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汇聚了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的主力精华,特别是从冀鲁豫根据地走出的3支野战纵队(第1、7、11纵队)均融合在该兵团,血脉纯正,战力上乘。兵团司令员杨勇为我军著名战将,具备大兵团指挥才能,在他的带领下,5兵团纵横捭阖,所向披靡,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兵团成立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原野战军各纵队集结于豫东、皖北一带休整,准备整编。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所属部队组成第3、4、5兵团。

第5兵团下辖第16、17、18军,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为原主力1纵的军政首长。另兵团副政委张霖之、政治部主任甘渭汉(未到职)、副主任石新安、副参谋长潘焱。

以1纵之第1、2旅及豫皖苏部分地方部队组建第16军,于2月19日在沈丘成立。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1、2旅编为第46、47师;豫皖苏军区独1、4、7团和28团编为第48师,全军共25110人。以11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独1、3旅编为第17军,于3月1日在项城成立。军长王秉章、政委赵健民,11纵之31、32旅编为第49、50师;冀鲁豫独1、3旅、独立支队及3分区基干团合编为第51师,并成立了一个补训师,全军共24800人。以豫皖苏军区机关及所属部队和1纵20旅编为第18军,于2月18日在鹿邑成立。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1纵20旅编为第52师;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为第53师;豫皖苏独11团、1分区1团、3分区36团合编为第54师,全军共27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18军是二野部队序列中,唯一的一支具有新四军血统的部队。此外,从3个军选调干部组成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供给部。调1纵原19旅55团为兵团警卫团,并组建了兵团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等直属部队,全兵团共80217人。

在5兵团的9个步兵师中,46、47、52师是主力师,久经战阵,战斗经验丰富。49、50、53师编入或伴随野战部队较早,锻炼较多,战斗力强。48、51、54师系地方部队升级,战斗力弱,乡土观念较重。


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5兵团司令员杨勇。

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5兵团政委苏振华。

3月8日,杨勇和苏振华在兵团驻地沈丘西王老寨召开机关和直属单位排以上干部会议,宣布兵团正式成立。杨勇是湖南浏阳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杨得志、杨成武并称为解放军战将方阵中著名的“三杨”。他军政全优,指挥有方,勇冠三军,能驾驭战场的千变万化,掌握战役的主动权,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赞其“耿直、刚毅”。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7纵司令员,7纵与1纵合编后,又担任1纵司令员。苏振华是湖南平江人,曾被邓小平誉为“最能打仗的政委”,建国后任海军政委,对加速海军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16军军长尹先炳骁勇善战,谋略高超,是二野著名战将之一,后在朝鲜战场上居功自傲、腐化堕落,犯下严重错误,受到严肃处理,1955年授衔时仅为大校。17军军长王秉章早年参加过宁都起义,多谋善断,对交通壕近迫攻坚战术得心应手,建国后任空军副司令员。18军军长张国华能征善战,军政兼优,极富大局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建国后率部进军西藏、保卫西藏,有“佛光将军”、“喜马拉雅战神”之称。

兵团基础和作风

5兵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保留有2个红军团和14个红军连。16军46师136团,前身是红1军团2师5团,参加过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时期,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红5团”称号。抗战时期,编入八路军115师685团为第2营,首战平型关,后挺进山东,改为教导3旅7团,在冀鲁豫军区屡建奇功,让日伪闻风丧胆,该团保留有第1、3、4、9、特务连共5个红军连。16军47师139团,原为红3军团4师12团,参加过平江起义,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红12团”称号。抗战时期,编为八路军115师686团3营,后扩编为教导4旅10团,与教导3旅7团一样,战功卓著,是冀鲁豫有名的主力团。该团保留有第3、4、8、9共4个红军连。属于115师红军连队的还有16军46师警卫连和18军52师154团1连。16军46师138团,是以红四方面军31军271团3营为骨干组成的,抗战时期发展为129师新3旅7团、115师教导7旅20团,亦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其第1连为红军连。此外,18军52师154团8连、53师157团2连均为原鄂豫皖红军连队。这14个红军连,在20来年的浴血战斗中,始终保持和发扬着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它们在历次战斗中,都担负着最关键的任务,战斗中攻必克、守必固、走得快,样样任务都能出色完成,对养成兵团部队的优良作风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5兵团还有数百名老红军干部,他们同长期坚持冀鲁豫、豫皖苏地区革命斗争的当地干部一起,构成了兵团部队的领导骨干。虽然各部队的成立有先有后,但都进步很快,不少建团略晚的部队,已迅速成为兵团的主力。这些部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走过了由游击队、民兵到地方武装再升级为野战部队的过程。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于人民战争中诞生,靠根据地人民的养育而成长壮大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部队的作战又一直是同开辟和巩固根据地的斗争紧密相连的,因此又具有拥政爱民和会做群众工作的传统。18军52师155团即是著名的“群众工作模范团”。

