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樂說古詩

古詩的內容中有一類是尋訪詩。

在資訊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太少,有限的書本無法解答人們心中的困惑。於是,有人為了求學求知,不惜跋山涉水,舟車勞頓,去尋訪學識淵博的人,當面向他求教。只是,尋訪的結果各有不同,有的人達到了目的,有的則是苦尋而不遇,這樣的情境在古詩中多有體現。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一日,天寒地凍,暮色灰暗,北風勁吹,雪花飛揚,一位詩人要踏上尋僧問法的路途,去尋找通往光明的坦途。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詩歌大意

夜色降臨,猛烈的北風吹著雪花紛紛揚揚,我要尋訪一位高僧,打聽去遙遠光明世界的方法,僧人站在水邊手拿一枝竹杖,看到來人詢問並不回答,只見他抬起手指著芭蕉。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上界:上界天。佛家將凡是能釋放光明美好的地方,都叫做天。

筇qióng:筇竹,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可以製成手杖。

芭蕉:多年生草本大型植物。葉長橢圓形,花白色,果實跟香蕉很相似。莖高達3-4米,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見於庭院及農舍附近。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芭蕉

武元衡,唐代名相、詩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歷官比部員外郎、御史中丞等職。精於寫五言詩,以詞藻綺麗,精雕細琢著稱,為當時人們所傳並付之管絃,有《臨淮集》10卷。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雪中芭蕉

詩中典故

雪中芭蕉

王維曾作《袁安臥雪圖》,在雪地上畫了翠綠的芭蕉,成為中國繪畫史中爭論較多的一幅畫,有人說大雪在北方寒地才有,芭蕉則是南方熱帶植物,一棵芭蕉怎能生長在大雪裡呢?也有人認為這是特殊年份的稀有景緻,在南方嚴寒時王維親眼看到雪中芭蕉,確是寫景之作。還有人認為畫作表達的芭蕉青翠亭亭好似人生的榮華,最後不過是虛空,是一場風花雪月而已。

雖然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自從有了王維的雪中芭蕉,後世文人也紛紛開始畫雪中芭蕉圖,這正是文學藝術創作的魅力。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或許,雪中根本無芭蕉,詩人憑藉大膽的想象,超越時空,創作出雪中芭蕉的美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詩、樂、畫皆通的王維的作品是極具現代意識的。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樂觀

這是一首禪味十足的古詩,詩人在寒冷的冬天,苦苦追尋一個答案,他到底尋到什麼,看到“雪中芭蕉”時醒悟到了什麼?僧人手持竹杖,指點芭蕉,默默無言,是否在告訴來訪的詩人:萬事自然,無須執著,苦苦尋覓。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樂說

唐代詩人王維晚年寄情山水,專寫田園詩篇,不羨世間繁華,唯願內心寧靜,他的詩和畫脫離了寫實寫景的侷限,是自在性情的流露。

王維,果然是“詩佛”。

北風吹雪暮蕭蕭,逢君不語指芭蕉


分享到:


相關文章: