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狸貓換太子”真有其事麼?宋仁宗為何疑心劉後?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一個神奇的民間故事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就是和宋仁宗身世有關的“狸貓換太子”。提到這個荒誕的傳說,就不得不提故事的主人公——宋仁宗。

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胡適先生就曾撰文指出,風靡上海灘的這個故事其實是源於兩個獨立的民間傳說,一個是宋元之際流傳於民間的元曲《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另一個則是明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本《仁宗認母傳》。

《清平樂》:“狸貓換太子”真有其事麼?宋仁宗為何疑心劉後?

為何我要說這個民間傳說是兩個版本,而不是一脈相承。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則故事裡面的人物關係,故事衝突實在是大相徑庭。

在元曲《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劇中李妃(李婉儀)為宋真宗產下一子,劉妃(劉娥)出於嫉妒命宮女寇承御處死。寇承御在準備處死孩子時遇到了內侍陳琳,陳琳於心不忍便將孩子藏在妝盒內送到了八大王(宋太宗的第八個兒子)處。

十年後,劉妃已經位居中宮,召八大王世子入宮時發現有疑,這才得知當年寇承御和陳琳二人竟沒有處死那個孩子。命令陳琳拷打寇承御,逼其說出真相。寇承御為保護陳琳和太子,拒不說出實情,觸階而死。

仁宗繼位後,陳琳才終於說出了實情,仁宗悲痛自己的母親,封李妃為純勝皇太后。

另一則《仁宗認母傳》則是我們更為耳熟能詳的包公案。

傳說在宋真宗的郭皇后去世後,當時的劉妃(劉娥)與李妃(李婉儀,多稱“李順容”)同時有了身孕,為了爭奪皇后之位,劉妃串通了伺候她的宦官,在李妃分娩昏迷之際用一隻被剝了皮的狸貓換走了剛出生的太子。

《清平樂》:“狸貓換太子”真有其事麼?宋仁宗為何疑心劉後?

真宗一看,認為李妃產下了妖孽,乃不祥之兆,遂將李妃打入冷宮。劉妃也憑藉著自己的孩子,順利登上皇后之位,自己的兒子也被冊封為太子。

可沒想到,劉皇后的兒子不幸夭折,劉皇后便差人去找李妃的兒子,找到後便當做自己的兒子。為了防止李妃和她兒子日後相認害了自己,劉皇后便向真宗進讒言,李妃則逃出了皇宮,流落民間。

後包公遇到了流落民間的李妃,得知了她的冤情,通過李妃和相關知情人的供述終於真相大白。已經成為太后的劉娥驚厥而死,李婉儀和仁宗母子相認,包公被任命為宰相,悲劇也終以喜劇收場。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產生的藝術作品,最初的源頭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脫胎於宋仁宗身世之謎的“狸貓換太子”同樣也不例外。

兩個不同的故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塑造了一個小肚雞腸、陰險毒辣的劉後形象,認為她是以太后之名行武后之實。

但在真實歷史上,劉後實是一個極富政治才華、處事果斷幹練的政治家。

《清平樂》:“狸貓換太子”真有其事麼?宋仁宗為何疑心劉後?

綜合《宋史 后妃傳》、《宋史 真宗紀》、《續資治通鑑長編》,可以看到劉娥一路的艱辛和不易,真宗還是襄王時期就已經遇到了劉娥,但因為她身世低微,被太宗下令趕走,直到後來真宗繼位,劉娥才被迎入宮中,可宮內等級森嚴,劉娥只成為了一個嬪妃中四品之末的“美人”,距離貴妃之位都還差著二十多級,更不談那遙不可及的皇后之位。為了隱瞞身份,更是指認自己前夫龔美為兄長。在深宮內苑,劉娥憑藉自己的智慧和真宗的寵愛,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這段長達二十餘年的宮中生活,任誰都能想到這中間的艱辛和背後的殘酷,劉娥能從一個極低微的“美人”一步步走到“皇后”,絕非僅憑姿色容貌就可以做到。

劉娥所作所為,唯一和“狸貓換太子”有關的,就是把當時仁宗從生母李妃手中奪走,放在自己身邊養大,這也是得到宋真宗認可的。仁宗親政後,曾誤認為劉娥害死了自己生母李妃,開棺驗屍,發現李妃屍體沒有任何中毒或毆打跡象,並用皇后禮儀下葬,這才相信劉後。

宋真宗駕崩後劉後是奉遺詔成為皇太后,垂簾聽政,但她輔佐的仁宗初期確實是勤修德政,不濫施於民。

從劉後垂簾的那段時期我們能看出這個女人的政治智慧,但也因為“狸貓換太子”等文藝作品的流傳,劉後更多地被定為了“奸妃”形象,這和她真正的歷史地位有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