由于兵团部队具有这样良好的基础,在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部队的作风又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养成,其主要特点是:

服从命令听指挥。部队党性强,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行动中,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叫攻攻得上,叫守守得住,叫拖敌人多久就多久。有时明知损失大缴获少,也坚决执行命令,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全局利益。1947年12月,在大别山北向店阻击战中,1纵2旅(16军47师)从拂晓6点打到晚上9点,整整15个小时,以1个旅抗击了敌“五大主力”之一的整11师3个旅数十次进攻,歼其3000余人,保卫了野司首长的安全,自身伤亡近千人。

顽强的突击精神。作战中英勇顽强,不管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也敢碰硬,即使陷入重围也无所畏惧,坚持战斗。攻击时,一次不行再打,一个连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也同别的连队编到一起再次投入战斗,不获胜利决不罢休。1946年10月巨野战役中,7纵20旅58团(18军52师154团)团长吴忠等180名勇士被敌人围困在章缝集,像钉子一样死战不退,刘邓首长通令全军予以嘉奖。淮海战役中,面对凶悍精锐的敌黄维兵团,11纵(17军)三打张围子、强攻三个杨庄;1纵20旅(18军52师)四打小马庄,都显示出部队极其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

强大的机动能力。部队的行军组织指挥严密,运动迅速,经常可日行100多里。既能突然包围敌人,歼敌后又能快速离去。1946年底,巨金鱼战役中,刚从晋察冀南返归建的1纵经过千余里行军到达山东阳谷,休息两天后,即奉命参战,因任务多次转变,已连续强行军4昼夜,疲劳至极,但一听有战斗任务,人人奋勇争先,终于在西台集追上并吃掉敌人3个团,刘邓嘉奖令中称:“该纵强大的机动能力和顽强的突击精神,值得通令全军表扬,其强行军能力尤堪学习。”

善于土工作业。部队以吃大苦耐大劳著称,构筑工事既快又好,各级指挥员非常重视土工作业训练,重视不断改进工事。战斗一结束,有的团长就率各级干部逐段查看敌人的工事,吸取经验,为我借鉴。

向江南进军

1949年3月9日,5兵团成立的第2天,即挥师南下,向长江北岸前进。当月下旬,抵达安徽六安地区集结待命。二野赋予5兵团的任务是: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达成渡江,而后截控浙赣路一段,断敌退路。

4月10日,5兵团发出渡江作战命令,决定以16军(附17军50师)为第一梯队,17军尾16军渡江,18军为预备队。将兵团和各军炮火集中使用,以确保16军渡江成功。各军向江边开进后,即筹集船只,选练水手;现地侦察,制定方案;步炮协同,水上练兵。4月20日前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

4月21日晚,5兵团奉命由吉阳至阜康圩段实施渡江作战。17时,16军136团和139团组成的联合突击队进入集结位置,16军参谋长杨俊生指挥100余门火炮对敌前沿危害我登陆之显著目标实施猛烈炮击,南岸硝烟弥漫,火光熊熊,敌人的主要工事大部被我摧毁。我佯攻部队48师143团向阜康圩、黄石矶、清节洲发起了积极的进攻。17时55分,突击部队离岸开进,当时天气晴好,江面风平浪静,我准确猛烈的炮火将敌全部压制,突击部队士气空前高昂,歌声、口号声、欢呼声不断,十分壮观。两个突击团的船只像离弦之箭,飞快地射向前面,仅用了30分钟就在南岸登陆,尔后炮火延伸射击,139团歼敌一部后,占领吉阳镇以北之无名高地。136团击退敌反扑后,占领大王庙以北之无名高地。随后两团发展进攻,相继攻占吉阳镇、军城、阜康圩南端,突破了敌141师423团阵地。至晚20时50分,46师前指带138团、47师前指带141团紧随渡过长江,协助突击部队战斗,敌141师防御阵地彻底瓦解。

