北地區。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燕國定都在今天的北京地區,燕國人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修建了燕長城。燕長城的位置要比我們看到的明代修建的八達嶺長城靠北很多。

從地理位置來看,燕長城本身就在明長城位置的北邊,這說明漢人完全是可以在牧業發達的地區生產和生活的。

一些歷史學家的觀點是長城是農業和牧業的分界線,或者降水量的分界線,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漢族政權的生存是否有堅實的基礎。

戰國時代,列國紛爭,各國征戰。古代是農業文明時代,各國之間征戰不是侵佔土地——這是生產資料,就是掠奪人口,這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當時,我國內部各國都在搞擴張,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米,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國時的小諸侯國紛紛被滅亡,像中山國、代國、衛國、魯國、宋國等,都被戰國七雄兼併了,最後只剩下韓趙魏楚燕齊秦這7國了。

這7國勢力相當,互相兼併比較難,所以部分可以向其他民族擴張的國家就開始將開疆拓土府方向轉移到中原以外的地區,其中就有修築了長城的燕國和趙國。

燕國先修建了燕長城,鞏固燕國邊界。在燕國穩定了邊界之後,燕國人就在長城以北設置了狗澤都,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敖漢旗四道灣子鎮。“都”是燕國的行政區劃單位,類似其他國家的縣,也就是說,燕國在長城以北,而且是燕長城以北建立了郡縣。

燕國的擴張方向,不止在內蒙,而且還在東北。現在考古還在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樹縣發現了二龍湖古城遺址,這裡也是燕國的城池,時間是戰國晚期。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二龍湖古城距離燕長城有200公里,距離燕國都城——薊(北京)就更遠了,相對而言,狗澤都距離薊的路程,只有二龍湖距離薊路程的一半!

以此來推斷,燕國當時應該統治著整個遼河區域。因為從燕長城向北拓展200公里,就是整個遼河流域的上游和中游。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至於趙國這邊,現在還缺乏充分的考古發現。不過從後來的漢長城在趙長城的基礎上,又向北,在更靠近漠北高原的地方修築了漢長城來看,戰國時期,趙國也應該是在趙長城以北修建了一些騎邑——軍事據點和養馬場。

從現在的降雨量圖來看,戰國時代的長城沿線是非常好的牧馬場地。而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戰國騎兵是非常強大的。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後來又有李牧戍邊,起翦頗牧,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戍邊期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可見當時漠南地區都應該處於趙國的統治範圍內,只不過因為趙國也在這些地方牧馬,而且是胡服騎射,就是生活方式跟胡人一樣,因此也可能趙國會在這些地方修建很多帳篷,甚至部分牧戶也逐水草而居。

2.大一統王朝之後,我國基本上,漢人政權是不能統治長城以北了。

原因是多種,大致列一下:

(1)大一統王朝沒有燕、趙這些國家那樣需要擴張生存空間。統治階級沒有生存的壓力,也就沒有對外擴張的動力。

大一統王朝政權的生存在於自身已經沒有敵對的國家,而燕、趙等王國迫切需要擴大領土來建立戰略縱深,防止被其他國家攻打而滅亡,長城也就成為了他們對外擴張的基線。

這就好比,林邑(占城)從我國日南郡獨立之後,我國大一統王朝就沒有動力去消滅林邑國了。而越南獨立以後,就不斷地吞併林邑,擴大戰略後方,以防止被我國中原王朝吞併。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東漢時,我國北部邊界就開始內縮了,上圖紅線是HK君畫的,是漢長城的大致範圍,可見東漢時,我國北疆已經被鮮卑人侵佔了許多。

其實從西漢建立時,以前燕國、趙國的長城外領土基本被東胡和匈奴佔據了,漢長城已經成為了邊疆防線,而不是戰國時代,燕、趙等國的擴張基線了。

到了明代,長城防線進一步內縮,下圖藍色的是明長城,紅色的是燕長城和趙長城,綠色的是漢長城。

漢人王朝為何統治不了長城以北?

可見,大一統王朝,即使是像明朝那樣都城在北京,“天子守邊”,但是如果不改變統治思想,真心對外,只是消極地依靠長城,是守不住國土的,更延續不了政權。

同樣是定都在北京,戰國時的燕國就能在遠離北京的內蒙地區修築長城,同時在長城以外建立郡縣!

從側面看,這就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國家和一個消極保守的國家之間的區別。在我國還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我國還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國度,中華民族還是一個開疆拓土的民族。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