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如何看待某些人黑諸葛亮,首先我們來看這個“黑”是否是黑。然後在來看某些人黑諸葛亮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黑諸葛亮的幾個話題。
1.諸葛亮被《三國演義》神話,被羅貫中推上了神壇。諸葛亮有哪些方面被羅貫中推上神壇呢?
第一.神棍:
我們在《三國演義》演義中可以看到①諸葛亮“借東風”,披頭散髮。在七星壇祈求東風。
②諸葛亮在劉備兵敗,擺八卦陣阻礙陸遜追擊,要不是岳父黃承彥帶陸遜出來,陸遜還不知道還要怎麼樣呢?
③諸葛亮設壇祭天,用七星燈續命。
第二.神機妙算:
錦囊妙計:不管在什麼場景拿出錦囊妙計都管用[捂臉]①劉備去東吳求親,給趙雲的三個錦囊妙計
第三.北伐無功,沒有勝利就是失敗。這一點也是大家爭議最大的,認為應該是修養聲息,緩緩圖之。諸葛亮這麼做勞民傷財了,浪費民力。
第四.有不臣之心:
說詞有:諸葛亮說過“孤尚不能忍,況左右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我都尚且忍不住,何況身邊的人呢?
還有就是李嚴勸諸葛亮加九錫,諸葛亮的回覆有一句話:“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被有心人抓住,認為這是諸葛亮不臣之心的表現。
第五.事必躬親,不懂得培養人才,以至於自己勞累致死。接班人沒有才能,導致蜀國滅亡。
第六.沒有軍事才能,認為諸葛亮就是一個干政治的,軍事盲。斷章取義,說三國志中記載。就是陳壽那句話: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第七.認為諸葛亮嫉賢妒能,不中用魏延,不聽取魏延子午谷奇謀。死後更是令人殺死大將魏延。
綜上幾點,我就簡單的說說自己的看法為什麼說是黑。①神棍:這一點我們可以說演義添加了藝術色彩,老羅可能太喜歡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大人了。
②神機妙算,錦囊妙計什麼的。這也應該是老羅添加的藝術色彩,為諸葛亮添加一分色彩。但是算,我們《孫子兵法》也有說過: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一個謀國高手不算,不推這說不過去吧?
③北伐無功?
諸葛亮與曹魏六次戰爭,由於諸葛亮卓越的內政管理能力和以戰養戰的做法,戰爭對蜀漢的經濟影響不大,不僅戰爭損害遠少於曹魏,而且戰後恢復遠快於曹魏。反觀曹魏,雖然家大業大,但在蜀漢與東吳的多次夾擊與不斷騷擾下,戰爭損耗非常大,邊兵不能制敵,十多萬中央軍東奔西走,兵不解甲,民夫廢業,經濟瀕臨崩潰。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蜀漢挾多次軍事勝利之威,八萬軍隊屯田於渭水之濱,不僅糧食收穫頗豐,還把司馬懿二十多萬軍隊堵截在城池裡白白的消耗糧草,彼時洛陽等地還爆發了瘟疫,曹魏形勢嚴峻,深陷危機,幸虧諸葛亮突然病逝,曹魏才得以轉危為安。此後,蜀漢蔣琬、費禕先後當政,魏蜀雙方十多年沒有太大的戰事,這給了魏國極佳的喘息良機,實力不僅得以恢復,還進一步發展起來,在江淮地區形成了龐大的軍事資源積累,庸涼地區的邊兵也得以壯大加強。等姜維掌握軍權,恢復北伐時,已經無力迴天。
④有不臣之心?說諸葛亮有不臣之心的,抓著諸葛亮,那個孤字來做文章。諸葛亮當時已經是丞相,武鄉侯。孤這個字也並非皇帝的謙稱,且看劉備在隆中請諸葛亮時也曾說過:孤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那當時劉備也非皇帝啊?
