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自從孔子開設私塾教育以來,文化教育就再也不是王公貴族所私有的了,無數平民百姓可以獲得被教育的機會,學者也是越來越多,但官位還是被王公大臣所壟斷。

而順應著時代的發展,隋唐時期,科舉制度也開始出現,無數寒門子弟可以通過寒窗苦讀來考取功名。

這一制度也像極了現代的中國高考制度,伏案苦讀,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尤其在宋朝這個理學盛行的時代,它的科舉制度就更有意思,無論是嚴禁攜帶,傳義,替考的細節規定都神似現如今的高考規定。

而且在宋朝“高考”過後,只要拔得頭籌,獲得排名,就能走上人生巔峰了。

那麼宋朝“高考”勝利後,人生贏家表現在那哪裡?人們又要佔領幾個制高點可以獲得宋朝的“高考”勝利呢?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一、打贏“高考”成人生贏家

6月8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不僅僅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被大赦的日子,更是現如今無數莘莘學子高考的大日子。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學子寒窗苦讀就是為了參加科舉考取功名,謀求一官半職,能夠光耀門楣,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科舉制度自設立以來卻規定重重,限制多多,隋唐時期的學子就算是獲得功名,也不能被授予官職,還要再進行考核。

這麼一個考核的規定就在宋朝被廢除掉了,宋朝科舉制度日益完善,同時在授官這一方面也是比較理性,所以在宋朝時期,只要你進士及第,就能被授予官職。

有了官職,平民百姓可謂是一躍龍門,不僅社會地位高了,物質水平也就高了,所以說宋朝打贏“高考”就能成為人生贏家。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地看一下宋朝打贏“高考”的這些狀元們做官的真實情況,瞭解一下宋朝的科舉授官。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01、最高位至宰輔,成為官場核心人物

眾所周知,宋王朝認為“武”會至亂,所以實行重文輕武的制度,壓制了武官而給予了文官很高的地位。

同時,宋朝還有意地抑制了王權貴族的當官權利。所以通過科舉制度還有宋朝特殊的科舉授官方式,無數寒門子弟得到了當官的機會。

當官之後,很多狀元出身的官員們不負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好吃懶做成為冗官,反而勵精圖治,為朝廷出力,在整個朝堂上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漸漸地他們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很多人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官職的機會,進入了朝廷的決策層。

據記載,宋朝時期狀元郎出身的宰相和副宰相就有幾十人,比如呂蒙正,王拱辰,李迪等人。

這些通過科舉出身的官員們因為有自己後天的努力,所以意志也格外地堅定。

正如呂正蒙,他出身貧寒,自幼跟隨母親生活,但是他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雖然被人嘲笑,被人瞧不起,最後還是考取了功名,入朝為官,

在這之後也是從不諂媚惑主,反而正直無私,所以能夠一路亨通,官至宋朝的宰相,成為宋朝廷的一個重要人物。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02、官至三省六部,為國出力

當然宋朝的“高考”也只是給予當時普通家庭子弟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所以能夠做多大的官,成為多大的人物,獲得什麼樣的地位,全都要憑藉他們本人的努力去爭取。

一部分人成了狀元郎,能夠一路暢通,做了宰相,掌管著宋王朝的部分權力。而一部分人也會因為仕途坎坷的緣故,沒有走到最高層的決策地位,但是他們大多數也有很好的結局,比如官至三省六部。

因為宋朝承襲前朝制度,很多官職制度也是包括在其中。比如三省六部制,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比較嚴密而又相當完善的官級制度。

雖然西漢時期就有了相關制度,主要的確立時間還是在唐朝,此後宋朝也是沿襲未改。其中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些部門分別負責各自的事務,相互管制和協調,所以對王朝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可見宋朝時期的三省六部多麼重要,所以這些沒能到達決策地位的狀元郎,能夠官至三省六部也是個不錯的結局。

而無論是一朝宰相,還是尚書侍郎,對於那些家境貧寒的普通百姓來說,都是無可比擬的榮耀,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寒窗苦讀,把自己的後世地位提高了。

有的狀元郎不僅是光耀門楣,還會獲得個好的親事。

所以說宋朝“高考”打贏之後,完全就是人生贏家啊,這比現代高考要便利得多。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二、宋朝打贏“高考”需要佔領四個制高點

既然宋朝打贏“高考”後的好處這麼多,那麼問題來了,宋朝高考到底會不會跟現代高考一樣難?而宋朝莘莘學子又是怎麼憑藉著自己的本事來打贏“高考”呢?

