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清平樂》原著小說中的主線人物徽柔公主與梁懷吉,都於近期在劇中上線,這當然帶起了不小的熱度。

無論後續劇情中有著怎樣的改寫,公主與李瑋婚內不和、公主夜扣宮門引發朝臣上書、以及徽柔終身受困於這場不幸婚姻等歷史事實,都不會有大的偏差產生。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悲劇。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人們會看悲劇,是因為哪怕明知結果註定是毀滅,也不能抵抗毀滅前那些美好事物所傳達出來的吸引力;是因為對美好事物有種執著的追求,因為我們不願見其毀滅,所以我們將眼睜睜見其毀滅,以此尋求今後如何避免美好事物毀滅的良方。

公主因與李瑋婚內不和而毀壞了宮門不得夜開的規矩,再加之公主婚內不敬婆婆丈夫的名聲,惹得群臣上諫,非得宋仁宗給李家、給天下一個交代不可。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在臣子這股力量下,宋仁宗不得不將公主身邊熟悉的人調走,包括懷吉;當發現公主痛苦到多次自殺的地步,宋仁宗又將懷吉召了回來,但這一舉動受到諫臣們的持續上書,其中態度最激烈者當屬司馬光。

以至到了後面,宋仁宗又遣走梁懷吉,使和離的公主與李瑋再度復婚,讓已經被折磨到精神恍惚的徽柔度過了荒涼的最後七年。

劇中尚未演至這一段,書中卻早已定下了結局。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很多的讀者義憤填膺:

“這還是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嗎?他居然是個惡人 !

司馬光為什麼這麼冷酷無情沒有人情味啊!

為什麼這些臣子要多管皇帝的家事,他們為什麼這麼閒,沒有正事嗎?

明明沒有司馬光多事,他們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了啊。”

以上討論,是相關情節最多的一類看法。

徽柔公主善良可愛,在極小的時候便會為父親祈福,希望在仁宗生病的時候以自身代過;在看見貧窮小孩賣東西時便會將其貨物包圓;在遣送侍女時衷心祝願每一個人都儘可能得到幸福,除了她自己。

試問,哪一個不缺乏共情能力的讀者,不會為徽柔公主的悲慘際遇而痛心傷情呢?憤憤然反問怎麼會有人狠心去摧毀掉她的一切呢?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司馬光一次又一次因公主之事向仁宗施壓,讓仁宗不得徇私包庇,公主事件處理的最終結果也終如司馬光所願,於是為公主鳴不平的眾讀者便將炮火對準了司馬光。

表面上,司馬光是萬惡之源,沒他這臨門一腳,公主與懷吉根本不會迎來這一悲劇。但當我們冷靜下來想想,他的存在真的是錯嗎?若是沒有司馬光這樣的人,當時的社會怕是會有更多的悲劇。

仁宗最大的優點就是廣開言路,聽取諫臣的意見。因此,仁宗時代,是一個巨星璀璨的時代。

無論是歐陽修、范仲淹、晏殊、包拯還是後面的王安石、蘇軾,還是唐宋八大家其六人,無不敢想敢言敢做,這皆得益於仁宗促成的風氣。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要知道,偶像效應不僅只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而是會隨著歷史一直長存。當時的宮廷天家,就是所有人效仿的對象。

張貴妃受寵,張貴妃愛吃金桔,一時之間搞得所有人都追捧金桔,頗有當年荔枝因楊貴妃而變珍貴之勢。

所以皇族的一言一行,皆起著榜樣的作用。若是榜樣壞掉了,上行下效,民間豈不得亂套?

皇帝自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半夜腹中飢餓想吃羊肉,依然忍著,就是怕民眾知道了跟著效仿,使得羊肉漲價,也使宮中添了浪費。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有這個意識的皇帝,才稱得上“仁宗”。

但我們終歸明白,人無完人,仁宗再仁厚,也不會終生不犯錯,因此他就需要行為的監督者,也就是他的諫臣們。

仁宗與他的諫臣讓天下人知道,哪怕是站在權力頂端的人,也是不能隨心所欲的,人人都會受到約束。看起來皇帝一家之事是家事,其實更是國事。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天下人不會明白徽柔公主這幢離他們遙遠的婚姻背後有多少不足以為人道的委屈,他們只能看見已經發生的大事件:公主結婚了,公主犯禁夜闖宮門了;皇帝開始處理這件事情了。

假如仁宗包庇下公主,置群臣反對於不顧,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假如仁宗拿出我們眼中身為皇帝的“霸氣”,處罰或罷免所有因此上書的眾臣,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大家會知道,他是一個專制的君王,比起廣開言路,他更喜歡我行我素、閉目塞聽。

大家會知道,堅持道義挑戰權威,只會讓自己涼涼,卻不會為改變社會做出一丁點兒的貢獻。

大家會知道,有權力,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清平樂》裡鑄成徽柔公主人生悲劇的惡人,真的是砸缸的司馬光嗎

那麼直言敢諫的大臣將生不逢時,受盡排擠;擅長阿諛奉承的鼠輩平步青雲,同時打壓有識之士;有權勢的人恃強凌弱,弱肉強食;落魄受冤的人有心無力,無處昭雪。

或許徽柔公主的人生因此得救了,但民間無數個無權無勢的普通女兒們,可能就斷送了人生。

因而,錯得從來不是指責公主夜扣宮門的司馬光。

那麼公主是時代必然的犧牲品嗎?

當然也不是。

錯的是趙禎,錯的是一個父親,一個讓自己的一廂情願,就蓋過了女兒心中真實擇婿標準的父親。一開始,他就不該選定這樁婚姻。

與其說徽柔公主是封建王朝的悲劇,倒不如說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更恰當。

至於司馬光,他砸了缸,卻與這個鍋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