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古往今來,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嗎?

4.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年的“世界讀書日”這天,羅胖將要搞一個“得到破萬卷節”,還為這個破節準備了一份148套書的書單。書單洋洋灑灑的一大篇,看的人眼花繚亂,頭昏腦漲,不善讀書的人,單只是看這個書單,就已經望而卻步了。


讀書破萬卷:古往今來,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嗎?

這麼多書,什麼時候讀完啊?

羅胖自己好像也覺得有些難度,於是發出靈魂之問:真的能“讀書破萬卷”嗎?結論是,紙質書確實很難,但是電子書有可能。

隨之又祭出“羅氏讀書法”,他告訴讀者,自己每天都會在“得到”電子書庫裡刷上至少10本書,並特別強調不是讀,而是快速地刷。這樣就會有很多原來根本不會碰的書,通過“刷”進入讀者的閱讀範圍。

這顯然是羅胖賣書的套路,因為很多原來不感興趣的書,用羅氏讀書法,刷著刷著就熟悉,就想讀了,進而就買了。即便你最終沒有買,也不打緊,刷“得到”的電子書庫也是要付費的。你買與不買,老羅都賺了。但是如果常用這個方法,而使自己養成讀書的愛好,那賺大發的就是你自己了。

羅胖賺不賺錢與我們無關,但是,一個人終其一生到底能不能做到讀書破萬卷?很多人其實非常 想知道這個答案。

羅胖把今年的“世界讀書日”過成“得到破萬卷節”,這節的名稱大概來自詩人杜甫的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也因此成為首提“讀萬卷書”的第一人。

那杜甫究竟有沒有讀書破萬卷呢?從古到今,還有哪些人讀書超過一萬卷呢?

杜甫詩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法,事實上會有詩歌的誇張成分在裡面。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不是確數。

要想和現代人讀書數量進行比較,我們先來搞清楚“卷”的數量概念。

很多現代人以為,古代的萬卷書就是現代的萬本書,這種觀念是不對的。現在的一本書在古代叫一冊書,一冊書中又分很多卷,也就是說,卷是比冊或本更小的書籍單位。比如,我們熟悉的《史記》,現在每套可能包含4冊或者6冊,版本不一樣,冊數或者本數就不一樣,但是它始終包含130卷,526515字。

《資治通鑑》294卷,300多萬字;

《二十四史》共3229卷,4700多萬字;

《古今圖書集成》共10000卷,1億6千萬字;

如果我們按照《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1億6千萬字的標準,以現代書每冊8-10萬字為平均基數,那麼我們現在讀1600—2000冊圖書就可以達到古人讀萬卷書的要求。

如果考慮到古文的閱讀難度,可以將我們讀書數量放大到5000本,這個標準,中國近現代會有很多人能夠做到。

古往今來,究竟有哪些人能夠做到“讀書破萬卷”呢?

我們先來看看首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

杜甫究竟讀過多少書,是不是“讀書破萬卷”了,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記載,我們現在無從得知,然而僅從杜甫詩作之多,詩中“用事、用典”之豐富,就足以看出杜甫學識的淵博,沒有讀書破萬卷的修為,根本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能夠確切知道讀書超過一萬卷的,在古代首推清代康熙朝的陳夢雷。他自己說:“讀書五十載,涉獵萬餘卷”。他的淵博讓康熙的皇三子發現,讓他編撰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

這套《古今圖書集成》是根據中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書籍編撰而成的,前後用了四年半的時間,整套圖書共有一萬卷,包括六彙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共有五千零二十大冊,一億四千四百萬字,分裝五百七十六函。


讀書破萬卷:古往今來,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嗎?

《古今圖書集成》

另一個肯定讀超萬卷書就是清代乾隆朝的紀昀,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紀曉嵐。這位老先生小時候就是神童,據說讀書能夠過目不忘。

三十歲中進士之後,紀曉嵐就一直是清代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的編修,也因此成為中國文化史是有重大貢獻的學者。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領導了《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期間共經歷了十四年。紀曉嵐一直擔任總編纂官,是幾千人的《四庫全書》編纂團隊的一把手。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據《四庫全書總目》統計,它著錄書籍3461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總計10254種,172860卷,幾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堪稱傳統文化的總彙,古代典籍的淵藪。

《四庫全書》開館時,紀曉嵐被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與陸錫熊、孫士毅一道,負責全書的編纂審核工作。僅這一項工作,就足以使紀曉嵐的閱讀量輕鬆過萬卷。


讀書破萬卷:古往今來,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嗎?

《四庫全書》

另外,唐代《通典》的作者杜佑,宋代《通志》的作者鄭樵,元代《文獻通考》的作者馬端臨,歷史上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他們讀書過萬卷的事蹟,但是要編纂這樣的大書,沒有“讀書破萬卷”的底蘊,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


讀書破萬卷:古往今來,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嗎?

元代馬端臨編纂的《文獻通考》

在二十世紀以後的中國,讀書很多的學者難以計數,但說到“讀書破萬卷”,有幾個人不得不提。

1. 胡適

胡適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到,1948年11月離開北京大學時,他已經有一百箱,約兩萬冊個人藏書。全部留在北京大學了。只這兩萬冊私人藏書,就足以保證胡適一生“讀書破萬卷”。

2. 錢鍾書,一生得享高壽,80幾歲還在讀書,既無陳寅恪目盲之疾,又無李敖牢獄之災,終其一世,手不釋卷,學貫古今,中西合璧,博通西語六七門,留下數千萬言手稿集,其學識淵深如海,讀書之多當為中國第一,遠邁前賢。

3. 李敖,李敖自己的著作《要把金針度與人》中自稱:“在讀書方面,我讀書之多,的確可說中國人無出其右。”這話說得雖然有些不謙虛,但也不是毫無根基。據說,李敖自有藏書逾10萬冊,雖不能全讀,但是“讀書破萬卷”還是可以輕鬆做到的。只是由於他的西學底子不足,僅懂英文,年紀也少了了錢鍾書幾歲,雖然博學驚人,但讀書的總量還是要輸給錢先生。

4. 詹宏志 據說詹宏志是寶島各界公認的閱讀狂人,他私人藏書四萬餘冊,每年買書2000本以上。詹先生閱讀速度驚人,每小時的閱讀量可達十萬字以上。按照這樣的閱讀速度,“讀書破萬卷”不是問題。

上面幾個是我知道能夠“讀書破萬卷”的例子,其實,古往今來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牛人,應該還有很多。

讀書破萬卷實在是對讀書人提出的最高的要求。讀萬卷書遠比行萬里路要難得多。但還是有很多人用其一生的執著完成了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當然,這些人最後也都成為歷史上和現實中成就輝煌的大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