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日斜狗閒臥,城春草木深。攝影/閒雲


-風物君語-

在“天堂”中央,悠閒地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春和景明時,一定要去浙江湖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小巧秀氣的湖州,就在“天堂”中央。雖GDP常年穩居浙江各市排行榜下游,與老鄰居杭州、嘉興不可同日而語,但要論起“會生活”,在浙江各市中,湖州絕對首屈一指、當仁不讓。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水鄉,閒適是日常生活的主調。攝影/盧文

在湖州人眼中,生活永遠是排第一位的。

早起後有熱騰騰、各種各樣的早點可供選擇;晚飯後與家人、朋友一起逛街散步,才是湖州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比賺多少錢都重要——“我們沒有掙錢的野心,只想過安安耽耽的生活”,是湖州人的口頭禪。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古鎮百間樓,悠然的老大爺。攝影/閒雲

過慣了安耽日子的湖州人,早已將慢悠悠的習氣滲入日常。相互告別時,一句“百坦”,既有惜別之意,又有祝福之意,再加上那吳儂軟語的口音,總使人能在湖州感受到木心寫在《從前慢》裡的悠然,那是無數現代人嚮往的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古鎮的曲橋春韻。攝影/閒雲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因為“安耽”,所以好(hào)吃


在湖州人的生活裡,美食是最重要的。


湖州人好(hào)吃,願意在吃上下功夫,這給了他們在拉侃皮(吹牛)時敢拍著胸脯說“湖州人最會吃”的底氣。外地人到了湖州,總容易被湖州的山清水秀所征服,但能征服湖州人的,只有美食。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水鄉風情,缺少不了一桌特色菜。上圖攝影/趙建平,下圖攝影/盧文


日常美食,已夠“拉侃皮”


湖州人每天早上一睜眼,生煎、湯包、鍋貼、油餃、肉糕、煎餅、燒餅、小餛飩、粢米飯,就像老朋友一樣,等在一家家不起眼的早餐店裡了。從小吃著這些長大的湖州人,不緊不慢,再來一份豆花或者骨頭湯,在與熟人打招呼時,已經將食物的熱氣,化為一天的生活動力。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佬錢灣仔的筍乾面、松毛湯包、糯米千張包。攝影/茵陳

中午,當蘇州人與杭州人坐在高聳密集的寫字樓裡吃外賣時,湖州人已經吃上了最中意的面。雙澆面、老法面、幹挑面、大腸面、牛筋面、素雞面、青椒肉絲麵……生活在這樣一座“嗜面如命”的城市裡,湖州人最喜歡吃的那碗麵,是紅燒羊肉面。羊是本地的湖羊,做成澆頭後,浸滿了滷水的羊肉,酥嫩鮮辣,讓北方人都感到驚豔。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雙澆面。攝影/盧文

到了正經吃飯的晚上,紅燒肉、烤牛肉、酸菜魚、香酥雞、炒河粉、盧記燒餅、國芳粽子、丁蓮芳千張包粉絲湯、衣裳街板栗餅、周生記雞爪……從華燈初上一直能吃到夜深人靜。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美食,吃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圖/視覺中國

湖味與冬筍,更是驚豔


按說,湖州的日常美食,已足以證明湖州人“會生活”。但湖州人並不滿足於此,在他們看來,日常美食,只是湖州美食的底色而已,真正錦上添花的,還得是那些應季的山珍與湖味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太湖裡的捕魚人。攝影/李孝祥


每年9月,太湖周圍吃貨雲集,他們來這裡只有一個目的——吃太湖三白。9月是太湖的捕撈期,能不能吃得上地道的太湖三白,全在這一個月內,錯過便只能等下一年了。湖州雖然所佔水域僅為太湖面積的12.8%,湖岸線長64千米,佔太湖湖岸線的15.8%,但在相關美食上的造詣,也不容小覷。湖州人到了外地,很少能吃得慣外的魚蝦,原因無他,兩個字:不鮮。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安吉竹海。攝影/韓陽

湖州最普遍的山珍,是冬筍。湖州下轄的安吉縣,有666.7萬平方米的竹海,佔湖州市總面積的11.5%,號稱“中國大竹海”。於是,筍就成了安吉最地道的味道。安吉人是吃著竹筍長大的,他們自信,沒有一個地方的竹筍,會比安吉的冬筍更鮮美。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安吉冬筍與剝筍的老人。上圖攝影/趙建平,下圖/圖蟲·創意