再來那句“雖十命可受,況於九焉”這裡的十命可受前提是“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此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義,以季漢的統一大業為重,不要過多考慮個人名位,是對李嚴這種“導人為奸”的行為光明坦蕩的反擊。若拘泥於“十命”的言辭,可謂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夗雛盡未休。
⑤事必躬親?表現為“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我認為諸葛亮不放權,不把事情交給其他人處理,其實是一種無奈。這個無奈主要是因為蜀國體制導致了人才匱乏。
蜀國的管理體制,主要是分成三個等級,也可以說是三個梯隊。最高等級的是劉備中原系,其次是諸葛亮荊州系,最後是法正益州系。
從無到有的心酸,先帝的重託那副重擔。人都能體會創業難守業更難啊!
培養人才這方面,人才是世家門閥的根本,不可能像後世科舉制度那樣做,即便諸葛亮有超前的眼光,也做不到,那樣是得罪門閥世家。與天下為敵。
⑥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現代被嚴重貶低,有人給他下了評語:長於治軍而短於應變。所以有人給他扣上了軍事不行的帽子,事實上真是這樣的嗎?
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評論,當以司馬懿為準,畢竟最瞭解諸葛亮的就是他的宿敵司馬懿了,但是你知道嗎,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論前後矛盾,而且後面的更具說服力。司馬懿開始說:“亮慮多決少,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意思就是說諸葛亮顧慮的太過,太過小心謹慎,不敢輕易做出決定,志向雖大卻往往坐失良機。後來他也沒破諸葛亮,而是龜縮在堡壘裡面不敢出來,諸葛亮病死後他才敢露頭。蜀軍撤走後司馬懿巡視諸葛營寨,讚歎:“孔明真乃神人也!”另外,唐朝第一戰神——李靖也對諸葛亮推崇無比,對他的治軍之法和八陣圖讚不絕口,要知道李靖可是兵家戰神啊,而且他的時代早於羅貫中的時代,他是沒有讀過《三國演義》的。他對軍事的評論比起陳壽一個史官分量重多了,司馬懿和李靖兩個軍事家稱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陳壽一個史官說他軍事不行,你說你該信誰的?
⑦說諸葛亮不聽取子午谷奇謀?不中用魏延,死後善殺大將?:子午谷奇謀,大家都知道行不通,魏強,吳蜀弱的情況下,蜀國鯨吞魏國一兩個州!魏國方面會默許?吳國會看比自己弱的蜀國吞下這麼大的蛋糕?蜀國守得住?更不要說失敗,對於每次北伐都要精打細算的蜀國遭受得起這損失?蠶食還是鯨吞大家心裡都是清楚的。所以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行
諸葛亮從沒有排擠魏延,相反,對魏延器重有加
如此出色的魏延,為何最後下場悽慘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魏延下場悽慘,是因為諸葛亮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在執政期間排擠魏延,在臨死時還算計了魏延。
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客觀。諸葛亮在執政期間,不但沒有排擠魏延,反而對魏延器重有加。
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執政期間,魏延在蜀漢的地位如何。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公元230年,魏延晉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魏延此時已成為蜀漢軍中,除諸葛亮外的二號實權人物,而且是開府治事的諸葛亮親手提拔的。
至於魏延的死,也完全是他和楊義的恩怨。魏延的政治頭腦實在簡單,而且樹敵太多,甚至都沒有人為他說好話。
以上幾點是黑諸葛亮的手段。那麼我們再來看這些人為什麼用這些手段來黑諸葛亮?主要表現是這幾點
1.標新立異,和大眾不同。別人認為對的,我認為不對,別人認為不對的我認為對。這樣可以引起新一波關注。
2.受一些地攤文的影響,你看大家都這麼說肯定就是這樣。比如某某專家,某某教授說了諸葛亮是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給推上神壇的。他們斷章取義。
3.嫉妒,人不遭妒是庸才。現在這個互相攀比的時代,諸葛亮什麼都要被人拿來比——治國與管仲蕭何周公等人比。打仗又要與孫臏吳起白起李靖比。發明也可以與馬均祖沖之比。文學上出師一表千載誰堪伯仲間?戰略上未出茅廬定三分天下。古今讚譽中外第一,僅贊詩達1500首可謂一騎絕塵。諸葛亮兵法陣法影響後世千餘年。而治國遺留的好處現在還在發揮,蜀錦都江堰是其代表。巴蜀滇等地至今還有不少百姓少民年年祭奠……這麼一個狠人,不黑下去怎麼顯的自己高明?
