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西繪畫的本質區別

作者:明叔 約1500字,閱讀時間需要3分鐘

不論是中國藝術還是西方藝術還是非洲藝術,都是基於其內在文明傳統所產生出來的,具體講就是在各自的哲學思想上所產生的。所以說中西繪畫的本質區別其實就是哲學思想的區別,而產生哲學思想的不同又來源於思維方式的不同。至於不同的繪畫技法、不同的繪畫工具,也是因為思維不同,而產生的工具、技術不同。因為需要表達的東西不一樣,當然所需要的工具就不一樣,因為“想”的不一樣,所以做的就不一樣了。所以中西繪畫的本質區別即是思維的不同。

一:河流產生不同的文化思維,不同的文化思維又產生不同的哲學。

人類的文明和水是有關的,不同的大江大河產生不同的文明。世界上的產生文明的原生民族,毫無例外的生活在河流的兩岸。打開世界地圖來看,產生文明的河流只有黃河、長江是東西流向的,而地域又大部分處於北溫帶。這一點和其他河流文明不同。南北走向的河流或者接近南北走向的河流,往往跨越了幾個不同的氣溫帶,沿著河流在不同的氣溫帶生長著不同的動植物,原始人類只要沿著河流遷徙,總會在不同的時令中找到想要的食物或者狩獵到不同的野獸。河流也保障了他們對的飲用水的需求。因而這類文明產生之初是以遷徙為基本方式進行生存的。而處於溫帶的東西流向的河流,長江、黃河則不同。同樣的氣候帶保證了整條河流因為在同一個維度上,原始人只能定居,在定居的過程中觀察到同一星空中的斗轉星移,只能重複的經歷寒來暑往的時令重複交換。這樣的四季分明使得他們靠貯藏食物的方式來熬過一個又一個冬季。並迫使他們按照自然規律來安排生產、勞動、生活。定居使得在相對固定的地點,掌握週期性的規律。

中華民族是一個生存在北溫帶兩條東西流向的大河流域,也就是與地球自轉同鄉,同一維度、同一氣候的民族。在這個區域內有四季分明的氣候,有周而復始的寒來暑往的交替。由於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中華民族是一個最早定居並進行農業生產的社會種族。這也是我們的先人領悟到“道”,道就是規律的意思,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而西方早期人類以狩獵為生存方式,更重視強健的體魄。因狩獵的不確定性,所以他們在生存過程中有獲得食物的快樂和喪失生命的悲哀。他們崇拜實體,其精神活動也以實體生命的狀態進行表達。而採集民資重視自然的週期性變化,敬畏自然。較為平和的生產方式使得更具有等待的耐心,沒有大起大落的快樂和悲哀。

狩獵那是力量的付出,那實在的收貨,那分配時的宰割都使得他們更重視實際的把握上,慢慢的他們學會關注具體、在總結優劣、長短,長此以往他們更重視形、和細微的變化原因。以力量、實體等發展出來的哲學思想是更重視科學。而採集為主的是以觀念關係參照依託,完成了哲學思維的體系,更重視規律和感悟。由此進而推出,河流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思維原理。

二:不同的哲學具體表現在繪畫上的不同

首先,國畫的基礎在天人感悟;西方繪畫的基礎在科學。西畫主“眼見身臨”的實景,所以重視感覺,須有對生活的熱情。國畫重意境,所以重視感悟,需要靜觀。西方繪畫和攝影的原理是一樣的,固定視點,畫面是靜止的,是一瞬間的,是時間、眼睛一秒所見的定格。而中國畫的視覺原理是動態的,是符合人的情感原理的,同樣也是符合視覺原理的,因為人的眼睛是不可能固定在一個點的,是時刻在變化的,畫出點景也是變動的,是隨心變動的。

再者,中國畫注重精神,西畫注重在寫形。由於文化傳統的不同,寫作材料不同、技法、作風、思想意識上種種的不同,使得形式內容也出現了兩種表現形式。中國畫常在表現形象中,重主觀者的心理描寫,即所謂“寫意”西畫則從寫實的基礎上,求取形象的客觀準確。中國畫描寫以線條為主,西畫描寫以塊面為主,這是在技法上的大致區別。在起初學習繪畫的過程中,不論中西繪畫,都要經過寫形的練習。西畫的素描速寫的練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