安吉人有無數吃筍的方法,但最廣泛、最常見的,是將冬筍切成滾刀塊,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燉在一起,烹入料酒、姜蔥後文火慢燉,做成一道“冬筍燉肉”,俗稱“鮮鹹合一”。每年冬閒的時候,一鍋冬筍燉肉放在暖鍋腳上,在濃郁誘人的香味中,歲月就變得溫潤可親。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冬筍燉肉。圖/視覺中國

因為沉迷美食,“吃不起苦”,而且生活節奏又慢,湖州人便自嘲湖州是一座“養老城市”。為什麼湖州人可以“好吃懶做”?答案就藏在湖州的山水間。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為什麼湖州人這麼“會生活”


湖州地處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東北方太湖浩渺無邊,西南方天目山蒼翠蔥鬱,將湖州合抱為一座典型的江南之城。早在元代時,詩人戴表元就曾以“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來讚譽湖州。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 浙江湖州地形概覽。製圖/Paprika


作為環太湖地區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湖州的命運也與太湖息息相關,可謂“興也太湖,衰也太湖”。


湖州,一座與太湖休慼相關的城市


太湖古稱震澤,“百流眾瀆,曲折縈繞”,是控制東南的關鍵。隋代開鑿京杭大運河之後,太湖沿岸的各類產業得到刺激,有數代經營基礎的湖州逐漸興盛。而善於琢磨農業的湖州人,也以“桑基魚塘”這種天衣無縫的循環農業模式,將養蠶制絲髮展成為支柱產業。唐代的時候,湖絲已形成產業,為湖州的興盛暗暗蓄力。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南潯菱湖鎮的桑基魚塘。攝影/閒雲

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之後,興修太湖水利60餘年,終將太湖流域變為“天下糧倉”。俗語“蘇湖熟,天下足”中的湖,便是湖州。


這種富庶,使得湖州出現了一批以商為業的人,逐漸發展為“湖州商幫”,並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最知名的,莫過於南潯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家資白銀千萬兩以上,是為“象”;五百萬兩以上,是為“牛”;百萬以上,是為“狗”。湖州商幫如此富足,位列“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便不足奇怪了。南潯古鎮,便是明清時期因商業而興起的一座古鎮。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上圖:南潯洪濟橋;下圖:南潯張石銘舊居,張石銘為南潯清末民初四大藏書家之一。攝影/盧文

長期的富庶與物產的豐足,為湖州人“會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可惜到了近代,由於戰亂與時代發展,河運逐漸讓步海運,而清末民初時期,周圍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順應時代,搭上了鐵路時代的快車,既不沿江又不靠海的湖州,卻錯過了這趟“快班車”,逐漸衰落。此後,

太湖於1960年劃歸江蘇,因太湖得名的湖州,失去了太湖。


如今,湖州人只能在“環太湖路”、“太湖路”、“湖濱路”等眾多路名中,表達對太湖的感情了。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長興縣洪橋鎮太湖綜合旅遊觀光帶,水清岸綠,美若畫卷。圖/視覺中國

沒了太湖,湖州依然有底氣


太湖雖被劃歸江蘇,但時過境遷,湖州似乎也不必再依賴於水,而是轉向了天目山的餘脈——莫干山。這座修竹如海、清泉不竭的山,在德清縣境內,以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盛享“江南第一山”之美譽。


清末時,便有傳教士在此修築房屋,圍繞蔭山街形成山中社區。1994年莫干山與北戴河、雞公山、廬山一道被評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再一次引起外界注意。8年之後,頤園開發,揭開了莫干山民宿快速發展的序幕。當地政府抓住時機,對莫干山進行規劃開發。又5年後,莫干山引發全球關注,並登上《紐約時報》,被評為“最值得一去的45個地方”之一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莫干山的春與冬、晝與夜,如同走入魔法世界。圖/視覺中國


時至今日,莫干山營業的民宿已達433家,其中不少因為建築風格與莫干山的自然景色“融為一體”而走紅,成為民宿界的網紅,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這裡“尋找生活”。而星羅棋佈於竹海中200多棟、代表了10多個國家建築風格的精緻別墅,更是將她變為著名的“世界建築博物館”。


浙江乃至整個江南地區,並不缺少奇山秀水間的民宿,但獨莫干山的民宿最為知名,恐怕與湖州人的“會生活”不無關係。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莫干山民宿。攝影/蔣侃

