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四川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之称,早在上古时期,这里就诞生了著名的“三星堆文化”。李白一首《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也道出了巴蜀地区悠久的历史。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成都平原一直是中国高度发达的地区。但是回看历史上的成都政权,往往陷于安逸,难以向外扩张,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成都平原

对于巴蜀地区的开发,还要从战国时期说起。当时,秦国完成商鞅变法,国力一举跃居七国之首。伴随着东方六国的日渐衰落,秦国开始计划向外扩张。在扩张计划的初期,秦国相国张仪和秦将司马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便是《战国策》中记载的《司马错论伐蜀》。当时,秦王欲利用巴蜀地区的战乱,趁机伐蜀。但是,此时正巧碰上韩国军队进犯秦国边境,一时“伐韩”还是“伐蜀”成为了朝堂上的热点。张仪主张“伐韩”,认为蜀地只是“西辟之国”,进攻蜀地只会白白浪费兵力;而进攻韩国,不但可以同时削弱魏、楚,还可以顺带威胁周王室,“挟天子以令天下”,两全其美。不得不说,张仪作为鬼谷子的学生,谋略确实在常人之上。但是,司马错敏锐地发现了张仪策略的漏洞。张仪之策虽看似完美,但是成功的前提,是秦军必须在对韩战争中获胜。秦国虽完成商鞅变法,国力有所提升,但是毕竟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前期,想要迅速战胜韩国,难度并不小。而且秦国一旦进攻韩国不利,势必会引来其他六国的联合讨伐,到时只会陷入被动。如果先伐蜀,可以用蜀地的财富发展自身,一步一个脚印,闷声发大财。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派兵伐蜀。自此,巴蜀地区正式融入中华文明。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秦国占领巴蜀后,并没有一味把巴蜀当做ATM机,而是尽心经营此地,都江堰的兴建便是最好的例子。靠着都江堰的作用,成都地区成为了“天府之国”,物资丰富,足以自产自销。刘邦就是第一个享受到“天府之国”好处的人。

当年,项羽入咸阳后,将刘邦封为汉王,领地为巴蜀地区及汉中。如果熟悉巴蜀地区的地理形势便可知道,巴蜀要想向外扩张,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以汉中作为跳板,先占领关中,自西向东进攻;二是顺长江而下,占领长江流域。战国末秦灭楚的过程中便选择了第二条方案。但是,这第二条方案虽然可行,但是如果只是占领了长江地区,就必须自南向北进攻统一全国,否则只能与北方政权平分天下。例数历史上自南向北进攻的成功案例,也只有元末的朱元璋做到过。而秦灭楚也只是把这条方案作为主攻的辅助。刘邦想要的是统一全国,自然不想和别人平分天下。更何况汉中正好在自己的手里,也让刘邦可以顺利东进。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汉以前古汉水上中游形势图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也和刘邦有着同样的境遇。诸葛亮的北伐,便是想要复制当年刘邦的成就。只不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先生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理变化,就是汉水。当年,刘邦额军队之所以能够有着充足的后援,是因为汉水的上游可以回溯到陇南地区,且水流充沛,便于通航与运输。但是在西汉吕后二年(前186年),秦岭汉中地区发生了一起大地震,史称“武都大地震”。这次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却引起了山崩,导致西汉水改道,南下注入嘉陵江,进而汉水水位下降,不再像以前那样便于通航。再加上督运粮草的李严与诸葛亮不和,所以,诸葛亮数次北伐,后备物资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只能无奈退兵。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武都大地震后西汉水改道

除了粮草得不到及时补给,诸葛亮过于谨慎的性格也让他失去了战机。相信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魏延曾向诸葛亮建议,从子午谷直接偷袭长安,但是诸葛亮以子午谷凶险,易遭埋伏为由,拒绝了魏延的建议,同时选择了最为稳妥的祁山道。结局大家也都知道,魏军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最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 其实,魏延提出的这个方案,正是源于当年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韩信当时先令人在东边子午道修筑栈道,吸引敌人注意,主力却从西边的陈仓杀出,让敌人乱了阵脚,一时首尾难顾。而诸葛亮过于求稳,想要先占陇西凉州地区,再一步步东进,却因此使得战争时间线拉长,导致自身补给不足,只能无功而返。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刘邦能够顺利进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关中地区的群众基础。刘邦在占领咸阳时,虽然有过短时间的鬼迷心窍,但是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及时改正了错误,并且有了著名的“约法三章”,这为刘邦积累了不少的民心。而反观被分封到关中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都是秦朝降将,与秦人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所以,刘邦在进攻关中时,绝大多数民众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政权已经在曹操、曹丕两代人的经营下渐渐安定,不论是土地制度还是税收制度,都优于蜀汉。即使蜀汉打着“光复汉朝”的旗帜,也很难忽悠百姓造反。只要曹魏自己不作妖,蜀汉很难找到机会。地不利,计不良,民不顺,即使是一代天才诸葛亮也无法复制刘邦“还定三秦”的光辉战绩,只能给后人留下“星陨五丈原”的遗憾。

刘邦占据蜀地后绝地反击,为何诸葛亮难以复制?

诸葛亮

刘邦的成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客观的条件,更少不了运气的成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巴蜀这样一个安逸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失去斗志,蜀后主刘禅就是最好的例子。后世除了诸葛亮,便再无人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但是无论如何,刘邦的成功也不会有人能够复制。历史会一直扮演着一位严格的老师,照抄前人的作业可以糊弄了一时,却一定会有失败的一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