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之前我寫過中國木構建築基本結構的文章:《古代工匠有多厲害?一文看懂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結構》

,主要針對單體建築,並且提到了中西方建築在材料運用上的一些差異,由此帶來了不同建築在體量和做法上的區別。除了結構,我們也可以從更整體的角度來審視不同文化下建築的特點。

從單體建築看中西差異

首先我們看中國的官式建築,從單個建築的角度來看,樣式上的變化並不大,無論是不同用途還是不同時代,都是一個套路,平面和立面規規矩矩,用立柱、樑架支撐大屋頂,不易看出明顯的差異和演進。對於一個完全不瞭解中國建築史的人來說,如果把一座宋代建築和一座明清建築放在他面前,一眼看去,可能會覺得都差不多,難以分辨。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晉祠聖母殿(宋)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明長陵祾恩殿(明)

當然,中國的民居建築會更活潑生動一點,體現出很多地域特徵,但同時也還是要符合一定的等級規制。

相比較而言,西方的單體建築往往變化多端。哪怕是建築小白,也能容易地看出宮殿和教堂、哥特教堂和巴洛克教堂的區別,它們在外形上就表現出了很大的差異。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聖彼得堡冬宮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布拉格聖維特主座教堂(哥特式)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北京宣武門天主堂(巴洛克式)

這其實反映了中西建築在思想上的一個不同。中國古建築受到大一統的文化影響,更注重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因此在單體建築上要嚴格遵循固定的樣式,不能自由發揮;而西方建築浸淫於權力分散的自由文化中,建築師的自覺性更強,綜合考慮美觀和實用,便會根據功能做不同的設計,同時也會受技術和環境的影響而不斷推陳出新。

這些差異在中西方各自留下的文獻上也能明顯看出來。

西方在古羅馬時代就有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算是古典時代的建築百科全書,不但介紹了當時的各種建築樣式和工程做法,還涉及了不少設計理念,同時表達了作者本人在建築文化上的價值觀。可以看到,在這樣一本書中,建築設計的自覺性與個性表現得很突出。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建築十書》

而中國更側重技術的師徒口傳,重視規矩,較少談設計。最經典的宋代《營造法式》雖然較為全面地介紹了當時各類建築的做法與規制,但出發點是估算用工用料,尺寸規模講得很細,但並不涉及建築的設計和理念。古代中國也談不上有什麼建築師,多的是無名的工匠。這也導致今天中國建築史的研究者們還在根據各種數字比例苦苦探尋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原理。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營造法式》

當然,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提到過,中國傳統建築在木結構的運用上是很科學的,也有其獨特的東方美感。但在單體樣式上因為太過統一、不夠靈活,難免還是會有些單調無聊的感覺。

中國獨特的院落式佈局

說到這,就要提到中國建築體系的一個重要特點了。既然建築設計在單體上不能玩出太多花樣,那就跳出單個的限制,在多個建築的平面佈局上去施展創造空間。由此就形成中國獨特的院落式建築群佈局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乾隆時期的隆興寺平面圖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三彩院落模型(唐)

無論是宮殿、衙署、寺廟還是住宅,中式做法都呈現出以重要建築為中心的院落組合佈局。這些建築群通常沿中軸線串連起若干個院落,每個院落稱一「進」。比如北京的雍和宮,從昭泰門算起,就有五進院落,算是很大規模的寺院了。

這中間的每一進院落由建築、院牆或長廊圍合起來。像我們熟知的四合院,就以北邊的正房,南邊的倒座房,東西兩側的廂房圍合構成一進院落。

這種封閉式的構造、房屋的安排與中國古代的宗法和禮制是大有關係的。 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的區別,都體現在四合院的設計中。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民居

若是更大規模的建築群,還會在主軸線上的主院落外側建新的多進院落,形成兩條或三條並列的軸線。以南北軸線為例,主軸線院落稱中路,兩側則稱東路、西路。在兩路之間以院牆、廊廡或巷道相隔。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各種規模的院落

