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开国中将张国华42】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参战部队转入休整期。虽说时令还没出腊月,但豫南大地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褐色田埂上散发出的青草芳香,沁人心脾,饱含指战员对这块土地的眷恋和痴情。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根据毛主席1949年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指示精神,2月初军委发出命令,全军进行统一整编,原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分别整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3月11日由东北野战军正式改称)。这意味着被蒋氏称为“匪”的队伍,将向正规化迈进,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夺取全中国的胜利。

第二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是: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第二野战军下辖第3、4、5兵团和一个特种纵队,共28万余人。对于各兵团及军领导的选配,刘邓反复考虑,慎之又慎。

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辖第10、11、12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辖第13、14、15军。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辖第16、17、18军。

选拔张国华任18军军长,刘邓与杨勇、苏振华意见一致

,张国华从井冈山走出来,参加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第7纵队任职,坚定敏锐,善于运筹全局、工作勤勉、原则性强、模范作用强,在机关和部队形象好威信高。就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后,富有创新精神,把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发展到8个分区,不仅重建了豫皖苏解放区,而且全力支援了刘邓、陈粟两大野战军作战,拖住了豫皖苏战场之敌,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立足生根。于是,张国华毫无争议地就任18军军长。

这时,他还不满35岁。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18军首任军长张国华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18军首任政委谭冠三

张国华的搭档、第18军政委谭冠三,湖南耒阳人,原豫皖苏军区第8军分区政委,比张国华年长,是一位1926年就入党的老党员,党性强、忠厚朴实。

第18军其他几名领导,也都是张国华的老战友、老部下。原第7纵队参谋长,后任第19旅旅长的昌炳桂,行事雷厉风行,担任副军长。

原豫皖苏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参谋长陈明义,工作经验丰富,分别任副政委和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郭影秋是一位作风正派的老同志,与张国华早在重建湖西根据地时就相识了。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匡斌,更是追随张国华南征北战多年的同志。

1949年2月18日,河南鹿邑县吴台庙红旗招展,第18军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张国华、谭冠三、昌炳桂、王幼平、陈明义、郭影秋、匡斌等主要领导,身着整洁的军装,庄严地伫立在主席台,检阅部队。看着台下2.7万余人的方阵,他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

作为军长,张国华首先发言。他气宇轩昂,声如洪钟:“同志们,今天,豫皖苏军区部队与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正式合并,组建成第18军。18军下设的3个师,个个都是经历过枪林弹雨洗礼的英雄部队。其中,52师原是晋冀鲁豫和中原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参加挺进大别山,战功赫赫,师长吴忠、政委刘振国;53师原是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其前身为新四军第12旅,在艰苦的环境中打了许多漂亮仗,师长金绍山、政委王其梅;54师是抗日战争中县以上的基干武装,在坚持和扩大豫皖苏军区的斗争中战绩卓著,师长魏洪亮、政委罗野岗、副师长于炎林。

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永葆部队的英雄本色,再立新功!”

接着,谭冠三作了当前形势与任务的讲话,传达了几日前刘邓在河南商丘召开的总前委会议精神——关于渡江作战的问题。

渡江作战,意味着部队将要向长江以南开进。因第18军主要由长期坚持敌后斗争的豫皖苏地方武装组成,一些北方农村出身的指战员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善于平原作战,对水上作战有恐惧心理;一些老战士经历淮海战役之后,产生了“歇息”、“太平”思想,流露出不愿继续过艰苦战斗生活的情绪;有的新入伍战士地方观念较强,自由习气严重,发牢骚讲怪话,个别的甚至“开小差”溜回家。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张国华感到,所属的3个师虽然战功累累,但毕竟有2个师是刚由地方部队整编过来的,在思想觉悟和军事素质等方面,离野战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加强教育和训练。于是,他伏案疾书,俊秀遒劲的蝇头小楷,一字一句地落在毛边纸上——《十八军成立之初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第二天,张国华将写好的厚厚一叠纸交给了谭冠三,开诚布公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间紧迫,渡江战役即将拉开帷幕,思想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徒劳。我们得抓好教育,搞好整训。要有意识培育中坚力量,储备政治觉悟高、文化素质好的干部,提高部队整体素质”。

谭冠三看见张国华的双眼布满血丝,感动地说:“国华,你操了不少心呀!你有文化,主意大,点子多,你的意见,我都同意,一定全力支持。”

张国华、谭冠三主持召开了18军党委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当前的任务。

张国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大兵团的渡江作战,需要更加周密的计划,必须加强教育整训。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分析研究查找部队出现的新问题,以临战的姿态商量对策。现在是转型的关头,步入正规化如何着手?必须从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着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才能有效组织战争。”

张国华和谭冠三立即组织各级领导和机关,在部队进行了建设野战军与解放全中国的意义的教育,及山地作战的战术教育示范,使部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在南下前,为解决思想松散、纪律涣散等问题,广泛开展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通过讲政策、路线和形势任务,阐明解放战争与广大指战员、群众的密切关系,启发指战员的觉悟;通过发动指战员控诉蒋军摧残家乡、同胞、战友的罪行,培育大家的战斗精神,树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思想。

18军南下誓师大会上,部队士气高涨。“壮大解放军,迅速争取全国胜利”的口号响彻18军驻地,一些“开小差”溜回家的战士也在亲人的陪同下归了队。

3月5日开始,二野各军陆续南下。

3月8日,第5兵团首长在驻地河南省沈丘县西王老寨召开会议,重申了毛泽东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指示精神,进行了渡江作战的动员报告。兵团领导和各军、师、团领导和机关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张国华和谭冠三要求18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把会议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个指战员。

3月大地回春,皖西的山山水水之间再次响彻解放大军的铿锵步伐。沿着水田旁的道路,18军各路纵队浩浩荡荡向南开进。

南下途中,春雨潇潇,道路泥泞,在文工团军乐队演奏的《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节拍中,指战员们雄赳赳气昂昂疾速行进。大家穿着淋湿的衣服行军,张国华担心官兵的健康,指示后勤部为部队购买和定做斗笠、油布和雨伞,要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到干部战士手中。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他反复叮嘱匡斌:“部队打过江南,要作大纵深运动,后勤保障非常重要。要组织好正规军军械军需的补给、修理运输等后勤工作。

当地的工厂、商店听说这些雨具是支援大军渡江的,便夜以继日精心赶制,提前交货。

18军政治部主办的《建军报》,根据张国华、谭冠三的指示,把沿途群众拥军的感人事迹,写成新闻稿件,登上报纸下发部队。出发前,张国华要求随同军部南下的印刷厂和一台印刷机,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张国华不顾路途的疲劳和军务的繁重,时常与基层官兵聊天谈心,开展思想工作,积极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行军路上,他安排警卫连的同志照顾知识分子,使大家心里暖洋洋的。他时常提醒王幼平和郭影秋,要多接触基层官兵,关注指战员的思想动态,适时抓好思想教育,进一步筑牢指战员将战斗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思想根基。同时,张国华和其他几位党委成员还召开各级干部会议,强调改进领导作风,及时为战士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号召大家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教战士们学会了打草鞋、编蓑衣、砍竹筒装水喝。

(未完待续)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张国华获重用,35岁当18军军长,挥师南下准备渡江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