4.發現和演義不一致了,因愛生恨。我以前崇拜了個什麼?
以上是本人總結的,如有問題可以一起探討。歡迎批評指正[愛慕][愛慕][愛慕][耶][耶][耶]
生命丶在繼續
文士野認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也必定有一千個的諸葛亮。所以,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偉大,有的人覺得諸葛亮普通,甚至有的人覺得諸葛亮有招黑的氣質,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歷經千年,諸葛亮能夠在人們口耳相傳,備受尊崇,一定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
其實文士野對於諸葛亮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讀書的時候,對三國接觸的比較少,那時候,對於諸葛亮的認知,和大部分的人其實一樣,認為諸葛亮是一名完美的人物。
首先,諸葛亮是一名充滿智慧的人物。初出茅廬,他就火燒博望坡,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打德曹魏大將夏侯惇落花流水,連高傲的關羽張飛都從此對他五體投地;而後,赤壁之戰,諸葛亮更是將他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三伏曹操、妙設華容,再之後,諸葛亮舌戰群儒、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巧設空城、死退司馬等等,讓諸葛亮不僅成為三國第一聰明的人物,堪稱是千古以來的第一智慧人物;而且諸葛亮聰明能幹,發明了諸葛連弩、發明了孔明燈、發明了木牛車馬、發明了八陣圖、發明了包子、發明了火獸、火雷……
其次,諸葛亮還是一位忠於漢室的人物。從隆中對策,到孫劉聯盟,到三分天下,到七擒孟獲,到六出祁山,諸葛亮時時刻刻都不忘匡扶漢室,恢復中原。
此外,諸葛亮還是一個勤奮的人。從離開南陽,投奔劉備之後,到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以一己之力,扶持著扶不起的阿斗,硬是把蜀漢王朝延續了四十多年的國祚。
後來,初出社會,覺得諸葛亮是一個拼得過頭的人物。
首先,諸葛亮幾乎可以說是蜀漢的真正掌權人,在他的管理下,蜀國可以說都是他說的算,阿斗在他手中,不過是傀儡罷了。李嚴因為和他政治見解不同,魏延因為長有反骨,一直不能夠得到重用,還有像彭羕、廖立等人,都因為政見不同,被諸葛亮或貶或罰。
其次,諸葛亮有點窮兵黷武,不自量力。魏吳蜀三分天下,蜀漢是實力最弱,能力最差,人口最少,資源最貧瘠的國家,可是,諸葛亮作為這個國家的掌權人,不想著怎麼樣修生養息,繁衍人口,發展經濟,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北伐戰爭之中,害的蜀漢的人民百姓愁苦,士兵百戰難歸,國家越過越難。
再有,諸葛亮事事親為,不給阿斗實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什麼事情都幫著他想,幫著他做,實在不是一名稱職的長輩和叔相父,同時,也因為諸葛亮自己管的事情太多了,導致了別人也沒有幹活做事的機會,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都是因為諸葛亮管太多,做太多,不給下屬和同僚們鍛鍊和成長機會造成的。
再後來,經歷過一些人和事,發現其實自己是對諸葛亮求全責備了,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其實尤為可貴。
小時候,看過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裡面有郭靖在桃花島,為了和歐陽克搶黃蓉,通過三次比武的故事。在黃老邪和歐陽鋒這兩位武功大家比武,郭靖因為剛從周伯通那邊學會了九陰真經,看懂了兩位宗師的武藝,一開始,覺得像黃老邪和歐陽鋒這兩名武學大師怎麼出招,老是破綻百出,在攻守之間有許多不足之處。
後來,愚笨的郭靖經過一番思考,自己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我們作為人,都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明明知道我們如果出拳有萬斤之力,便就可以一拳把對方打得粉身碎骨。可是,我們又怎麼能夠打得出萬斤之力的重拳呢。所以:“看人挑擔不吃力,自己挑擔壓斷脊。”
後世的我們,很多時候,不就是那個一開始愚笨的郭靖嗎?總是喜歡用求全責備的眼光去評論古人,用現在人的觀念和知識,用事後諸葛亮的驕傲,去妄求古人。