在這樣的佈局之下,無論是體量較小的民居四合院,還是規模龐大的宮殿建築群,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重要的建築都在院落內部,外面街道上的行人是沒法看清全貌的。必須深入其中,穿過重重院落,在行進中感受漸漸升起的前奏,期待的心情也隨之被調動起來。直到最後進入中心院落,看到最為宏偉的主體建築,情緒達到高潮,在這一瞬間,人被建築深深打動。

我們平時訪古,如果去較大的寺院,從山門進入後往往要行經幾座較小的建築,才能見到高臺上的大雄寶殿,對這種漸行漸起的心情深有體會。這麼看來,本意為突出主院落和主體建築的佈局設計,倒也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闡釋一番。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透過獨樂寺山門看觀音閣

中西之別:絢麗的個性與豐富的群組

簡而言之,中國傳統建築在空間上是

內向的,庭院深深,講究院落的開合節奏、建築的佈局層次,注重觀者移動的視角,玩的是平面空間的藝術;而西方傳統建築是外向的,城市往往以廣場為中心,四周的建築向行人敞開,站在廣場上就可以看到建築全貌,更突出單體建築的存在感,玩的是立面空間的藝術

梁思成先生對此有個很妙的比喻,他說看西方建築就像看油畫,可以從一個固定的視角觀察到建築的全貌;而中國建築則像一幅卷軸畫,要一點點展開畫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畫中表達的空間感。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描繪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油畫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清明上河圖局部

前面提到的這種院落佈局是中軸對稱式的,也是傳統建築規劃中的主流,其巔峰毫無疑問就是明清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許多人遊覽過故宮,對它的規模印象深刻。但其實遊客能去的地方只佔一部分,還有許多宮殿院落尚未開放,可想而知它的龐雜。故宮一共有大小院落 90 多座,房屋 980 座,能把這麼多房屋院落有機地組織起來,絕對是一項高難度的設計。當今世上留存的皇宮,也難有超越紫禁城之豐富與複雜的。我國曆朝歷代都有毀掉前朝宮殿的習慣,幸好最後這一座保留了下來。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種絕對自由式的院落佈局,最典型的就是江南的園林。相比起宮殿、寺院,園林的規劃就自由得多。亭臺樓閣、水榭長廊,依假山、土丘、林木、水池而建,不必考慮軸線與對稱,在較小的空間中構建豐富的景觀,以小見大,展現出文人的意趣。

相比之下,西方的宮殿與花園,雖然建築引人注目,但在平面佈局上就略不如中國豐富了。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關於文化的思考:交流才是正道

文明之間的物質差異反映的正是思想文化的差異,建築也是如此。中國的傳統建築,單體樣式雖受到一定限制,且要服從建築群的佈局規劃,但最終用許多相似的建築造就了龐大複雜的宮苑與城池,令人歎服。這正是大一統帝國下,儒家文化中宗法禮制與集體性的體現。而西方傳統建築雖缺乏佈局上的統一,但單體建築宏偉壯觀,立面雕琢精巧優美,每座建築都彷彿在奮力炫耀自己的美麗,政權的分散也讓各個地方發展出自己的樣式,

這背後正是個體自由的體現。

中西古建築在空間上各有什麼特色?探尋建築背後的文化差異

西方古典時代的傑作:萬神殿

這樣的對比於我也很有啟發。我經常看到網上許多人為中西文明的優劣吵得不可開交,其實大可不必。無論是建築還是文化,不同的文明都有它美好的一面,就像古建築,中西都創造出了留存至今的輝煌傑作,我都很喜歡,也為此感激,因為這是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的價值體現。更何況許多傑出的建築和藝術本身就是文明交流的產物。

帶著尋找美的眼睛,我們才能發現美,而唯有開放包容、相互交流、借鑑,我們才能保持創造的活力,讓藝術與文化不至於墮落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