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清平樂》圖源網絡

由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的《清平樂》正在熱播。宋朝以文治國,無論是君主還是大臣,均好讀書,尤以書法、繪畫為樂。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6個,書法出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家”,繪畫除了范寬、李成,更有燕文貴、武宗元、許道寧、趙昌、易元吉、文同、郭熙等。

《清平樂》熱播,讓“宋粉”們追劇之餘,也看到了宋仁宗時代極其流行的一種書體“飛白書”。劇中,宋仁宗和曹皇后均愛極了這種書體,兩人不僅常常各自臨帖,有一次曹皇后要去仁宗處訴情意,也是命宮女帶上一幅自覺最滿意的“飛白書”和一罈自釀的墨曜酒。

宋仁宗的書法造詣,“飛白尤神妙”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任君主,在位時間41年。最近,宋史學者吳鉤的《宋仁宗:共治時代》出版問世,聚焦的也正是這位大宋皇帝。

在吳鉤的筆下,我們得以知道宋仁宗也是一位頗有才情的藝術家。《宋仁宗:共治時代》裡說,仁宗從小就喜歡繪畫,“在春宮,閒時畫馬為戲”。他還通曉音樂:“洞曉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賜教坊,或命教坊使撰進,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

其書法造詣也很厲害:“萬幾之暇,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神妙。凡飛白以點畫像物,而點最難工。”這裡的“飛白”,指的就是“飛白書”。

《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宋仁宗的“飛白書”藝術水準有多高?歐陽修在《宋仁宗御書飛白》中,用一個小故事講述了他對仁宗“飛白書”水平的敬佩:“治平四年夏五月,餘將赴亳,假道於汝陰,因得閱書於子履之室,而云章爛然, 輝映日月。為之正冠肅容,再拜而後敢仰視,蓋仁宗皇帝之御飛白也。”

由於宋仁宗對“飛白書”的提倡和身體力行,仁宗時期許多文人也加入到“飛白”的創作大軍中。晏殊前後寫了四篇頌揚仁宗“飛白”的文章,歐陽修、蘇東坡也對仁宗的“飛白”競相稱譽。作為臣子對皇帝書法的讚揚,不管其中有多少馬屁成分,但至少也側面說明仁宗的書法水平極為高明,否則以公正著稱的歐陽修不會這麼公然稱讚。

歷史上,“飛白書”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飛白”,因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書”。

據傳,“飛白書”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獨創。有一次,蔡邕在等待皇帝接見間隙,看到有幾個工匠正在用蘸著石灰水的掃帚刷牆。由於掃帚比較稀疏,蘸水後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牆面不夠光滑,所以一掃帚刷下去,印在牆面上的水痕裡仍有些地方會露出未被打溼的牆皮。這讓蔡邕受到啟發,經過反覆思考和無數次嘗試,終於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筆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畫,使整幅字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靈動、變化和飄逸,別具韻味。

蔡邕獨創的飛白體,很快被推廣開來。長期以來,“飛白”被理解為一種書體。北宋的朱長文在其《續書斷》中評價道:“飛白之法,始於蔡邕,工於羲、獻、蕭子云。”“羲、獻”,即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蕭子云,為南朝梁書法家。之後,“飛白書”一直受到隋、唐、北宋帝王垂青。唐太宗李世民撰文並書的《晉祠銘》碑額,武則天親自撰文並書丹鐫刻的《昇仙太子碑》碑額,皆採用了飛白書。至北宋時期,由於宋太宗、宋仁宗對此書體的極力喜愛,使“飛白書”的技藝在那時漸趨完善成熟,出現創作的最高峰。

《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飛白書”的“後來”

“飛白書”曾在書法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無論是陸機的《平復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還是懷素的《自敘帖》,都運用了大量的“飛白”。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傅山、近代的齊白石和林散之,也都非常擅長“飛白”。

然而我們也看到,自宋以後,“飛白”就漸漸式微了。但受其影響,“飛白書”的今生是:它仍以其他形式,存在於藝術創作中。

《清平樂》裡宋仁宗曹皇后都喜歡的“飛白書”是啥來頭?

絲絲露白的“飛白”筆法,作為書法的一種特殊筆法,現在還被廣泛運用於各種書體中,在轉換向背中,使書法的筆法逐漸豐富起來。

在繪畫中,“飛白”則成了國畫的一種特殊技法。有時在民間廟會上,會看到一些民間書畫藝人創作“鳥蟲書”或“花鳥字”,用的也是“飛白”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