以下就是我們總結的宋朝文人打贏“高考”攻堅戰所必須佔領的幾個制高點。

01、好學勤奮,有極高的讀書天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們都知道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而考科舉也是這個道理。在過去進行科考雖然不像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但是參加的人還是很多,甚至是一個比一個能吃苦,一個比一個努力。

所以宋朝學子要是想過“高考”這一關自然是要比別人更加勤奮好學,有一個打持久攻堅戰的態度。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在這裡舉一個反例,北宋時期有一個文人,叫做張元,雖然他自詡滿腹詩書,但是屢次不中第,所以一氣之下背叛了宋朝,降了夏,在夏朝還當了宰相,最後竟然鼓動夏朝當權者入侵宋朝,給北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而這就是沒有耐心的結果,後世很多文人屢次不第卻堅持進行科考,直到自己高齡,再也無法讀書才慢慢放棄,這種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在宋朝讀書僅僅有著耐力和刻苦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一個讀書的天分。

正所謂人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讀書也是分人的。宋朝也是有著很多少年成名的天才讀書人,這些人最後基本上也都獲取了一定功名。

所以好學勤奮,有極高的讀書天分的第一個制高點。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02、記憶力好,寫文章能力

既然這些宋朝莘莘學子是要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那麼他們究竟又是讀了些什麼?

當然是現在我們所看不懂的一些文言古籍了,比如四書五經之類。

而這些古書放到現在肯定很難有人能夠全部掌握和背誦,但是古人卻必須完全掌握這些要點,因為科考的知識點基本上就在這上面。

這個時候,一個好的記憶力是相當重要的,很多人沒有現代的記憶方法,只能死記硬背,或是完全理解後才能記住,而一些有著極高記憶力的人自然就有了進行高中狀元的有利條件。

比如宋朝梁克家,他自小就聰明過人,記憶力也是比常人優秀,更有書籍記載他能夠過目成誦,在讀了無數書籍之後,憑藉著超高的記憶力,他能夠融會貫通,寫文章也是得心應手。

而文章寫得好,官位跑不了,所以能夠在科考中才能有高中的機會。

記憶力好,寫文章能力高是第二個制高點。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03、志向遠大,大器早成

周恩來總理曾經在少年時代立下了宏偉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歷史也證明了他的一生不會普通。

中國人自古至今在奮鬥思想上都沒有變化,所以宋朝的狀元在還是學子的時候也立下過宏偉的志向,這也是他們大氣早成的具體表現。

比如宋朝的大文人范仲淹,他曾經就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後來為了自己的志向入朝為官。

這種遠大的志向和讀書為天下的精神氣魄就是宋朝學子能夠打贏“高考”的一個重要基礎,志向遠大,大器早成就成了第三個制高點。

在“高考”勝利就是贏家的宋朝,想贏這場戰役,要佔領幾個制高點

04、文采斐然,擅長詩詞創作

在現如今留存下來的古人著作中,只有唐詩宋詞給了人們極深的印象,所以表明宋朝文人也是文采斐然的,他們不僅能夠專攻文學,還會創作詩詞歌賦。

而在宋朝科考中更是有一點內容是關於詩賦的,學子在考場上可以自由發揮,創作詩詞。

這一點對於一些擅長詩詞創作的學子是有利的。

所以文采斐然,擅長詩詞創作就成了第四個制高點。

三、結語

宋朝文人在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自然要比其他朝代更加吃香,地位也是十分高的,所以能夠湧現出這麼多的讀書人也並不奇怪,同時宋朝科舉制度能夠日益完善也是意料之中。

對於大多數宋朝普通家境出身的文人來說,能夠通過科考來獲得功名,實現自己的抱負,成為人生贏家是他們的幸運之處。

當然宋朝這些文人精英們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影響著後世人們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