劉備集團進入鼎盛之後,劉關張三人開始自我膨脹,關羽展開襄樊戰爭,水淹三軍卻被東吳捅刀子,荊州軍覆滅,張飛被部下暗殺,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白帝城諸葛亮接受託孤重任。
當時,劉備用盡一生拉扯起來的能人志士,士卒精銳,都在夷陵之戰中被燒得差不多了,文臣武將凋零不堪,五虎上將就剩下一個趙子龍,謀臣法正、龐統、馬良等人也都早已身亡,馬謖這輩又還沒有成長起來。蜀漢之境,劉璋的舊部剛剛歸附,南蠻還在叛亂;蜀漢之外,吳魏兩國,虎視眈眈。繼承大統的阿斗,又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小少年,而且腦袋瓜還有點秀逗。
諸葛亮接收的,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的盤子,什麼東西都需要,偏偏什麼東西都沒有,真正的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可是,諸葛亮用他的堅韌、智慧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先是東聯孫吳,與孫權重歸舊好;接著整頓蜀漢政治,以自己勤儉、廉明、勤奮、公平等偉大的人格魅力,使得蜀漢的文武管理井然有序,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之後,諸葛亮又南征諸蠻,七擒孟獲,短短几年時間,就把一盤殘破不堪的蜀漢爛棋,給起死回生了。
而後,諸葛亮上《出師表》,表明心跡,揮師北伐,開始了隆中對策中“匡扶漢室,恢復中原”的宏圖大志。
諸葛亮不是不知道北伐的艱難,不是不知道戰爭的基礎是打經濟,不是不知道要培養蜀漢人才,不是不知道要多做一些舉賢選能的事情。可是,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地盤,而魏國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吳國的領土包括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蜀漢的人口,不足100萬,士兵也就10萬多;吳國有人口230萬,士兵23萬,魏國則有人口400多萬,士兵也有40萬以上;地形上,蜀漢也多是深山老林,蜀道之險,難於上青天;而東吳地處江東,還有荊州等水陸之地;魏國則在黃河兩岸,都是土地肥沃的地方。
可以說,諸葛亮是真正的身處絕境,身處絕境,只能向死而生,絕地反擊,此外,別無他法。
文士野
我是陽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聲明,我本人非常喜歡諸葛亮。只要看到這種問題,就忍不住多說幾句。
凡事凡人,只要有人捧,就必然有人黑,從古至今,莫不如是。有人黑諸葛亮並不奇怪,就像曹操,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罵他為奸賊,魯迅先生不也為其翻案,稱其為英雄,至少是奸雄嗎?那麼,就算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文廟、武廟都進的人,有人黑也很正常。我們還是來看看黑諸葛亮的人都有哪些理由吧。
一是說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肯出山,擺架子,非常的虛榮。但三顧茅廬本就是演義故事,史實未必如此,拿此事來攻擊諸葛亮,硬說其虛榮,豈不是“莫須有”嗎?
二是說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大權獨攬,剷除異己,架空皇帝劉禪。諸葛亮主政期間,蜀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社會秩序井然,這不都是諸葛亮的功勞嗎?剷除異己方面,應該主要說的是殺李嚴一事,但此事事出有因,李嚴擾亂朝政,進獻讒言,難道不該殺?更深一層的原因,當時蜀國還有集團利益不平衡的問題,殺李嚴也是諸葛亮代表劉禪一方的荊州集團打壓了本地利益集團。至於架空皇帝,就更加無從談起了,諸葛亮至死未曾篡權,甚至沒有稱王,死後留下的財產也很少,這都說明諸葛亮是一個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的好臣子啊。
三是說諸葛亮不自量力,以弱蜀攻強魏,連年征戰,導致蜀國人民民不聊生。這個問題就要辯證的看了,當時蜀國內憂外患,為了保持穩定,諸葛亮大力推行法治,然而嚴厲的法治政策若不是在戰爭的威脅下,很難長久執行下去,所以諸葛亮其實實行的是“以攻為守”的政策。而且,北伐中原,匡扶漢室也是諸葛亮一生為之奮鬥的最高理想。
那麼黑諸葛亮的人是為什麼呢?除去幾位嚴謹的史學家外,我覺得大部分人無非是“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