午夜时分,16军前指与46师、47师部队全部渡江,迅速扩大巩固了对岸阵地。22日6时,47师进占九岑岗、兴隆阁、炸子桥以西之望江地段,随之又攻占东流,残敌纷纷向南溃逃。至26日,5兵团前指与17军、18军全部顺利地越过了长江天险。

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5兵团参加渡江战役。

部队过江后,马不停蹄,直插浙赣线。各军分路向浙江衢州急进,与逃敌抢时间。在追击中,部队打了一系列的奔袭、遭遇和围歼战,16军48师解放婺源、47师抢占衢州、46师解放江山,17军49师攻占玉山、围歼贺村车站之敌,18军抢占马金岭,俘敌安徽省主席、中将保安司令张义纯以下5000余人。断敌退路后,5兵团又奉命以16军47师和17军51师轻装分别向浙南和闽北追击,以扩大战果。兵团主力集结于以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地区休整待命。

在上饶之后的3个月内,5兵团抽调干部和部分部队组成赣东北军区,接管城市,实施军管;开展人马健康运动,恢复部队体力;训练干部,调整充实部队等。期间将兵团警卫团和48师142团对调,兵团野炮营扩编为炮兵团。

总的看,从5兵团成立到开辟经营赣东北的这半年来,部队在作战和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和成就。南下行军2000多里,作战数十次,毙伤俘敌31000余人,解放大小城市21座,自身仅伤亡数百人,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部队得到了新的锻炼,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横扫西南

1949年9月初,5兵团由赣东北向湘西隐蔽开进,开始执行解放大西南的光荣任务。二野赋予该兵团的任务是直出贵州,割裂西南胡宗南和两广白崇禧集团的联系,而后向胡宗南之侧背迂回,协同兄弟部队全歼胡宗南主力。10月中旬抵达邵阳,即做入黔作战之准备。

贵州为敌胡、白集团的结合部,守敌有正规军何绍周之19兵团2个军和地方保安部队4个旅,内部派系林立,各怀异心,战斗力不强。

10月22日,根据二野刘邓首长指示,5兵团发出《战字第3号命令》,决定以17军附兵团野炮团为中路,沿湘黔公路进击,负责攻占贵阳;以16军为左翼,向天柱、三穗、镇远进攻,协同17军作战。以18军为兵团二梯队。右翼有友邻10军,向铜仁、松桃进攻。

11月3日,16军率先发起进攻,46师前卫138团在瓦寨与敌249师接触,敌一触即溃,仓惶逃跑,我4日攻占天柱,6日攻占三穗。17军各师于11月6日发起多路进攻,迅速打破敌人黔东防线,50师前卫149团于当日上午攻占玉屏,追敌980团至青溪镇,发现敌正在渡河,149团利用大雾掩护,直扑正在集合之敌群,俘400多人。49师于7日攻占黄道司,歼敌981团一个连。至8日,16军前卫部队同50师会合,进占黔东重镇镇远。

贵州门户大开,我一路摧枯拉朽,敌一路望风披靡。11月12日黎明,16军138团乘缴获的汽车向贵阳猛进,接连攻下贵定、龙里,于14日晚23时进占贵阳,发现守敌已于13日逃走。17军50师15日上午进入贵阳警备。

至11月月底,5兵团各军加快行程,解放了贵州大部分地区。退至毕节至兴仁一线的国民党19兵团及地方保安部队于12月中旬接受刘邓首长的“四项忠告”向我投诚。解放贵州之战,我共毙俘敌6911人,还争取了3万余敌军起义。此时根据形势的发展,杨勇司令员和潘焱参谋长带16军、18军入川作战,苏振华政委带兵团直属部队和17军在贵阳周围展开,以肃清残敌,掩护地方工作开展。

18军入川后,于12月上旬,进至宜宾,接洽了敌72军2万余人的起义。16军46师于12月16日夜抢占乐山。17日,47师占领峨眉县城后,令139团沿往南的乐(山)西(昌)公路追击逃敌。在大渡河南岸一路追击的18军52师155团的配合下,于19日上午,在沙坪追上了敌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所部5000余残兵败将,将其大部歼灭,俘获宋希濂以下将官11人。

