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中醫談經方系列——湖北中醫李今庸老先生:“經方”隨談

1991年的時候,在河南南陽舉辦了第二屆張仲景學術國際研討會,之後劉渡舟及趙清理教授作為主編,徵集當時的健在的老中醫及中青年的論文,論文的選擇”寧缺勿濫“,對於每一篇文章就要有創新之見,有啟發讀者的意義,全書收載近200篇文章,包含了劉渡舟、何任、萬友生、班秀文、謝海州、張琪、歐陽錡、柯雪帆等前輩親自撰寫的文章,對於後學者有一定的學習意義。本系列會逐漸摘錄這些前輩發表的文章,大家一起學習。

今天學習的事李今庸老前輩的經方隨談。


“經方”隨談/李今庸

所謂經方者,乃經典著作中之藥方也,或曰“經,常也。”經方者,謂其乃醫家常用之藥方也。一千七百多年來,其方一直為中外醫學家所樂用,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並促進了我國藥方的發展。

經方是在臨床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受到過嚴格檢驗,證明了它符合我國人民醫療的實際。經方組方嚴密,藥味少,藥物易得,辨證切要而準確,療效切實可靠,在—千七百多年的中醫藥學臨床醫療活動中不斷地發揮了它的治療作用和不斷地重複了它的治療效果。現例舉數則如下:

抵當湯:本為治療“太陽蓄血”之“其人發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和“陽明蓄血”之“其人喜忘,大便色黑反易”以及“瘀血內阻”而致“婦人經水不利下”之方。十年前,餘用其方加味治癒一例11歲男孩小腹硬滿而尿血,被某大醫院確診為所謂“膀胱癌”者;今又用其方加味治療一農民經兩次手術未愈,仍時下黑便,左上腹微痛,窒塞不舒而固定不移者,亦收到較好效果。

小建中湯:主治脾胃不足,寒滯中焦,血脈攣急而成的“腹痛裡急”或“腹中急痛”.今之所謂“絞痛”者;古代有效、今仍然有效,每加當歸,以增強治療絞痛之用,而為“當歸建中湯。”現代用於治療所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之“飢餓時疼痛發作,稍進飲食則疼痛緩解”而無“胃中燒灼感”者,療效頗佳,如證兼腹滿刺痛、大便色黑,則當加蒲黃、五靈脂、制香附以治瘀行氣。如兼有大便洩利之證者,則非本方所宜矣。五十年代早期,一農民肛脫不收,患部乾燥,色變黑欲潰、疼痛不已,餘治以“當歸建中湯”內服,“生甘草一兩”煎水外洗而愈。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乃治傷寒誤下後“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之方,除臨床確有其效外,在七十年代,餘以其方治癒兩例壯年農民發狂奔走,不眠,大便秘結,甚至欲持刀殺人者。

上舉三例,已足以說明經方的臨床價值。一方治多病,體現了經方的異病同治。經方可以治古病,也可以治今病,經方至今仍在不斷地發揮其治病功能和不斷地重複其治病效用,然這種治病功能的發揮和治病效用的重複,都必須在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指導下,以辨證施治思想方法運用經方,才有可能做到,中醫藥學理論體系和辨證施治思想方法的一些“古方不能治今病論”者,一些“中醫療效不能重複論”者,就是對中醫藥學缺乏真正的認識,沒有真正的瞭解。執此藥方而無中醫藥學理論根據的以應彼證,自然而然地不見療效,這何怪“經方”?


看黑板劃重點:

經方是在臨床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受到過嚴格檢驗,證明了它符合我國人民醫療的實際。經方組方嚴密,藥味少,藥物易得,辨證切要而準確,療效切實可靠,至今仍在不斷地發揮其治病功能和不斷地重複其治病效用,然這種治病功能的發揮和治病效用的重複,都必須在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指導下,以辨證施治思想方法運用經方,才有可能做到。

文章內容摘自《當代醫家論經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主編/劉渡舟、趙清理等。編輯/校對/小丸子她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聯繫。


當代名家中醫談經方系列——湖北中醫李今庸老先生:“經方”隨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