圍繞著莫干山,湖州西部無處不在的竹,除了為湖州人提供冬筍之外,還為湖州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竹材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安吉竹鄉的馱隊。攝影/趙建平


2000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湖州安吉人已經開始用竹編制涼蓆。世事更迭,桑田滄海,經過2000多年的磨合,安吉竹藝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安吉人粗糙卻靈巧的手中,竹子會變成竹桌、竹椅、花器、盛器、食器等各類物品。

2016年,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會議室的陳設、辦公用具、燈具、茶几,主會場的杯墊、筆架全都來自湖州安吉。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安吉竹涼蓆。攝影/趙建平

與莫干山方位相對,湖州東北方的南潯古鎮,是湖州乃至浙江省的一張響亮名片。


這座明清時期的古城,面積雖只有34.27平方千米,但其間河流縱橫交錯,街道民居隨河而走,從南邊的嘉業堂藏書樓、小蓮莊,到北邊的百間樓,從東邊的宜園遺址,到西邊的永安街,“十字形”格局中,私家宅邸與江南園林交相輝映,更有劉氏梯號這樣的西式建築點綴其中,使得她在江南一眾古鎮中卓爾不群、別具一格。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從上至下:南潯古鎮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文園及廣惠宮;圖1、4/視覺中國,圖2攝影/盧文,圖3攝影/李瓊


如果說,南潯古鎮是湖州常見的世俗熱鬧,那麼鐵佛寺便是湖州超脫的寧靜。在這兩者之間,還有“湖州三絕”:塔中塔——

飛英塔;廟裡廟——府廟;橋裡橋——潮音橋。它們是湖州人的幽默與精緻,以建築的語言,構建了一個更加立體的湖州。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鐵佛寺,圖/圖蟲·創意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會生活”,才是第一文化生產力


青山秀水,江南人家的溫和,養成了湖州人“安於現狀”的淡泊性格,但“安於現狀”,並不代表湖州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事實上恰恰相反,湖州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在湖州,老老少少都喜歡在閒暇之餘舞文弄墨,不是附庸風雅,而是人家有物質基礎和歷史淵源。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善璉湖筆廠的手藝人正在製作湖筆,湖筆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圖/視覺中國

寫書法的人都知道,湖筆、徽墨、宣紙、端硯是文房四寶中的文房四寶,其中湖筆,便出自湖州。都說“天下毛筆出湖州”,其實湖州也出大書畫家,從“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

,到“石鼓篆書第一人”吳昌碩;從“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到“南蘋派”創始人沈銓,湖州在中國書畫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古鎮的評彈。攝影/韓陽

湖州的山水,薰陶了文人墨客,也薰陶了尋常百姓。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湖州人將歌舞、曲藝、雜耍融為一體,稱為

“百花戲”,也叫湖州小戲、湖州灘簧,1951年,更名為湖劇


像許多如今日漸無人問津的小劇種一樣,湖劇傳承到今日,也面臨著自己的困境。畢竟,湖劇沒有“江南一絕”百葉龍那麼熱鬧。百葉龍以竹篾和鋼絲紮成骨架,以荷花燈為頭,身體由880多個荷花瓣組成,舞起來彷彿是荷花塘裡飛出了一條龍,讓人歎為觀止。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南潯古鎮的舞龍表演。攝影/閒雲


文化與民俗,固然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眼見著環太湖地區其他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好,口袋越來越鼓,湖州人再“安耽”也終究是按耐不住了,開始主動求變。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湖州東吳廣場雙塔樓。攝影/閒雲

2019年7月,湖州先後與嘉興、杭州簽訂協議,積極推動“杭嘉湖一體化”,又啟動建設“湖州南太湖新區”,並專門在上海和深圳設立機構,積極引進資金和人才。同時,大力構建集“鐵公水空”於一體的交通網絡,滬蘇湖高鐵和湖州通往杭州的高鐵,也即將開建。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太湖旅遊度假區。攝影/閒雲

看到這些變化,湖州人終於踏實了,但希望有一天,當經濟變強的時候,他們還會像現在一樣“會生活”。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悠閒,是湖州的底色,也是湖州人的生活方式。攝影/趙建平


- END -

文丨十四

圖編丨DCzhang

地圖編緝丨Paprika

封圖攝影 | 閒雲


參考資料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文化地圖看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袁華明 孟琳 《為什麼是湖州》

中國影像方誌 《安吉》《德清》


這座地處三省交界處的浙江小城,為什麼最會過江南的詩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