第五兵团,勇冠三军的杨勇兵团,18军进军西藏永垂青史

◆16军139团俘获国民党著名战将宋希濂(左二)。

12月21日,退缩到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国民党军被我全部包围,在我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有5个兵团先后起义,唯胡宗南亲信李文第5兵团纠集7个军坚持顽抗。24日夜,被围之敌分两路向西康雅安方向逃窜。25日、26日,16军在东至寿安场、西至青石铺、北至邛崃南侧几十里宽的正面上,同企图夺路逃跑的4个军建制的数万敌军展开激战,牢牢堵住了敌之退路,协同兄弟部队将敌李文兵团全歼。

成都战役进行当中,在贵州的17军49师奉命紧急入滇,驰援被国民党第8、26军围攻的昆明,当时云南卢汉将军已宣布起义。49师行动迅速,震慑了敌军,稳定了昆明局势。

1950年1月,18军奉命脱离5兵团建制,由二野直接领导,接受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光荣命令。本来距西藏最近的是已进驻西康的62军,但刘邓为避嫌,决定派自己的主力军去,在10军没有谈拢后问到了18军头上,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不讲条件,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该军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做好了入藏的先期准备工作。1950年10月发起昌都战役,歼灭藏军6000余人,打开了进军西藏的门户。1951年5月,西藏宣布和平解放。8月,18军从昌都分批向拉萨进军。10月下旬,张国华率军部抵达拉萨。18军为统一祖国,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们的功勋将永垂青史。

入川作战以来,5兵团先后歼敌39000余人,展现了强大的机动能力,既能完成迂回包围任务,又能在运动中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在艰苦的行军和激烈的战斗中,干部以身作则,部队作风纪律良好,多次受到刘邓首长的表扬。

经营贵州

成都战役后,18军调离,16军48师亦留川南地区,杨勇带兵团前指和16军于1950年1月回师贵州。遵照上级指示,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实行野战军地方化、领导一元化,全力展开地方工作,改造起义部队。所属部队全面铺开,从赣东北带来的西进支队数千名干部也分散到全省各县直至区、乡,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运动,帮助建立政权,恢复生产,维护社会治安。

1950年1月20日,5兵团奉命兼贵州军区,各军、师兼各军分区工作。16军军部兼遵义军分区,46师兼铜仁军分区,47师兼毕节军分区;17军军部兼安顺军分区,49师兼兴仁军分区,50师兼镇远军分区,51师兼独山军分区;兵团警卫团和50师148团为贵阳警备部队,归贵阳警备司令部建制(已建立的贵阳军分区不变)。

1950年4月,正式改称贵州军区,不再使用5兵团番号。西南军区重新任命了贵州军区及各军分区领导干部,杨勇任贵州军区司令员、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苏振华任贵州军区政委和贵州省委书记,以便于开展地方工作,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贵州解放之初,其境内的十余股国民党残匪迫于我重兵的压力起义投诚,后又乘我主力会攻成都而叛变了14个团15000余人,他们伙同惯匪、山匪残杀我工作人员,破坏我新生政权。1950年5月底,全省统计较大的股匪还有448股,人数51000余人,持枪34700余支。全省被匪占据的县城20余个,而我军控制的50余个县也只是县城和少量乡村。土匪屡次袭击我军下乡征粮小分队,不断攻打我区乡政府,气焰十分嚣张。杨勇非常愤慨,他下令部队要不惜一切牺牲,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想尽一切办法,把匪徒干净彻底消灭掉,不留下一个匪患!

各部队在各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下,迅速投入到艰苦的剿匪作战,从1950年1月到1951年8月,采用多种手段,历尽千辛万苦,西南军区又调来友邻部队(15军45师、62军186师、11军31师等)入黔助剿,经过4个阶段清剿,10次重大合围,终将大规模匪乱平息。贵州军区部队共歼匪278136人,缴获轻重机枪1247挺,各种火炮298门,长短枪116866枝,使贵州全境真正获得了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妄图把贵州变成反攻大陆根据地的阴谋计划。

此间,1950年11月,我军对黔南长顺、紫云、惠水地区之股匪展开会剿。47师140团1营2连副班长萧国宝在斗蓬冲战斗中舍身堵枪眼,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被誉为“中国的马特洛索夫”。1951年2月,贵州军区发布命令,命名萧国宝生前所在的140团2连为“萧国宝英雄连”,该连成为贵州剿匪乃至西南剿匪中一面光辉的旗帜。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