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识的错觉》

本书通过两个现象展开的:①、人类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少的可怜,却常常会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②、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如此有限,却又掌握了如此多的技术的能力——作者称之为知识的错觉。


读书《知识的错觉》


我理解的核心思想:人类的心智并不是一台计算机,生来就是用于存储海量信息的。一味追求大存储量的记忆体是徒劳的,因为我们的记忆不可能穷尽这个世界。

我们的心智经过演化成为一个懂得灵活变通的问题解决转交,学会只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并举一反三地应用于新情势,引导我们做出决定。


首先,我们自己真正知道的,远没有我们以为的多?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一种错觉,即认为自己了解世间万物,而事实上我们的理解是何等微不足道。

举个栗子:

你天天使用的手机,装的是哪些APP,他们是怎么排列的?反正我有三屏的APP,我第一屏都记不得了。

你天天使用的马桶,抽水原理是什么,内部构造怎么样,需要怎样的基建支持,材质如何,怎么保证不漏水等等等等。


其次,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懂得很多?

作者引入一个概念:“知识共同体”的观点,

知识的错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什么生活在一个知识共同体当中,而且我们无法区分哪些知识是内化了的,哪些根本不在我们的脑袋里。

我们自以为那些有关事务运行规则的知识是印在自己脑袋里的,而事实上我们从周遭环境及他人身上获取了许多。

我们遇到不熟悉的事情,我们会联系专业的朋友同事,向他们请教。所以,即使我们“无知”,但只要身边有人“有知”,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拿来使用。

即使身边没有人知道,我们早已习惯了上网搜索,享受于互联网提供给我的“快速知道”和“秒懂”。所以无论是直接使用别人的知识,还是网络搜索,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我们是博学多闻的,这造成了我们无意识地就模糊了自己内化的知识和外界得到的知识的边界。

当整个世界的知识就在指尖时,我们仿佛真的认为自己博学多闻。

再次,我们如此无知,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没有人能凭一己之力盖出一座教堂,早出一颗原子弹或一架飞机,让智人从众生当中脱颖而出,称霸地球的并非我们的个人理性,而是无与伦比的群体思考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知识包围的世界中,知识体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里,游走在我们的身体或工作场所内,也同样存在于他人的身上。

我们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几乎都仰仗着别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当我们向他人请教问题时,当我们在百度搜索时,我们就在依赖他人的信息。

尽管人人都一知半解,但由于我们把别人脑袋里的知识都当成了自己的,变自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未必是件坏事,知识的错觉让我们不用花大把力气亲力亲为的去弄清楚每件事情,日子也能过的一帆风顺。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相当擅长采他人之长为已之用。

最后,摘录几个文中的金句:

1、 绝大多数知识无非就是一堆联结物,是物或人之间的高度相关,而非支离破碎的细枝末节。

2、 人类的大多数决策都是情绪使然和拇指法则的产物,而非理性的分析,我们的这种情绪与经验或许更适合石器时代的非洲大草原,而对电子时代的都市丛林望尘莫及。

3、 我们无法与技术达成共识,双方无法建立默契去寻找目标,机器不是合作者,只是一个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