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古往今来,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吗?

4.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这天,罗胖将要搞一个“得到破万卷节”,还为这个破节准备了一份148套书的书单。书单洋洋洒洒的一大篇,看的人眼花缭乱,头昏脑涨,不善读书的人,单只是看这个书单,就已经望而却步了。


读书破万卷:古往今来,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吗?

这么多书,什么时候读完啊?

罗胖自己好像也觉得有些难度,于是发出灵魂之问:真的能“读书破万卷”吗?结论是,纸质书确实很难,但是电子书有可能。

随之又祭出“罗氏读书法”,他告诉读者,自己每天都会在“得到”电子书库里刷上至少10本书,并特别强调不是读,而是快速地刷。这样就会有很多原来根本不会碰的书,通过“刷”进入读者的阅读范围。

这显然是罗胖卖书的套路,因为很多原来不感兴趣的书,用罗氏读书法,刷着刷着就熟悉,就想读了,进而就买了。即便你最终没有买,也不打紧,刷“得到”的电子书库也是要付费的。你买与不买,老罗都赚了。但是如果常用这个方法,而使自己养成读书的爱好,那赚大发的就是你自己了。

罗胖赚不赚钱与我们无关,但是,一个人终其一生到底能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很多人其实非常 想知道这个答案。

罗胖把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过成“得到破万卷节”,这节的名称大概来自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也因此成为首提“读万卷书”的第一人。

那杜甫究竟有没有读书破万卷呢?从古到今,还有哪些人读书超过一万卷呢?

杜甫诗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法,事实上会有诗歌的夸张成分在里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只是一个概括的说法,不是确数。

要想和现代人读书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先来搞清楚“卷”的数量概念。

很多现代人以为,古代的万卷书就是现代的万本书,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现在的一本书在古代叫一册书,一册书中又分很多卷,也就是说,卷是比册或本更小的书籍单位。比如,我们熟悉的《史记》,现在每套可能包含4册或者6册,版本不一样,册数或者本数就不一样,但是它始终包含130卷,526515字。

《资治通鉴》294卷,300多万字;

《二十四史》共3229卷,4700多万字;

《古今图书集成》共10000卷,1亿6千万字;

如果我们按照《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1亿6千万字的标准,以现代书每册8-10万字为平均基数,那么我们现在读1600—2000册图书就可以达到古人读万卷书的要求。

如果考虑到古文的阅读难度,可以将我们读书数量放大到5000本,这个标准,中国近现代会有很多人能够做到。

古往今来,究竟有哪些人能够做到“读书破万卷”呢?

我们先来看看首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

杜甫究竟读过多少书,是不是“读书破万卷”了,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现在无从得知,然而仅从杜甫诗作之多,诗中“用事、用典”之丰富,就足以看出杜甫学识的渊博,没有读书破万卷的修为,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能够确切知道读书超过一万卷的,在古代首推清代康熙朝的陈梦雷。他自己说:“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他的渊博让康熙的皇三子发现,让他编撰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这套《古今图书集成》是根据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书籍编撰而成的,前后用了四年半的时间,整套图书共有一万卷,包括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共有五千零二十大册,一亿四千四百万字,分装五百七十六函。


读书破万卷:古往今来,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吗?

《古今图书集成》

另一个肯定读超万卷书就是清代乾隆朝的纪昀,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纪晓岚。这位老先生小时候就是神童,据说读书能够过目不忘。

三十岁中进士之后,纪晓岚就一直是清代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的编修,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史是有重大贡献的学者。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领导了《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期间共经历了十四年。纪晓岚一直担任总编纂官,是几千人的《四库全书》编纂团队的一把手。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总计10254种,172860卷,几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堪称传统文化的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

《四库全书》开馆时,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与陆锡熊、孙士毅一道,负责全书的编纂审核工作。仅这一项工作,就足以使纪晓岚的阅读量轻松过万卷。


读书破万卷:古往今来,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吗?

《四库全书》

另外,唐代《通典》的作者杜佑,宋代《通志》的作者郑樵,元代《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他们读书过万卷的事迹,但是要编纂这样的大书,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底蕴,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


读书破万卷:古往今来,你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吗?

元代马端临编纂的《文献通考》

在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读书很多的学者难以计数,但说到“读书破万卷”,有几个人不得不提。

1. 胡适

胡适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到,1948年11月离开北京大学时,他已经有一百箱,约两万册个人藏书。全部留在北京大学了。只这两万册私人藏书,就足以保证胡适一生“读书破万卷”。

2. 钱钟书,一生得享高寿,80几岁还在读书,既无陈寅恪目盲之疾,又无李敖牢狱之灾,终其一世,手不释卷,学贯古今,中西合璧,博通西语六七门,留下数千万言手稿集,其学识渊深如海,读书之多当为中国第一,远迈前贤。

3. 李敖,李敖自己的著作《要把金针度与人》中自称:“在读书方面,我读书之多,的确可说中国人无出其右。”这话说得虽然有些不谦虚,但也不是毫无根基。据说,李敖自有藏书逾10万册,虽不能全读,但是“读书破万卷”还是可以轻松做到的。只是由于他的西学底子不足,仅懂英文,年纪也少了了钱钟书几岁,虽然博学惊人,但读书的总量还是要输给钱先生。

4. 詹宏志 据说詹宏志是宝岛各界公认的阅读狂人,他私人藏书四万余册,每年买书2000本以上。詹先生阅读速度惊人,每小时的阅读量可达十万字以上。按照这样的阅读速度,“读书破万卷”不是问题。

上面几个是我知道能够“读书破万卷”的例子,其实,古往今来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牛人,应该还有很多。

读书破万卷实在是对读书人提出的最高的要求。读万卷书远比行万里路要难得多。但还是有很多人用其一生的执着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当然,这些人最后也都成为历史上和现实中成就辉煌的大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